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州:创新厚积薄发 龙头作用凸显

03.06.2015  16:33

  6月2日,广州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1+9”政策文件,宣布广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发力。

  在省委省政府规划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广州市被赋予“创新发展的龙头”定位,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当好龙头,广州有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广州不仅培育出亿航、巨杉软件、尚品宅配等一批互联网时代的“快公司”,在新技术革命涉及的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领域也布局多时,一批龙头企业研发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即将进入爆发增长期。

  在科教、产业、文化领域积淀深厚的广州,承担着向创新驱动转型和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任。以“”发力,是广州科技创新的显著特征。

  ●南方日报记者 曾妮 马喜生 赵琦玉

  广东智能制造的驱动者

  给珠三角制造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佛山南海里水胜利工业园志高空调工厂,来自广州数控的机器人颠覆了整条生产线。志高空调生产工艺部科长罗伟峰说,未来三四年,随着400多台定制化生产的机器人上线使用,工厂安装配套车间的四五千工人将会重新调整,估计会缩减近2000人。

  志高空调生产线使用的搬运机器人,源自全国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广州数控。2014年,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000台,居全国之首。“广数”机器人不仅走进了志高空调、美的集团等珠三角多个制造企业,还销往香港、深圳、广州、上海、江苏、浙江、重庆乃至越南等地。

  2006年底,广州数控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当时“广数”已经在数控系统和机床生产领域有很高的市场地位,机器人研发实则要冒不小的风险。公司最终选择机器人研发,是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判断:中国正告别人口红利时代,这一因素与工业自身发展规律共振,使工业发展必定加快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机器人是工业4.0到来的指征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工具。

  一场看得见的“机器人风暴”正在席卷珠三角。由于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佛山许多龙头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机器换人”。东莞去年也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计划。

  广州正在成为“机器换人”的风暴眼。数据显示,广东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总产值今年有望达到380亿元,其中广州有望达到200亿元左右。根据广州市的规划,到2020年,广州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广州开发区是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聚集区。2014年,该区已集聚48家智能装备企业,其中机器人制造领域拥有广州数控、启帆、粤研等一批企业,形成了从机器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竞争力颇为强劲。

  广州缘何成为广东乃至华南机器人制造和智能装备产业的“风暴眼”?这一方面得益于广州多年来在装备和机械领域的积累,广州数控原本就是国内数控机床的领导企业;另一方面,广州科研实力雄厚,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延续多年,如生产“广研”牌机器人的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本身就是一家科研机构转型企业。

  下一轮技术革命的赶潮者

  抢占生物技术新材料爆发风口

  当“互联网+”已经“风口”遍地时,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暴风雨前夜的寂静”中。

  2004年前后,一批留学海外的生物学家回国创业。受广州留交会的影响,他们不少人把创业主场设在广州,尤其是广州科学城。

  2004年,基因沉默领域专家、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系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必良携妻带子回到中国,创办了锐博生物。张必良告诉记者,依靠研发和生产各种生物医药试剂,锐博生物在创立的第三年就实现了盈利,但直到今年,他的第一个核酸药才进入临床试验。如果实现量产,有望实现数十亿元的年销售额。

  生物医药可能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皇冠上的宝石”。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的孵化期长达5到10年,研发一种新药要投入数以亿计的研发费用。一旦药品投产,其市场销量又往往以10亿元为基数起跳。

  从2003年起,广州市投入数十亿元,把珠江后航道上的官洲岛打造成广州国际生物岛。此后,生物岛这片“处女地”沉静了差不多10年,甚至有人质疑:“生物岛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结果?

  十年磨一剑。多年的耕耘终于开始收获。今年,广州生物医药集群捷报频传,多个产值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产品年内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包括冠昊生物的人工角膜、锐博生物的首个核酸药、达安基因的基因测序分子诊断项目……

  随着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壮大,广州国际生物岛也热闹起来。专注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益善生物在生物岛星汉一路拿地,研发总部即将动工。不远处,云润生物研发总部、鹰仕达生物研发总部等项目进入筹建阶段,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干细胞研究中心、广药医药研发及销售总部已入驻,目前生物岛集聚生物医药项目96个。

  尽管信息技术革命领跑了21世纪的前15年,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的革新或许将给未来带来更深刻的影响。比如,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就引起了全球石化能源价格的波动和新一轮全球博弈。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广州企业的实力在许多方面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新材料方面,金发科技作为全球改性塑料上游龙头企业,2014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新能源方面,广州迪森热能是国内生物质能领域最早的上市企业之一。广州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提前布局,有可能引领广东赶上下一个技术革命爆发期。

  源头创新性产业的辐射者

  让美国“害怕”的广州云超算

  2015年4月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决定拒绝英特尔公司向中国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出售“至强”芯片用于天河二号系统升级的申请。对于原因,美国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4家中国超算中心从事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

  “我能想到的真正原因,是美国害怕我们的云超算了。”广州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4年,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第四次摘得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桂冠。

  许多人不太了解超级计算机跟经济生活的关系。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广汽研究院是“天河二号”的用户之一。去年,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某个原来需要两至三年的新车型设计,缩短到5个月完成,并可模拟实现优化设计、防撞性能测试等,大大节约了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上市速度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不二法门。对于广东企业来说,超级计算机无疑是一个“大杀器”。

  华大基因计划与广州超算中心合作,开展百万人基因测序,为基因精准医疗打下基础。袁学锋说:“这是新的产业,美国都还没开始。广州有一流的超算、一流的医院,中山大学八大医院每年接诊病人1200万,手术病例30万,这是巨大的数据库,拿到这个数据,我们对生命健康医疗将获得领先全球的深刻认识。

  广州将在超算中心周边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云超算产业园。袁学锋说,广州有了云超算驱动,未来有可能是硅谷的强劲对手,超算可以让中小企业获得爆发性增长。

  广州是华南科技研发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聚集了广东省2/3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和科研基础设施向产业辐射的能力不断加强,“源头创新”开始发力。

  广东工业大学在广州大学城设立的“广州国家IC基地”几乎整合了全广州最优秀的IC设计公司,也汇聚了IC设计的高端项目和产业精英。广工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章国豪率领团队研发的4G芯片应用于中兴智能手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广工还建设了东莞华南工业设计创新院、佛山市装备创新院,三个亿元级投资的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把大学与产业界深度融合在一起。

  广州与62家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建立“校地协同创新联盟”,2014年共征集校地协同创新项目近300个,覆盖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

  新一代电商的开路者

  千年商都血液流进电商网络

  2015年5月底,广交会所在地的琶洲A区拍出10个地块,价值近100亿元。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未来进驻企业的名称:腾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阿里巴巴华南营运中心、复星集团南方总部、国美电商、苏宁易购、小米手机、唯品会、UC、YY等。这些要跟广州一起“玩耍”企业代表着当下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思维潮流。

  琶洲A区被定义为广州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示范区”,未来3-5年内将培育成千亿元级的产业集聚区,其集聚的科技将为千年商都注入新鲜的血液。

  千年商都如何嫁接现代科技再次腾飞?最近广州一家电商引起广泛关注。2015年4月20日,“一呼百应”原材料阳光采购商城全面上线,主打中小企业供应链原材料采购。一呼百应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准备用5到10年的时间,成为与百度、阿里并驾齐驱,市值千亿的互联网企业,同时公司正在筹备在新三板挂牌。

  中国电商发展的轨迹是:第一代,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第二代,以淘宝为代表的B2C。而电商的未来十年,或许将是以“一呼百应”为代表的B2B2.0。据统计,B2B交易额占中国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的八成,这也是B2B大热的原因。

  一呼百应、阿里巴巴和慧聪最大的不同,是真正实现了原材料线上采购。让采购商把原材料采购环节搬到网上,有利于企业采购的阳光化,同时线上交易也有助于其建立更强的供应商库。一呼百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目标是交易流水达到100亿元。

  据了解,目前一呼百应注册用户已超过550万,其中三分之一的用户是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珠三角制造业的发达,给一呼百应这类B2B电商市场拓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一贯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一口通商”时期的广州,早在明清就形成“万邦来朝”的贸易盛况;拥有58年历史的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出口商贸风向标。商业血液接入电商科技,再加上珠三角发达的经济腹地,给广州振兴“千年商都”带来了新希望。

  短评

  厚重:

  广州引领珠三角

  创新驱动的底色

  “轻和快”似乎已经成为新经济最时尚的逻辑。然而,“”和“”是创新和转型固有的逻辑吗?恐怕并不尽然。比如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企业能舍弃工厂,让设备变“”吗?答案是否定的。

  与“轻快”相比,广州更多的是“厚重”。尽管2014年广州有8家入选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中文版)“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企业,广州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但“厚重”仍是广州的底色。

  广州的“”,体现在广州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实力。广州聚集了广东省2/3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全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也落户在广州,广州是华南科技研发资源最集中的城市。广州的“”,更体现在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积淀上,一座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港口城市、商业城市,广州在全球城市发展史上都是重要的一页。

  广州的“”,体现在广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上。广州目前拥有六个过千亿的制造业集群,分别是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是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龙头,引领转型使命重大。

  一个企业可以追求“轻快”,乃至一座城市可以追求“轻快”,但一个国家不能,一个代表国家参与未来产业竞争、一个影响辐射华南区域的功能城市也不能。“厚重”的转型虽然艰难,虽然漫长,却是必须勇于承担的责任。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中明确,深圳市要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市要发挥创新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广州这个广东乃至国家创新发展的龙头不容易当。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跟上并超过国际领先水平;要打破“产研两张皮”的怪圈,打造“政产学研金”合作的创新体系;要利用功能中心的优势,集聚更多创新人才和创新要素;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要实现产业输出、技术输出、人才输出,带动珠三角制造业向中国制造2025升级。

  欲当“龙头”,必承其“”。广州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事关全省全国,我们寄予厚望的同时又充满期待。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