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助力新型城市化

05.08.2014  17:50

  以促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为目标,经过一年多努力,广州全市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工程增幅不断,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持续上升。

   一、建立并完善了质量强市创建工作机制。 质量强市工作连续四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市政府“一把手”亲自抓,部门协同推进。区级政府100%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100%出台质量强区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100%召开了质量强区工作会议,部署和开展质量强区工作。与此同时,切实加强政策引导,设立了“广州市市长质量奖”,12个区均出台了区长质量奖或质量强区资助奖励办法。在全国首创“广州市保护知识产权市长奖”,设立了“广州市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广州市专利奖”等奖项。

   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质量文化。 开展“广州城市质量精神”大讨论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广州质量精神”口号,确定“品誉四方、质赢未来”作为新时代广州城市质量精神;质量教育始终居于全省领先地位,建成1个国家级、13个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占全省总数的52%。国家级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开放超过36天,省级开放均超过24天;质量文化推广渐趋常态化。市质监局举办超过120场次的“优秀食品生产企业展示游”,共有6000多位市民参加。在广州市大型政论性电视公开论坛——《羊城论坛》开展“食品安全大家谈”,与媒体合作开展“我为广州食品安全献计策”公益征文活动,市民参与质量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创新质量安全志愿服务行动。将广州志愿者服务引入质量安全服务,开展大规模的“羊城青年质量志愿者行动”;开展“幸福药素”、“社区FDA”等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共治格局。

   三、构建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质量监管体系。 电梯监管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落实电梯使用权者首负责任、建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等5项任务,为国家特种设备法的立法提供丰富实践与创新尝试。截至6月,全市已有7万台电梯购买事故责任保险,占全市在用电梯总数的80%,公共场所电梯责任保险实现全覆盖;专利行政执法引领全国。建立了全国首支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在近几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中,均列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建立全国首个市级知识产权仲裁院,全国首创行政司法仲裁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四、支撑了广州的城市质量基础。 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按照“立足广州、辐射华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要求,以番禺、南沙、萝岗“一区三园”的规划布局建设约2平方公里的检验检测认证实验室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在全国各大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13—2020年)》等3个标准化纲领性文件,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区(试点)数量和涵盖领域都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全国率先推行专利保险工作,探索建立专利保险市场化运作机制,全市专利保险总投保专利共计63件,投保企业达到21家,总保额达到75.6万元,开辟了全国专利保险救济工作的先河。

   五、共享了质量发展的惠民成果。 加大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广州市监督抽查产品实物质量合格率近三年分别为94.3%、94.8%、95.7%,呈逐年上升态势,广州产品质量竞争力指数达90.2,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名牌产品数量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提升工程质量保障百姓安居。保障房受监工程覆盖率达100%,2011—2013年共有13个保障房工程完成了工程竣工验收,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全市共有4个保障房工程获省建设工程金匠奖,6个工程获省工程优质奖,芳村花园二期工程保障房项目第一标段荣获2013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为本。广州是全国首个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国家中心城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广州市前置审批事项缩减82%,企业申领营业执照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贴心关怀确保百姓病有所医,市卫生局免费向全市城乡居民提供11类37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为超过1000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百姓满意。我市服务业综合顾客满意度为77.64,2013年度广州市市民质量总体满意度为81.89,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评分82.6,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评分81.2,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10、2011、2013年广州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广州还被评为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中国餐饮十大影响力城市。五是畅通投诉渠道保障百姓权益。加强质量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构建了市、区、街镇、村社四级12365举报处置网络,群众质量投诉得到及时解决,12315热线被媒体评为“金牌”服务热线,各类质量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调节和处理。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创新消费调解模式,构建了城市居民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

(广州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