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街镇文化站悄然升级 变身功能强大全能大舞台

19.12.2016  21:09
广州各街镇文化站悄然升级 变身功能强大全能大舞台 - News.Ycwb.Com
广州各街镇文化站悄然升级 变身功能强大全能大舞台 - News.Ycwb.Com
广州各街镇文化站悄然升级 变身功能强大全能大舞台 - News.Ycwb.Com
广州各街镇文化站悄然升级 变身功能强大全能大舞台 - News.Ycwb.Com
广州各街镇文化站悄然升级 变身功能强大全能大舞台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今年9月,越秀区东山街举办第五届“街坊文化节”。 受访者供图

  ■越秀区东山街文化站站长在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讲述东山故事。 受访者供图

小小文化站只能给大妈跳广场舞? 其实是功能强大静待街坊利用

文化站?是不是大妈跳广场舞的地方?”如果你还这样看待广州各街镇的文化站,那就OUT了。12月初,由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文化站主办,以异地务工人员为主体开展的系列文化汇演活动“2016年金雁文化艺术节”,吸引了200多个团体及个人选手报名,包含声乐、器乐等多个门类,“文化站”的强大功能由此展现在市民面前。

事实上,广州市各街镇的文化站除了担负着向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的任务,还创造、创新着街区文化。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各街镇文化站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悄然升级,举办运动会、推广乞巧文化、组织粤剧私伙局和龙狮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办儿童图书室、挖掘提升传统的舞火龙文化……真是琳琅满目啊。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汉章 李应华 谢源源 朱清海 邓毅富 方阳麟

【体育先锋型】

●越秀区建设街文化站

各种项目免费开班还能办运动会

越秀区建设街是建国后广州市第一个建筑工人新村所在地,建国初期有人种下一棵榕树,几十年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榕树头”也逐渐成为街坊聚会的地方。近年来,街道在大榕树所在的建设二马路建起了小广场,这里更成了街坊们跳广场舞的旺地。而建设街文化站,就坐落在榕树头广场旁边。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看到,建设街文化站的一楼入口是一个圆形大门,门上装有极富地方特色的“趟栊”。文化站二楼设有“建设新村历史微型博物馆”,里面展出的部分物件是由生活在附近的老工人捐赠,反映“老建设人”的光辉岁月。而在二楼的另一侧,是建设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平日会和文化站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举办一些活动。

建设街文化站站长肖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高雅艺术展是该站的一大特色。依托宽敞明亮的展厅,文化站与民间的书法协会、摄影协会开展“双结对”,今年至今已举办了12场书法、摄影展。建设街下辖的9个社区,也分别拥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下棋。

肖女士说,有人可能会觉得,文化站就是给大妈跳广场舞的,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站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特别是今年年初,越秀区在全区文化站铺开“一站两点”(文化体育工作站、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国民体质监测点)后,文化站就担负起推动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重任。

如今,建设街文化站成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小基地,太极、八段锦、瑜伽,以及即将开班的有氧健身操,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文化站大门处等提前预告,感兴趣的社区居民都能免费参加。”肖女士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12月10日,建设街文化站在附近的广州市第17中学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街道辖内9个社区的居民和辖区的机关团体单位共200多人,组成12支队伍参加鸿运彩球、龟兔赛跑等简单的团队接力项目。“一场运动会下来,‘运动员’们表示不过瘾,让我们多组织类似活动。”肖女士说,为了更好地方便社区居民强身健体,文化站将与周边一些运动场所签约,或寻求与相邻的街道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免费锻炼。下一步,文化站还将组织篮球、羽毛球等社区联赛。

【传统文化型】

●天河区珠吉街文化站

为办乞巧节等业务会一年忙到头

说到文化站,天河区珠吉街文化站不能不提。珠吉街的珠村享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盛名,这里的民俗世代传承,文化站尤其重视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和保护,特别是乞巧文化。目前,珠吉街文化站已成为广东省百佳文化站之一,并正在积极申请省特级文化站。

珠吉街文化站站长杨静告诉新快报记者,珠吉街文化站可不是一个闲职部门,要负责的东西很多,比如今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文化站就负责进行有关乞巧节历史及文化、新闻写作、解说技巧、仪态仪表等培训;此外还进行活动流程及相关工作的实操,邀请民俗文化专家到现场授课,增加文化认识,提高解说技巧,为节会顺利进行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保障;还组织了1000多件乞巧手工艺品与广大市民见面。“要提前很长时间进行准备,而乞巧节过后又要总结,为明年做准备。加上文化站的其他业务,可以说一年到头都非常忙碌。”杨静说。

在珠吉街文化站的多年努力下,天河乞巧习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村被评定为“广东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十大特色街(村)”,珠吉街被文化部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珠吉街文化站组织珠村巧姐制作的乞巧微型工艺品累计已达到数万件,吸引游客共200多万人次,乞巧文化节已经发展成为广州的重要文化品牌。

●番禺区钟村街文体中心

四大节日可靠私伙局广场舞撑场

番禺区钟村街文体服务中心占地4164平方米,坐落在钟村街文化体育综合大楼,设有乒乓室、图书阅览室、绿色网园、钢琴培训室、书画摄影展览厅等活动场地,都是免费开放。

该中心工作人员凌誉琴负责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她告诉新快报记者,钟村街共有4个社区、8条村,其中每条村都有私伙局,每个社区都有文艺团队,单祈福社区就有20多支队伍。“在每年的四大节日,我们的私伙局和广场舞团队就能把一台晚会撑起来。”凌誉琴说,由此可见钟村街文艺团队有多活跃。

从以前的拍拍大腿抖抖脚,到现在的专业演出,文化服务中心搭建了很多平台。”经常在谢村乐社唱粤曲的琼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在二十几岁时就已在文化站唱粤曲,还因此与爱人结缘。如今她的儿子在粤剧学校学习,就在今年,她和家人参加广州市里的比赛,还获得了金奖。

在钟村,除了私伙局,龙狮队也很有名。提起钟村龙狮可就“威水”了,2006年,钟村龙狮队参加了多哈亚运会开幕式表演,2010年还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曾获得奖牌无数。钟村武术协会秘书长滔叔致力于钟村龙狮文化传承发展,2015年,他走进钟村各中小学中,举行“龙狮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龙狮。如今,钟村中小学开办了龙狮特色课程,而在村内,每逢周五六晚上都有人“习狮练武”,可谓“遍地开花”。

我在这里(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了10年,这几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更多文化活动场所、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便民。”负责体育工作的丘伟嘉说,钟村街已建成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6个国民体育监测点,今年11月还将免费监测送到社区,超过500人参加了免费体育监测。现在村村都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每年组织“一大球”、“一小球”等活动。

  ■荔湾区岭南街文化站举办书画交流活动,书画爱好者泼墨挥毫。 受访者供图

  ■越秀区东山街举办法律宣传、科普宣传文艺演出。 受访者供图

  ■在海珠区南石头街道文化站,老站长植中原正忙着准备今年的爱心大礼。  新快报记者朱清海/摄

【包罗万象型】

●荔湾区岭南街文化站

可供街坊泼墨还设有儿童图书室

荔湾区岭南街文化站坐落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十三行,街道辖内有粤海关、文化公园、孙中山行医馆等历史文物,该文化站也承担着文物保护工作。

岭南街文化站是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占地2000多平方米,设置有书画室、舞蹈室、演奏室、图书室等活动场地。引人注目的是岭南街的文化团队,这里有成立30多年的书法协会、粤剧私伙局、武术醒狮队等等,仅书法协会就有200多人、书画家协会有100多人,每年春节前,岭南街的书法家都会挥毫送“”字、送春联到社区。

文化站负责的可不止群众文化工作,还有体育、文物巡查保护、报刊亭扫黄打非等工作。”在岭南街当站长已有12年的杨站长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她说:“群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不是精品文化,越多人参加越好。就算你不会跳舞、玩乐器也可以参加,这里有指导老师,关键是大家自娱自乐。”在杨站长看来,文化、体育是最健康的载体,文化站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居民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两年前,该文化站将原来的综合图书室打造成儿童图书室,将2万册图书更新为儿童书籍。为了让孩子们在放学后可以到图书室看书,工作人员还调整了上下班时间,每天晚上6点半才下班,周六也照常上班,全天开放。儿童图书室建成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放学后来到这里看书,让未能下班照顾子女的父母放心。“就算只有一个孩子来看书,我们也一样开放。虽然我们文化站只有3个人,但是基层文化就是要尽量惠及更多的人,能想到的我们就尽量去做。”杨站长说。

【文化融合型】

●白云区白云湖街文化站

推动外地人加入本地舞火龙活动

在今年白云区白云湖街夏茅村的中秋夜舞火龙现场,一条装上了红色LED灯的滚龙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活灵活现的滚龙在舞龙队小伙子的手中随意变化,赢得满堂彩。

白云湖街负责人何影梅介绍,龙文化在夏茅地区传承了上千年,过年的滚龙、端午节的龙舟、中秋节的火龙,陪伴夏茅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佳节。而夏茅舞龙队也成立了近10年,当初的一些年轻队员开始进入中年。如今,舞龙队急盼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让龙文化一直传承下去,这成为文化站需要提供帮助的地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外来人口多是白云区的特点,结合这个特点,街道文化站大力推动本地火龙队伍和外来人员一起通过舞火龙欢庆中秋。“一开始听到有村民抱怨人手不够,我们就马上提议让他们相熟的朋友一起参加,其中当然也有不少是来穗人员。”何影梅告诉新快报记者,文化站平时经常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原意是为了让外来人员更好地融入到社区,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鼓励本地村民参与到其中,外来人员和本地村民有了这样的交集,走到同一条火龙之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为了更好地传承龙文化,村里又专门为夏茅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购买了两条小龙,现在先由夏茅舞龙队教授基本的舞龙技巧,熟练后再聘请专业的师傅进行技术指导,预计小火龙可以在明年的表演中亮相。何影梅告诉新快报记者,文化站在丰富非遗文化方面做了各种尝试,终于找到了一度失传的一首白云地区小孩子在中秋当晚舞火龙的童谣——“点香点蜡烛,唔点就入屋,唔要你米、唔要你盐、只要你封利是仔”。

何影梅开玩笑称,此前,舞龙队的村民称曾经听过这么一首童谣,但只记得头两句。于是,白云湖街、均禾街、江高镇等几个有此传统的街镇文化站通力合作,在各街镇走访老人,在他们的口述中逐字逐句完整出这首童谣,日后小火龙出动的时候,就更有传统的味道。

站长故事

●海珠区南石头街文化站原站长植中原

奋斗24年 打造免费送春联“传统节目

退休不到两个月的海珠区南石头街文化站原站长植中原,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笑称自己是“老顽童”,闲不下来的他仍在忙着筹备春节前进社区、进企业送温暖的爱心礼物。

“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书画、摄影之乡)”……在南石头街文化站的各种殊荣背后,离不开植中原的努力,他已经在这个小小的街文化站奋斗了24年。

1992年,植中原刚走马上任,就花了3个月跑遍了辖区内的企业、学校,对文艺人才进行摸底,发现民间的书画和摄影人才比较多。于是,那一年,南石头地区文联成立了,南石头街也因此成为广州最早成立文联的街道之一。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植中原说,即使再小的地方也一定有人才,关键在于如何发现、扶持和使用,把散布于社区的文艺力量团结在一起。打好基础后,他琢磨的是怎样用好这股力量,为社会为群众服务。

每年春节前,植中原都组织书画家进社区免费为群众写春联,这已成了文化站20多年来的“传统节目”。不仅如此,这一文化活动还走出南石头街,他率队到广州的从化、增城,以及清远、湛江等地贫困山区为村民们写春联。“最多的一次,书画家在现场写了约500副春联,带的纸都用完了,仍有村民自己掏钱买纸继续排队。”植中原说。

在海珠区的工业大道、庄头公园、前进路和新滘路等地的空白围墙上,书画家创作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庄头公园附近的“墙画”长约百米。“花了三天半的时间,一群老画家画了海珠区的20处景点。”植中原说,画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70多岁,仍起早贪黑创作,连街坊都觉得他们很不容易,买来饮料给他们解渴。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这位老站长仿佛从来都不缺“想法”。此前,他策划“共和国同龄人”摄影展,组织摄影师贴身跟随十人到他们的工作单位和家里拍摄。作品在社区展出后,参观者络绎不绝。

继去年为街坊送“”字后,今年他又精心设计了新鲜的礼物,提前邀约一帮老友创作了400幅诗画俱全的作品,为社区街坊和企业员工准备好一份份惊喜大礼。

●越秀区东山街文化站站长张安国

创办“街坊文化节” 四大篇章团结居民

2004年,张安国通过公招,到越秀区东山街文化站(原东山区东湖街文化站)任站长,而此前他是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教师,已有副高级职称。“我是带着对广州的向往和对东山文化的喜欢而来的。”张安国告诉新快报记者,刚上任时工作很辛苦,而且直到2012年,文化站都只有一个编制,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施展才华。

张安国说,最初他办了一个“星光璀璨老年风采”的活动,去各个社区动员老年人来参加文艺表演,老年人中有人是第一次上舞台,有人是第一次穿旗袍,还有人第一次接受儿孙的鲜花,第一次听到“爸爸你最棒,妈妈你最美”的赞美,当时的欢乐感人场景,至今都让张安国难忘。

越秀区东山街所辖的新河浦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以近代小洋楼建筑群而著称,文化站做了不少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工作,街道上的不少墙雕都是张安国他们的创意。他认为,街道文化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传承好本区域的历史文化,让街坊对东山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

因为张安国有主持活动的特长,令他与越秀区体育局、科协、文明办等单位合作的“科普日”“全民健身日”“全区终身学习日”活动,主会场都在东山街举行。而最令张安国引以为荣的,是东山街道从2012年起创办的“街坊文化节”,它有四大篇章,首先是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篇,用走进东山、走进新河浦的方式,让五大侨园之美呈现在街坊与游客眼前。此外还有文艺篇、体育篇、来穗篇。“我们是用一台(平台)一带(纽带)来吸引与凝聚机构和街坊。”张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