广州中心城区较热的地方有哪些?这几条街道榜上有名

05.06.2017  09:50

  《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显示去年林和街、北京街、彩虹街、西村街、南华西街等是“热点

图说广州

广州中心城区较热的地方有哪些?天河区林和街,越秀区北京街、东湖街、梅花街,荔湾区彩虹街、西村街,还有海珠区南华西街。根据广州市气象局公布的2016年《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简称《公报》),全市城市热岛强度平均值为1.26℃,最近三年来呈现逐年略有减弱的态势。去年,全市各地都达到住建部对大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小于3.0℃的要求。

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加,绿地减少,风速减小影响热量输送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其强弱的衡量指标是热岛强度(Ht)。

三年来

城市热岛强度逐年减弱

根据广州12个城市指标站年平均气温计算,2016年全市城市热岛强度平均值为1.26℃,最近三年逐年略有减弱,2016年比2015年降低了0.08℃,比2014年降低了0.2℃。根据最低气温计算出的全市城市热岛强度为1.63℃,比2014年和2015年分别降低了0.21℃和0.08℃。而根据最高气温计算出的全市城市热岛强度为0.75℃,比2014年和2015年也分别降低了0.21℃和0.08℃。

专家说

热岛效应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潘蔚娟解释说,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的强度受到人为因素(城市化)和天气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

人为因素中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人为热(冷)源变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等。天气气候条件中则与天气形势、风、云量、冷空气、降水等关系密切。热岛强度的年际变化往往是上述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在不同的年份,哪种因素更为重要,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天气气候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热岛强度的年际变化可能与人为因素的关系更密切,城市化进程快的区域,热岛强度可能增强。

夏季最高气温

热岛强度平均为0.8℃

公报》特别指出,按照住建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有关要求,作为衡量生态环境的考核指标是热岛效应程度,采用城市市区6~8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和对应时期区域腹地(郊区、农村)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差值表示,即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

计算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全市城市代表站夏季最高气温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8℃,全市各地都达到住建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大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小于3.0℃的要求。

没有出现“”和“极强”级别

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城市热岛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7.3%的区域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为“中等”,69.4%的区域强度为“”,没有出现“”和“极强”级别。还有一个等级为“”,所占比例是23.3%。

空间分布

天河体育中心等地仍较“

2016年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主要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北部和东部、黄埔区南部、花都南部、增城南部、从化中部、番禺中北部以及南沙东部地区,热岛强度超过1℃。

白云区江高镇、金沙街、新市街、钟落潭镇,从化区城郊街、良口镇,番禺区大石街、洛浦街,海珠区南华西街,花都区花东镇,黄埔区黄埔街,荔湾区彩虹街、西村街,南沙区东涌镇,天河区林和街,越秀区北京街、东湖街、梅花街,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石滩镇等地的城市热岛强度达到1.5~1.9℃。

哪比较热?

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火车站周边、天河体育中心周边、陈家祠周边、北京路、东山口的热岛强度都达到1.5~1.9℃,二沙岛的热岛强度则接近1.5℃,均属于热岛强度较强的区域。

哪相对凉?

2016年城市热岛效应较弱的区域主要在从化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增城区中北部、花都区中北部、白云区东南部、黄埔区中北部、南沙区大部等地,热岛强度在1℃以下。

季节分布

热岛强度夏秋强冬春弱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市大部分地区热岛强度变化不明显,变幅多在0.2℃以内。

减弱幅度

0.3℃以上

白云区钟落潭镇,从化区城郊街和吕田镇,番禺区桥南街,花都区赤坭镇,黄埔区联和街,南沙区横沥镇和黄阁镇以及增城区新塘镇等。

增强幅度

0.3℃以上

从化区太平镇,番禺区南村街和小谷围街,海珠区华洲街和新港街,花都区新华街,南沙区东涌镇、横沥镇、榄核镇、南沙街,增城区派潭镇、小楼镇和增江街等。

潘蔚娟介绍说,变化幅度在0.3℃以上的区域呈现零星分布的态势,部分地区可能是局地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的结果,如南沙区部分地区年热岛强度增强幅度大于0.3℃(如东涌镇、横沥镇、榄核镇、南沙街)。而监测结果也显示,南沙多地2016年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比2015年增强了0.3~1.0℃。这也与2016年南沙作为重点投资建设区域相一致。

另外,从不同时间段来看,2016年广州市城市平均气温热岛强度夏秋强冬春弱,但差异较小。冬季最弱为1.0℃,春季次弱为1.1℃,夏季和秋季都是1.2℃。与2015年相比,春季和夏季的热岛强度变化不明显,秋季和冬季的则明显减弱。

夏季热岛强度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

夏季热岛强度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全市42.5%的测站夏季热岛强度小于0.5℃,主要位于花都区中西部、从化区西部、增城区东部、白云区中北部、海珠区中西部等地。有16.5%测站的夏季热岛强度≥1.5℃,主要在增城区的荔城街、增江街、石滩镇、新塘镇,从化区的良口镇、吕田镇,白云区的江高镇、金沙街、景泰街、太和镇和钟落潭镇,花都区的花东镇,黄埔区的东区街、黄埔街、联和街、萝岗街、永和街,越秀区的建设街、梅花街,番禺区的大石街、洛浦街、石壁街、小谷围街、新造镇,南沙区的大岗镇、东涌镇、黄阁镇、榄核镇、南沙街。

专家建议

针对广州目前的城市热岛效应状况,气象专家建议继续保持并逐步增加中心城区的绿化面积,新城区开发应注意做好绿化建设,增加绿化覆盖率,可推行乔灌草复层绿化,并倡导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适当增加人工湖等水域面积。由于监测结果显示,增城部分地区近年来热岛连续出现增强趋势,气象部门特别提醒,要关注增城区热岛强度变化,科学城市规划,在扩建新城区或改建旧城区时,应适当拓宽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此外,专家还建议减少人为热排放,合理控制城区人口密度,改善能源配置和使用条件,工业集中采热、供热,商场、写字楼等商业区使用中央空调,合理设置温度,节能减排。控制机动车增长量,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及自行车道建设,特别是地铁的建设。鼓励公交出行、自行车代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栏目主持:刘文亮、代希奎   文、表/广报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林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