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卫计委:我们无法强制隔离病人 亟待有立法
“我们无法强制隔离病人,所以亟待有这个法出来。”昨日下午,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问题 开展了专题询问。询问会上,市卫计委主任陈怡霓建议广州就传染病防治进行地方立法。参会的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表示,目前广州在财政上完全有能 力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
立法会极大推动传染病防控
金姓韩国人因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惠州隔离的事曾引发社会广泛 关注。如果病人撒谎怎么办?病人不愿隔离怎么办?陈怡霓表示,政府在基层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要不断呼吁各个区加大投入, 保证人员、器械、设备的配备都能达到最基本疾病防控的要求。她还指出,在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广州市的传染病防治过程里,在法律支撑这方面有缺陷,希望尽快 在市人大将广州市传染病防治规定列入立法序列,如果把立法工作做了,对全市传染病防控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陈荣昌表示,国家传染病法有规定要求病人隔离检查,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病人没有医保覆盖,“你要他做检查,是要收费的”。陈荣昌以韩国病人为例 说,病人没有社保,但扔给医院后医院一定要治疗,费用上的问题会对后续工作有影响。他提出,在新形势下,对没有医保覆盖的病人及外来病人要有新的考虑,应 该制定预案。
今年登革热局部暴发风险大
登革热的防控是不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的话题。委员许若宁提到,去 年6月份,广州暴发了登革热,病例数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峰,去年10月份统计广州有3万例。“现在广州又进入了6月份,也是蚊虫繁殖的高峰期,今年登革热 的情况怎么样?它的发展趋势我们有什么预测?”
市卫计委主任陈怡霓回应称,专家预测今年局部疫情暴发的风险可能性很大。“我们有请 专家做预警,广州市今年多雨,雨季很适合蚊虫繁殖,像热带的马来西亚、巴西去年疫情很严重,今年照样暴发很厉害,外环境来说对我们压力很大。”不过她也表 示,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教训,今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一早采取一系列的联防联控的措施,专家认为如果按照市政府出台的文件落实做到位,有信心今年不会 像去年那样暴发疫情。
市政府已投3000多万防控埃博拉
陈怡霓反思去年登革热疫情防治工作,认为联防联控机 制不够健全,在切断传染途径这一块做得不够好。陈如桂也表示,关于登革热的防治,去年有很多教训,刚开始应对登革热的时候,隔离措施不彻底,把重点放在灭 蚊和卫生死角的清理上了。今年一手抓卫生死角的清理,一手抓病人的隔离治疗。目前城市卫生环境也有好转。他举例说,去年春节前发现5例禽流感病例之后,经 过研究停止销售市场活禽,停了5天,效果非常好。
陈如桂还指出,对埃博拉防控采取果断措施也很有效果。去年市政府投入3000多万 元专项经费防控埃博拉,在关口有检验检疫局把关,公安局也组织了专门力量,一有异常马上送到广州大厦居住。“到现在为止,我们安排到广州大厦集中居住的共 有854人,检测21天后,没异常的就离开,现在住在广州大厦的还有46位。”他表示,对埃博拉的防控,到现在为止都很有效。陈怡霓表示,广州目前没有发 生一例埃博拉病例,要求隔离的过程中也有人不配合,所以就要做很多工作。
尽管如此,仍然有委员表示,既然韩国病人能够进来广东,说 明还是有漏洞。对此,陈怡霓说,韩国这个病例非常典型。“他明明接触了但是说谎说没有,或者是他接触了不知道,或者他不告诉我们,这真的很麻烦”,她表 示,也在思考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可能要在海关就进行控制,医院也要增加一些流程培训。
传染病防治经费区里多年没增加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美银提出,具体哪些区在传染病防治上投入不足?有些人反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计算上仅考虑常住人口,忽略了流动人口,对城乡接合部该如何加大经费投入?
市 财政局表示,市本级投入是有保障且充足的,去年投入4 .8亿,今年5 .3亿,其中用于经常性传染病防治的经费占80%,应对突发性疾病防控的经费占 20%。预算法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区人大进行督促,由区人大监督区政府保障投入。
陈怡霓表示,现在的问题主要在区级层面,“区里面的经费预算多年来没有增加”。她认为,除了传染病防治的总经费,还要有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等,但很多区没有进行分类。
陈如桂表示,这个问题很深刻,政府对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财政安排还是很重视的,但是各区不平衡及预算不够明确等问题值得思考,广州市政府完全能够保障这方面的投入。
相关新闻
艾滋学生疫情逐年增长
广州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拟加强在穗非洲籍人员的HIV动员检测力度
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登革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暴发的风险依然存在。昨日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市卫计委主任陈怡霓表示,广州市艾滋病、性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任务艰巨。
据 悉,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态势,其中性传播途径占90%,男男同性传播形势严峻。全市每年发现和治疗结核病1.1万多例,报告例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40% 以上,梅毒等性病发病率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艾滋病、耐多药肺结核等治疗和防控费用需求大,消耗大量社会财富。
市人大代表、广州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徐慧芳昨日在第十八期市民议政厅透露,截至去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例231例。学生疫 情逐年增长,从2002年的0 .74%升至2014年的3.91%,涉及学校面广,且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占74.76%。
对此,徐慧芳建议全市初中以上学校培训至少一名能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教师,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校艾滋病专题教育分别至少满6、4、4-6和1课时,初中及以上学生的教育覆盖率和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
另 外市民议政厅上有网友留言问:外籍来穗人士携带艾滋病病毒,政府如何干预?陈怡霓坦言人口流动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对外商贸、旅游等人员交 往频繁,在穗外国人艾滋病感染者的管理难度也大。徐慧芳表示,政府计划开展在穗非洲籍人群H IV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与公安、街道或居委及出租屋管理等部 门合作,或通过从事外籍人员服务工作的团体或社工,加强在穗非洲籍人员的H IV动员检测工作力度,提高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可及性,及时发现传染源。
采写:南都记者 徐艳 实习生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