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
执信中学高一(9)班学生示范使用智能学习本。
大洋网讯 对于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同学来说,从去年9月开始,“智慧化”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效率了——在智能本上写作业,系统自动批改,整理错题本,推送易错题练习……学习有了针对性,成绩也稳步上升。
这样的改变,正发生在广州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里。广州市智慧教育起步较早、理念先进、思路清晰,逐步开辟了一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智慧教育之路。日前,广州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将覆盖全市学校。
案例聚焦
AI
智能本上做作业
精准推送易错题
每天,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9)班和高一(12)班的同学们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写作业:乍看上去,他们依旧是用纸和笔,实际上却是智能笔和智能本。在不改变学生原来书写习惯的情况下,智能本通过“点阵定位”,实现笔记同传,学生写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幅图,都实时传送到旁边的平板上,在学生完成答题后,后台系统立即进行批改。“在平板上书写和在纸上书写,无论是手感还是书写速度、习惯,都是有很大差别的。目前的高考还是在纸上答卷,所以我们在尝试智能化的同时,还要把学生纸上书写的习惯保留下来。”执信中学副校长彭斌告诉记者。从2018年9月开始,该校在高一的两个平行班开展AI式学习试点。将近一年的实践成效显著,这两个班的理科平均分已经从原来较为靠后的位置,跃至平行班的前茅。
这种学习方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同学而言,都是四个字:减负增效。高一(9)班的陈子烨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感受是不用自己整理错题本了,省去不少时间。“在智能本上写作业,系统能很快批改,还能归纳错题本。系统还会根据我经常错的题或者得分比较低的题,推送相应的题目给我练习,不用自己找题,学习也更加有针对性。”陈子烨说。
而对于老师来说,在系统自动批改后,能看到所有学生每道题的答题情况,包括准确率、用时统计。可以知道哪些学生的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从而在讲下一个知识点前,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以及个体辅导。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堆积问题了。而在智能化学习之前,老师很难在批改作业之后再人工进行精准的统计。
但智能化并不意味着老师更轻松了,而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精准指导”和“学习评估”上。作为其中一个试点班的数学老师,彭斌笑言自己“每天都在命题”。过去布置作业,基本上就是完成哪本练习册第几页到第几页,做哪张卷子。从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后,彭斌每天都要根据前一天的作业反馈、课堂反馈给学生“配题”:在布置练习册、练习卷时,删掉一些知识点重复的或全班同学都已经掌握了的题,增加一些更适合同学们做的、有助于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点的题。
在彭斌看来,“智能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智能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从学习的主导者变成了学习的辅助者,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如今,执信中学正在请专业公司开发更深度智能化伴随式教育功能。有一些知识点,可能学生自己都说不清楚困惑在哪里,但实际上这个困惑可能在答题时间上已经表现出来了:学生写到某一个步骤时可能卡壳了,经过好一番思索才继续作答,那么这个点很有可能就是有疑问或是掌握得不那么牢固的知识点。通过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解题进行全过程记录,老师可根据时间异常筛查出薄弱知识点,从解题过程中把学生的困难点挖出来,从而实现精准分析,而不只是停留在最终的答对率上。
大数据分析模测成绩
教学楼安装智能广播
除了智能化学习,智慧教育能做的还有很多。今年4月,执信中学新高一的同学完成了新高考选科,这是人生起步阶段一次至关重要的选择。选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专业,专业指向今后的发展,而今后的发展又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为了让同学们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做到科学选科,执信中学用科学量表开展了三次模拟测试和大数据分析。
“一个人的个人特质、学科特长,并不仅仅是看分数的,而是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执信中学副校长彭斌说,学生可以看到三次模测的各种数据,有了客观的依据,再结合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就不会很主观、冲动地选科。最终,大部分学生的选科结果和大数据分析给出的建议都比较吻合,选科以后又提出调整的比例低于预期。
智能化无处不在——今年,执信中学在教学楼楼道安装了智能网络广播系统,当高清摄像头拍摄到楼道人数达到了瞬时拥挤的临界值时,应急广播就会启动,提醒后面的班级不要再往前挤,防止踩踏。今年年底,学校还会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牌,如果学生没有按时到达教室,系统会把信息传送给指定联系人,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如果家长回复“孩子请假了”之类的信息,系统会进行报备。如果家长回复“孩子已经到学校了”,就会激发应急体系,马上通知班主任或年级长以及应急小组的老师。此外,为避免发生老师上课期间无法及时接收信息的情况,系统还会根据排课表智能判断信息应该发给谁,保证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全市校车一网监管
教育部拟全国推广
“广州已先后出台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指导意见,推动教育信息化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建设71所智慧校园实验校,95所省信息化中心学校;首批启动110所智慧阅读试点学校。广州被教育部确定为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基地,109所学校已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在很多学校,“智慧”无处不在。目前,广州以智慧化实现了学生体质体能监测、教师发展、校园安全、家校共育、校车动态大数据管理等多种功能。其中,“校车使用许可平台”是我国首个跨部门、跨级别、跨区域的行政审批信息化平台,对全市4000辆校车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已被教育部纳入全国推广计划。
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广州将开展基于阅读的课堂教学改革,用大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阅读行为,开展阅读能力分级测评,实施阅读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到2022年,智慧阅读将被推广至全市1000所以上的中小学,最终实现智慧阅读覆盖不同层面的各类学校。
“到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将覆盖全市学校,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研发具有广州特色的3至8年级人工智能教学标准、教学资源体系,在109所试点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在155所试点学校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客教育、跨学科学习。着重以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推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深度应用,推动课堂革命。
在提高教育均衡性方面,智慧教育也大有可为。教育部门表示,今年,广州将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推进落实广东省“爱种子”教改计划,以信息技术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到2022年,将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的生成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建成,广州将实现师生教学行为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和跟踪评价,为掌握师生教育教学状态提供依据。“到2022年,一支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将逐步炼成。”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教育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广州还将基于学生发展大数据优化“阳光评价”指标体系。在已进行每年4万学生抽样评价的基础上,为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增添智慧内涵。到2022年,通过协商共享方式,在大湾区中小学推广“广州智慧评价”。
基层思考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
智慧校园数据不应是孤岛
现在,广州已经有很多学校成为智慧校园,但在数据资源的应用、管理上,还是“一校一案”。我们除了需要智慧校园,还需要智慧区域、智慧城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数据之间就要做到共享。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学校的校长通过智慧校园的数据了解整个学校的情况。那么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也想通过数据了解到各个学校的情况,并且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了解全区、全市学校学生、老师的情况。这就涉及数据标准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起这个“大数据”,让每个学校的数据不是一个一个孤岛,而是互通的。不同学校、不同类别的数据可以融入到数据库里,他们之间是没有壁垒的,可以相互联系发生作用,进而实现应用。这样的数据才是大数据,不仅可以服务于学校、也可以服务于教育系统的管理决策乃至城市发展。
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彭斌:
建智慧校园应该“做加法”
建设智慧校园肯定是需要投入的,但这个投入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加法,而不是完完全全地重建。譬如说,执信中学是高考、中考的考点,教室都是有高清摄像头并且可以联网的,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配备了一个收音器,在没有增加太多投入的情况下,每一间教室就成为一个录播室。老师们可以把课录下来回看,做教学反思;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收看其他老师的课。而且可以在教室里录课,拿去参赛、评价,不需要大家都去挤专门的录播室了。总之,要实现智慧教育,各种设备都要方便学生、老师使用,而且是确实对他们有用的。
另外,智慧教育不应一下子就铺开,要先试点,试点成功了再推广。现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变化得太快了,可能正在做的自我感觉很创新的东西,不久之后就落后了。所以不能急,要看好了再推广。就像现在的AI教学,我们只在两个班试点,上了五六场展示课,在老师们都觉得这个东西好、跃跃欲试的时候,再考虑在全年级、全校稳妥推进。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探索教育治理模式创新
“广州要通过智慧教育实现教育模式、评价机制和教育治理的创新。”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要扎实落实多项具体任务。首先是要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快乐学习。
此外,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供给模式。深化与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滑对接,建成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集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步推进集团内部、集团之间乃至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该人士同时表示,要在智慧教育模式下探索教育治理模式的创新。广州要基于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和智能决策等系统,推动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一体化管理及一账号登录。实时动态分析学校、师生发展状态和水平,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
“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着力推进学生评价机制创新。”该人士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使用规范,伴随式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有效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方式改革,实现规模化和精准化测评。
专家点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谢幼如:
融合信息技术开展课堂革命
智慧教育能够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广州既有教育强区,也有沿海新区;既有经济发达的城区,也有相对落后的山区。以智慧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为全国各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从这方面来看,广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理念先进,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当前,广州在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创新应用、师资力量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融合创新,智领未来——广州市智慧教育创新应用优秀案例集》,在创新应用和机制保障等方面走在前列,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融合创新、智领未来是广州智慧教育的真实写照。与时俱进革新理念、真抓实干变革课堂和全面深入赋能教师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广州推进智慧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这就需要在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不断融合创新,以前瞻理念为指导,以变革课堂为抓手,以赋能教师为保障,稳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推进智慧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广州可在已有良好的智慧教育建设基础上探索集团化办学的优质资源供给模式;融合信息技术大力开展课堂革命,以构建深度课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重要落脚点变革现有课堂教学;彰显区域特色,以广府、岭南文化为积淀,助力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打造智慧教育“广州品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中心工作室出品
专栏统筹:毕征、汤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