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法院多项创举领跑全国

02.12.2019  10:01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强对互联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已成共识。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今,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引领世界潮流,但“成长的烦恼”也在不断涌现。广州互联网法院在琶洲应运而生,正是司法主动适应和服务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勇闯“无人区”,多项创举领跑全国乃至全球,形成许多世界领先的经验,为全球互联网空间治理贡献“广州智慧”,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司法建设成果的一张靓丽名片。

广州日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解读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年多的创新实践,一窥互联网治理规则的现代化变革、司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制度支撑,在展现成绩的同时也剖析问题,以此探寻互联网治理的法治解决之道。

这里是全国仅有的三家互联网法院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挂牌一年来,从天南海北提交过来的近2.8万起诉讼在这里网上审结,平均庭审时长25分钟。25名员额法官人均年结案1118件,居全国三家互联网法院之首。

这里是互联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验田”:不再有传统法院的原被告席,市民在网上就能打官司;推出全国首个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让信用“”起来;设立全国首个5G智慧司法便民诉讼服务设施“E法亭”,市民从此拥有了家门口的“微法庭”。

这里是“自带流量的网红法院”,有着独特的“互联网气质”,去年开庭受理的“第一案”,首次直播就有超过71.1万人次在线旁听;成立100天时,法院智慧审理平台访问量就超过300万人次。原本冗长繁复的“打官司”过程,如今变得如同“网购”一样便捷、智能。

群众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庭审公开网在线观看直播。

引入新手段:

治理手段现代化  助推治理能力现代化

静悄悄”的法院:

背后是24小时“不打烊”的火热

这是一家“不寻常”的法院:立案大厅里,鲜有当事人前来递交诉讼材料;审判法庭内,不见有原告席和被告席,也没有旁听席位,只有审判席和与之相对的三块电子大屏幕……

线下“静悄悄”,线上却是24小时“不打烊”:凌晨3点,还有当事人在线向广州互联网法院递交立案材料。

互联网的案子要用互联网的方式审理。为此我们研发了线上诉讼智慧审理平台。”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介绍,这一平台覆盖了所有诉讼环节,当事人无须来法院,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申请立案。而且,当事人即使不到法院、在非工作时段,也可以通过线上操作参与诉讼。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州互联网法院打造了智慧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立案、调解、调证、审理、送达等诉讼环节均可“一键”实现。无论对诉讼当事人还是法官来说,都是“极简”体验。

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庭审可通过在线视频、在线留言的方式完成,不受时空限制,当事人甚至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诉讼活动。语音语义识别系统智能标注案件内容,实时准确生成笔录并由当事人在线确认。平台还提供多案联审的功能,法官可以将多个案件进行联审排期,同时在线视频庭审,大大提高庭审效率。

互联网法院庭审现场。

技术带来的现代化治理手段,让广州互联网法院拥有不同于传统法院的司法特点和优势。《广州互联网法院白皮书(2019年)》显示,成立一年以来,该院依托智慧审理平台立案逾3.7万件,超过杭州、北京互联网法院同期案件量。25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118件,数量居全国三家互联网法院第一位。

应对“井喷”需求:

研发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

广州是全国互联网产业集聚区。随着广州互联网产业规模即将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的活跃,也带来了庞大的纠纷解决需求。数据显示,在广州互联网法院首年受理的3.7万件案件中,39.85%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这相当于每一天都有超过40件同类型案件送到25名员额法官手上。

如何应对海量的互联网纠纷解决需求,全球范围都没有先例可循,广州互联网法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今年8月10日,广州互联网法院研发上线了首个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

该系统能智能抓取基本信息,自动为案件“分门别类”。广州互联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同一个类别中代表性强、可以起到示范效应的案件,系统能生成邀请二维码,由法官邀请暂未开庭的同类案件当事人在线旁听。“争取判决一个影响一批,让当事人通过和解、撤诉等非判决手段解决纠纷。

9月5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展了首例互联网金融借款纠纷在线示范庭审。在某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系列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中,该院通过邀请158名当事人旁听庭审,成功促成58名被告主动履行或自行和解。最终,14670件系列案件以调撤方式结案,妥善防范了群体性金融风险。

庭审现场的大屏幕。

11月20日,一场在线示范调解在该院开庭并直播,获1.3万人次观看。其中,2500多人是法院邀请的同类案件当事人。当日,这场庭审被同步直播到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金融案件多元化解会议现场。

这是广州互联网法院以现代化手段治理现代网络空间、向科技要生产力的典型范例。”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表示。

实现制度化:

治理结构现代化  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首个司法信用报告制度:

区块链加持下的“五色信用体系

尽管面临巨大的社会需求,但一个真正专业法院的建立,相当于在现有成熟的司法建筑上开辟一扇新窗,绝非易事。透过互联网法院这扇“新窗”,“先行者”们不仅要站得高、看得远,还要把基础筑得牢、扎得深。这有赖“开窗”之后,如何通过治理手段现代化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治理结构现代化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制度支撑。

今年7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开创绿、蓝、黄、红、黑“五色信用”评价体系。“五色信用”评价体系有一个强大的基础——区块链技术。链上数据不可被篡改的特性,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因此区块链技术也常常被用于打造可信电子证据平台。

不过从我们立项开始,区块链就不只是应用于存证。”张春和说。区块链技术的诞生,使得各类互联网主体可以自主、可信、加密、可溯地记录自身行为。“诉讼内,这些信息在纠纷发生时成为有效证明依据,可帮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化解纠纷;诉讼外,海量数据能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侵权、违法行为,把大量矛盾解决在源头、初始状态。

今年3月30日,广州互联网法院上线“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该系统依托司法区块链打造了可信电子证据平台和司法信用共治平台,通过建立智能信用信息评价机制,为互联网纠纷诉源治理贡献“广州方案”。

技术解放生产力,规则产生引导力。截至目前,“五色信用”评价体系已制作司法信用报告135份。报告发出后,60名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法院,反馈率超过40%,8名被执行人自觉悔改,让司法信用报告由“”变“”,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

打造六大治理平台:

互联网规则制定“中国方案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这是全球的共识;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国外多年前就曾经研究过设立互联网法院,但始终无法落地。全球范围内,中国在互联网法院建设上的探索都是领先的。”张春和表示。“从建立伊始,广州互联网法院就肩负在全球互联网司法治理这片蓝海中提供‘中国智慧’的历史使命。

除全国首创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和“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外,广州互联网法院还在全国首建了“E法亭”便民诉讼服务设施,上线了“E链智执”执行工作平台、线上诉讼智慧审理平台和在线纠纷多元化化解平台,从六个方面推动诉讼主体、要素、流程在网络空间的重新组合,以现代化的治理结构让“指尖上的公平正义”更触手可及。

在11月20日下午的在线示范调解中,原告便是从广州马场路的“E法亭”中登录上线的。记者看到,“E法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集成了5G网络通信系统,能够为当事人提供自助存证、自助立案、参与在线庭审与调解等多项司法服务。

无论是‘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E法亭’便民诉讼服务设施,还是‘E链智执’执行工作平台,都是广州互联网法院致力打造的互联网纠纷解决生态链上的一环。”张春和表示,“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打造六大平台的现代治理体系,重构司法程序和实体规则体系,努力从输出互联网空间治理技术,提升至输出互联网空间治理规则,增强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并最终实现向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贡献‘广州智慧’、输出‘中国方案’。

这些创举领跑全国

线上诉讼智慧审理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立案、调解、调证、审理、守护、送达六个诉讼环节均可“一键”实现。当事人无须来法院,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申请立案。

类案批量智审系统

针对同一个类别中代表性强、可以起到示范效应的案件,系统能生成邀请二维码,由法官邀请暂未开庭的同类案件当事人在线旁听。争取判决一个影响一批,让当事人通过和解、撤诉等非判决手段解决纠纷。

五色信用”评价体系

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同时,区块链技术使各类互联网主体可以自主、可信、加密、可溯地记录自身行为。诉讼内,这些信息在纠纷发生时成为有效证明依据;诉讼外,海量数据能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侵权、违法行为。

E法亭

集成5G网络通信系统,能够为当事人提供自助存证、自助立案、参与在线庭审与调解等多项司法服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章程、魏丽娜、申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甄志良、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