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色列共同孵化“黑科技”

07.08.2018  18:11

大洋网讯 昨日,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简称“中以基地”)启动仪式暨首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

据介绍,中以基地作为两国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下的核心运营载体之一,重点围绕生物产业发展与合作,参照以色列的创新模式,在体制与机制上进行不断摸索与创新,目前已有首批孵化项目入驻。

而在昨日下午举行的广州-以色列企业媒体对话会上,以色列媒体访问团和企业代表盛赞了广州之行的所见所闻。

创新:由“后扶持”转向“先扶持

启动仪式上,首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药和儿童多动症筛查与诊断医疗器械这两个孵化项目入驻基地。这样的中以合作孵化基地,开创了同时具备本地优势和全球视野与网络的新的产业生态模式,为进一步推进中以两国生物科技合作起到很好的创新试点作用。

我们将参照以色列模式,寻求体制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中以基金董事长耿建跃说道。据了解,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由市政府主导,带动一批本地生物产业的龙头上市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并委托由苏格博士为首的以色列团队领衔的广州以琳生物产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相比常规科技资金的“后扶持”,中以专项资金是在创业者起步初期最需要钱的时候给予“先扶持”。根据《广州开发区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并入驻的项目可以获得人民币200万元(医疗器械)或300万元(医药)扶持,并入驻中以基地享受国际化的“一站式”孵化服务。除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基地为项目“找人才、建网络、融资金、助推广”全方位的帮助项目成长。

目标:以广州需求为导向

目前,国内启动的孵化器虽然遍地开花,但不少存在着运营模式盲目、招商难和滥招商的问题。耿建跃直言,他们建立中以基地,并非简单地引入以色列企业到广州,而是要让这些以色列技术在广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建立生态系统,这样才能对广州经济做出贡献,对建设创新体系起到提示作用。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耿建跃认为首先要提高审核门槛。“前期我们有专业团队,针对性地请以色列和中国的在相关领域的专家做一次筛选,还会聘请法律人士,鉴定知识产权上是否有先例。”同时还会询问本地医生对于这项技术的看法。如果大多数医生不感兴趣,项目同样可能搁浅。

被誉为以色列“孵化器之父”的以色列前首席科学家、贸工部次长苏格·基莱特曼博士回忆了他与广州携手的过程。“我们的合作选择在广州,因为这里有非常适合创新创业的土壤。”苏格·基莱特曼博士说,这里不仅将成为国内企业、机构和政府寻求合作的联络点,也可以形成可持续的国际创新企业资源引入渠道。他指出,广州的市场前景广阔,高校资源科研力量雄厚。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侯翔宇、申卉

通讯员/穗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