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文物“正名” 助游客了解沙面

06.10.2015  16:13

黄金周期间“民保”协会走进东莞博厦古村。 杨逸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杨逸 实习生/吴格 谢杨柳)国庆期间,民间文保团体“省城风物”在广州沙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导赏活动,对沙面文物建筑铭牌进行纠错补遗。另外,广州和东莞一些民间文保团体也联手发起了“莞城导赏活动”,走进东莞博厦古村,共同寻找失落的莞城民间记忆。

沙面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大批文物建筑。1日上午10时,民间文保团体“省城风物”在成员陈晓平带领下来到了沙面南街,给文物标识“找茬”。

不一会儿,陈晓平便在一座亮黄色建筑门前停下脚步,大门外挂有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铭牌,铭牌上写着“沙面南街34号,曾作泰国人俱乐部”。“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陈晓平认为,近代泰国经济落后,泰国人在广州活动也很少,不太可能在英租界内建造规模如此庞大的俱乐部。在查阅旧地图与其他相关资料后,小组成员得出此处曾为德国的鲁麟洋行与美国领事馆的结论。

“沙面是中外游客喜爱的游览地,文物铭牌上的差错会影响游客了解真正的沙面。”陈晓平说,团队的研究成果将通过讲座或论文的形式发表,也希望相关文物部门能对他们提出的疑问给予答复,共同为沙面每一座近代建筑“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