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去年空气质量282天达标 两河涌连续8个月黑臭

23.01.2015  08:15
  2014年,朋友圈常被“广州蓝”刷屏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2014年,朋友圈常被“广州蓝”刷屏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达标天数占比77.5%,未出现严重污染,居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首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永、通讯员穗环宣报道:2014年广州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282天,较前年增加22天,居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首;备受关注的PM2.5年平均浓度仅49微克/立方米(50以内级别为优),较前年下降7.5%,在中心城市中最低。昨日,广州市环保局举行2015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广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以下简称《公报》),会上,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明称:“要让‘广州蓝’成为常态”。

同比增6.3个百分点

连日雾霾重重,不少市民都在抱怨“霾伏”“霾中毒”的同时,记者留意到,就在数日前,朋友圈里出现了罕见的“蓝天”刷屏,日出、日落、正午时分等各式各样的“广州蓝”美不胜收。事实上,从实时监控和现实观察可以看到,广州的蓝天多过雾霾天。广州的空气污染情况究竟如何呢?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广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上看到,201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82天,同比增加22天,达标天数占比77.5%,同比增加6.3个百分点。其中优61天、良221天、轻度污染67天、中度污染14天、重度污染1天,未出现严重污染。

数据显示,出现污染的天数有82天,中度到重度污染天数只有15天。近日市民所看到雾霾笼罩的广州已属中度到重度污染。

市环保局副局长谢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广州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居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首,PM2.5也是这些城市中最低的。

谢明说:“影响空气质量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广州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在于去年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谢明列举了一系列减排举措:42台燃煤机组全面脱硫脱硝,超1000台燃煤、燃重油锅炉被淘汰,黄标车限行,对扬尘污染进行控制等等。据悉,去年淘汰的黄标车及老旧车就达8.7万辆。

酸雨臭氧不降反升

从污染成分来看,《公报》公布了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7项指标,5项指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臭氧和酸雨两项指标不降反升。

细心的市民应该从市环保局官网发布的实时监控发现,广州出现频率最高的首要污染物为臭氧。从《公报》上也可以看出,全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超标率11.5%,比2013年上升2.5个百分点。

另一项同比上升的则为酸雨,《公报》显示,去年全市降水pH值为5.21,比2013年下降0.13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为40.5%,比2013年增加16.8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还谈到PM2.5的污染源,“从近期对PM2.5所作的源分析来看,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等工业企业,达三分之一;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比达四分之一;另外,扬尘、生活、生物质燃烧源等各占一成左右。

两河涌连续8个月黑臭

公报》显示,在水环境方面,全市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66.1%的省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省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6.9%,未达标断面主要分布在珠江广州河段西航道和后航道。

其中,珠江广州河段年平均水质保持Ⅳ类,21项水质评价指标中19项达Ⅲ类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溶解氧。东江北干流、增江、沙湾水道、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和流溪河从化段水质优良。流溪河白云段和白坭河水质较差。另外,全市3条主要入海河流中,莲花山水道入海河口水质为Ⅲ~Ⅳ类,洪奇沥水道入海河口水质为Ⅱ~Ⅲ类,蕉门水道入海河口水质达到Ⅱ类,均达到或优于功能用水要求。

然而,广州的内河涌却不尽如人意。《公报》显示,每月定期发布水质监测信息的60条河涌中,只有19条河涌达到或优于Ⅴ类(其中17条河涌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两条河涌连续8个月均存在黑臭现象,28条河涌偶尔出现黑臭现象。劣Ⅴ类河涌中,属劣Ⅴ类-1至劣Ⅴ类-5的河涌数量分别为7条、15条、5条、2条和12条,未达Ⅴ类河涌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呈现明显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特征。

谢明称,连续8个月出现黑臭现象的两条河涌分别是棠下涌和深涌,都在天河区。

增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从昨日起,广州新增5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发布点,5个点主要选择在居住区和旅游区,分别是亚运城、增城派潭、白云山、大夫山、海珠湖,至此,广州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点达到36个。

环保局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空气质量检测站点外,环保部门也在不断扩大监测范围,一直讨论热烈的公园噪声污染也在监测范围内。目前,荔湾湖、海珠湖、陈家祠等部分公园已进行噪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