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人一座图书馆,广州公共图书馆达到1699个
大洋网讯 9月27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五次会议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副组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国权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今年7月至8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广州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文保法》)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法检查活动。
目前,广州已新建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粤剧院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基层文化场馆功能布局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 1699 个,提前实现每 8 万人一座图书馆的“十三五”规划目标。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博物馆体系,登记注册博物馆65家,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
此外,全市体育场地共计35335个,面积达3898.85万平方米,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积极打造新时代工人文化宫服务集群,率先在全省实现区级工人文化宫全覆盖。文化惠民活动出新出彩,打造了“羊城之夏”“公益文化春风行”等活动品牌。群众文艺创作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文化志愿服务助力添彩,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462支,服务涵盖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文明旅游、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
围绕乡村振兴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广州打造了11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18个省级文化旅游特色村。积极推广基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模式,建设文商旅创结合的创意文化+艺术展览新型文化空间194个、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中心11个,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多个专题博物馆参观人数较少
执法检查组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广州市贯彻实施《文保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场馆设施布局不够均衡,省、市一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特别是大型场馆设施主要集中在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荔湾区等4个中心城区,占比达62%,7个区特别是白云、南沙、花都、从化、增城等区缺少大型场馆布局;二是部分场馆规划建设的研究论证不够充分。近年来新建了多个专题博物馆,但建成后文物征集力度不足,策展水平不高,参观人数较少;三是部分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水平较低,场所空置、闲置的现象仍比较突出。
在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检查中,发现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区、街(镇)级文化场馆人员素质低、年龄老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受城市建设规划影响和机构数量制约,部分镇(街)文化站与综合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场地共用,文化服务功能用房进一步减少。镇(街)文化站大多已并入街道退役军人事务站、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等机构,文化站工作人员需同时兼职街道数项工作,致使文化服务功能呈弱化倾向。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检查组建议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要以效能为导向,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将其作为考核评价当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
同时,切实办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四级网络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服务,针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困难群众,开发有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提高免费开放的能力、水平和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开免费开放时间、内容、程序。
对于人大代表重点关注的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粤剧院等重大项目,在建成后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能等问题,也需要提前研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