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信用评价实现跨行业跨区域
大洋网讯 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由于涉及公共利益巨大,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部分地方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典型做法》,总结推广各地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入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荐全国各地学习借鉴的7个省市案例中,广州、深圳、昆明的相关经验成为入选的三个城市案例。
据介绍,2016年以来,广州市率先研发应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信用指数并持续推进,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全国首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
2016年,广州在全国首创了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体系,并率先在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中应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首次将招标人(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代理、评标专家四大市场主体全部纳入信用评价范围;信用评价指标设置包含社会信用、招投标信用、跨行业跨区域信用、市场主体相互评价以及第三方机构评价等内容。其中,对交易主体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评标评审环节,作为中标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专家的评价结果用于加强专家管理,对信用评价较低的专家采取暂停抽取、约谈等处理措施。同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以及场内不规范行为记录机制、交易后履约评价制度,将信用管理覆盖交易的全过程。
这些信用指标来自哪里?据介绍,指标数据均为自动获取,并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平台交互对接数据信息,采用大数据手段自动抓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评价成本。
跨行业跨区域评价初步形成联合惩戒机制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评价机制,融入了跨行业、跨区域信用评价指标,联通了信用信息孤岛,解决了不同区域、不同评价体系在本地信用评价体系的换算应用问题。
信用指数中企业的基础信用数据取自市场监管、税务、检察机关等相关行业网站,与政务大数据、异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用数据对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信用数据交互共享,初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合惩戒机制。
信用指数“免费”应用推进广州营商环境提升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指数”不以盈利为目的,评价结果免费应用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不收取企业和个人任何费用,避免由于商业因素的介入影响评价结果。信用指数对本地和外地企业同等对待,成为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自信用体系启用以来,外地企业中标率由41.13%提高至49.77%,中标金额比率由48%提高至56.74%。此外,信用指数每日更新、动态变化,及时反映交易主体信誉情况,将企业信用与中标结果紧密挂钩,使信誉良好的企业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2019年6月11日在广州交易中心完成开标和评标的“广州市康宁农场2019-2021年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项目”,投标人在商务、服务和价格得分排名第二的情况下,凭借诚信得分高的优势,在综合得分中反超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并最终中标。
此外,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历时近一年研发的广州公共资源信用评价指标2.0版也于近期通过专家组评审。2.0版的新指标在信用信息对接方面实现了三方面创新:对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促进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对接全国“红黑名单”,促进“部际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的落地执行;对接信用评价结果互认,促进信用评价结果的多方使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通讯员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