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新生报到 “医二代”坚定欲接班

04.09.2019  16:35

大洋网讯 曾经,紧张的医患关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一些医务工作者“吐槽”再也不让孩子学医了。“医二代”果真不选择学医了吗?非也!1日,广州医科大学2019级858名博硕士研究生新生、2063名本科新生报到,他们中就有不少“医二代”。这些“医二代”新生表示,他们崇敬救死扶伤的亲人,从小就想当医生。

刘佳鹏,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新生,梅州兴宁人

耳濡目染确定志向

说起自己学医的选择,刘佳鹏坦言,确实深受家庭影响。他的父亲是泌尿外科的医生,母亲是护士,爷爷在老家开诊所,叔叔也在开诊所,婶子也是护士。“受家庭影响,我觉得医生很高尚,他们行善积德,因此,从小我就想当医生。

刘佳鹏说,小时候他就知道当医生很忙。父亲经常值夜班,还会因为做手术耽误回家吃饭,自己常常需要去外公外婆家吃饭。即便这样,他内心也没有多少失落,而是在耳濡目染之下,确立了自己当医生的志向。

曾经,刘佳鹏也考虑过另一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但深思熟虑后,还是觉得学医更适合自己。他说,父母等家人也很支持他学医,不过,父亲担心他做外科医生要熬夜做手术太辛苦,建议他将来学内科。

对于5年的大学生活,刘佳鹏说,他知道医学生要“”的医书有多厚,也知道本科毕业后还需要经过深造、“规培”才能当医生。对这一切,刘佳鹏表示,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朱婧安,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新生,广州人

一门三代都是广医人

人如其名,朱婧安是个安静的女生。她出生于典型的“医学世家”,与广州医科大学的缘分更是不浅,她的外婆、小姨婆、妈妈、姨妈都毕业于广医,可谓是“一门三代广医人”,她的父亲也是中山一院显微外科的教授。

朱婧安说,她最佩服的人就是外婆。外婆是儿科医生,小时候,朱婧安生病了,几乎都不用去医院,全是外婆给她开药。“外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医生,她是我的人生榜样,她救治过很多白血病儿童,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这些病人都还很感恩外婆,有的节假日还会去看望她。”朱婧安说,受外婆等家人影响,她也想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今年高考后,朱婧安特意到父亲的医院进行职业体验。她进到手术室,观摩父亲如何做一台手术,了解一个外科医生究竟是怎么工作的。暑假期间,她还提前看了解剖学等有关的医学书籍。朱婧安说,她考上广医,踏进医学大门,家人们都很支持,也很高兴。

关岚曦,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新生,佛山人

也曾犹豫过 选定不后悔

踏入医学大门,关岚曦也是深受家庭影响。她的父亲在医院药房工作,母亲在血液透析科工作,舅舅和舅母也在医院里工作。

许多小朋友都非常害怕去医院,而小时候的我进到医院却会有一种亲切感,甚至有一点兴奋。”关岚曦说,小时候她经常跟着父母去医院上夜班,父母下班后再送她去上学。“医院消毒水的味道让我觉得有点像家的味道。

关岚曦说,她上初中后,父母更加乐于与她分享工作中的事情,并教她其中的道理。她的妈妈在血液透析科工作,面对患有尿毒症、每周都来透析的病人,从未以消极的心态相处,而是以一种阳光温暖的态度去相处。“妈妈将病人当作家人去对待,当病人病情加重时,她会像家里人一样教育他们,一心为了病人好。”关岚曦说,妈妈常说“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别人就会对你好”,这是医患的一种相处方式。

今年暑假,关岚曦还去了医院门诊做志愿者,亲身体会到了医生的无畏从容、体贴耐心以及辛苦。在那几天的工作中,她因为不了解工作细节,指引失误,经历了一次患者大闹门诊的事情,那一刻她甚至犹豫过自己学医的选择。但后来,她跟着肿瘤科医生去上了一天“”,发现医患之间互帮互助,医生对病人很好,病人也很信赖医生,又重新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