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了一位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
大洋网讯 由国家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三部门联合开展的“寻找最美河湖卫士”活动结果近日正式公布,经过公众投票、专家投票和三部门联合审定,在全国共寻找出65名“最美河湖卫士”。其中,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优秀民间河长、志愿者苏志均入选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也是此奖项广东省唯一入选者。
苏志均接受媒体采访
苏志均
近年来,广州牢牢根植“开门治水”理念,努力打造共建共赢共享治水新格局,全市护河志愿活动蓬勃开展,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广州治水显成效的重要力量。目前广州市共有民间河长8811名,苏志均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构建护水平台,民俗文化与河涌保护“举案齐眉”
车陂涌地处广州城央,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0万,干流长度18.6公里,是天河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过去由于污染严重,曾被居民称为“黑龙江”。同时,车陂涌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印记,“车陂扒龙舟”民俗被列为广州市非遗项目。
车陂龙舟赛
苏志均是土生土长的车陂人,从事过10多年公益事业,2010年,在村里的号召下重新扎根车陂,希望通过传统文化保育,带动社区文化发展,倡导环境保护理念,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车陂涌整治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2017年前,车陂涌流域还属于黑臭水体,队员们进去划龙舟,乡亲们还会调侃说他们是在臭水沟里面瞎折腾。‘车陂扒龙舟’都是市级‘非遗’项目了,如果再不把车陂涌治理好,确实有失‘颜面’。”在苏志均忧心忡忡之际,广州市政府提出“开门治水”号召,并把车陂涌纳入黑臭河涌重点整治名单。
现在水清岸绿的车陂涌
为响应政府号召,共同推动车陂涌治理,努力实现水更清、人更善,景更美,苏志均会同其他有志之士,2017年发起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并担任秘书长(目前担任该会党支部书记)。该组织以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车陂扒龙舟”作为载体,为市民提供亲水护河平台,以文化带动治水,先后多次开展民俗文化和河涌保护相结合的特色活动,逐渐创建了车陂民俗文化与河涌环境双保育模式。
广织护水网络,民间护河队伍“蒸蒸日上”
上任之后,苏志均便发起了“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一水,就是指珠江水;同舟,即同舟共济之精神;守望相助,便是为车陂社区搭建公益项目平台,让车陂做好社区治理,从而达到社会善治的一个远景。平台建立后,苏志均先后组织了“车陂一水同舟国际龙舟赛”“一水同舟世界河流保护日”“一水同舟”传承习俗守护生态活动等,宣传河长制等治水护河理念,讲述文化和车陂涌水环境融合共生的故事。
一水同舟国际龙舟文化艺术节现场
除频频发起面向广州市民参与治水的公益活动外,苏志均与车陂街道办组建治水志愿者队伍,形成“人人关注车陂涌”的氛围,使治水工作常态化、平民化。目前,在苏志均的积极推动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成立了3支志愿服务队,分别是关注车陂涌水环境治理的车陂涌悦和志愿服务队,专注车陂民俗文化保育的车陂志愿服务队,主要由党员牵头关注车陂涌生态环境变化和社区环境优化的车陂街河涌治理党员志愿服务队,3支志愿者服务队均日益蓬勃发展。
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组织日常巡河
同时,苏志均非常清楚传承的力量,先后发展了车陂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天河实验学校两支民间小河长队伍,大手拉小手,与环保组织联合组织巡涌活动,共同参与河涌治理,使孩子心里自小种下“爱河护河”之花。
爷爷奶奶一堂课活动现场
通过发起多个组织,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苏志均的这些活动也开始带动各个社区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志愿队伍,在街道形成了一张更为广泛的巡河志愿者网络。目前,车陂涌已经发展成立了9支护河队伍,在各街道、社区的动员和帮助下,民间河长和志愿者不定期自行组织巡河护涌活动,为天河区治水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