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听障学子首次被“聋人界哈佛”录取 赴考路艰辛

07.06.2016  17:30
广州听障学子首次被“聋人界哈佛”录取 赴考路艰辛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广州市启聪学校,一群特殊的孩子已经在一场特殊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他们向今天高考的考生发来了手语祝福——“祝高考顺利!”新快报记者郗慧晶/摄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通讯员 穗教宣

备考赴考路更艰辛,但听障考生表示,“除了听,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

今天是高考日,千万高考生赶赴考场,书写人生新篇章。对于广州市启聪学校(原广州市聋人学校)的39名高三毕业生而言,今天很轻松。早在今年的三四月,这39名学生便参加了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均被高等院校录取,广州市启聪学校也连续8年实现100%升大率。其中,20名学生被国内5所本科院校录取,白云鹤同学更是得到了有“聋人界的哈佛”之称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入场券”。这是广州听障学生首次考上美国高校。

备考历程

为赴美读经济 他狂练英语考SAT

听障学生也有高考?有的。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就相当于听障学生的“高考”。广州市启聪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朱锐江介绍,聋人“高考”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底之间进行,学生可报考本科与专科。本科面向全国招生的主要有5所,分别是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郑州师范学校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高校招收听障学生的专业仅是美术、计算机专业。因此,喜欢经济专业的白云鹤将目光投向了美国高校。“我记得以前有人说,因为我们听不到声音,练普通话已经够艰难,更何况学英语出国留学。可是,难道我们不能听到声音,不能说英语,也就不能出国留学吗?未必!

启聪学校英语老师谢永旗告诉记者,对聋人而言,英语最难的部分是最基础的背单词,“记单词需要有语音意识,对于聋人而言,音形的对应只能靠视觉来完成”。患有先天性听障的白云鹤,在初三前未曾接触过英语,倔强的他开启了英语的疯狂学习模式。他从网上打印了小学英语单词大全,网购了普通初中的英语教材,英语“零基础”的他一打开课本便对英语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为了攻克英语,白云鹤每天花上好几小时背单词、学语法,并阅读了不少英文原著。他还买来了一套套历年真题练习本,一做就是好几小时。“家里经常没人在,于是我的英语水平偷偷地提高了上来。

要考“聋人界的哈佛”,除了申请文书、参与听力测试等外,还必须到香港和上万个正常的考生一起考SAT(美国高考)。美国高校并没有因为听障便降低对考生要求,除了成绩,还要看获奖记录、社会实践等。“我们不能学口语和听力,依然能把英语学好。除了听,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 等待了7个月后,白云鹤终于收到了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白云鹤也成为广州首位考上“聋人界的哈佛”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听障学生。

谢永旗表示,不同地方的手语并不一样,将前往美国读书的白云鹤,接下来的挑战便是学习、熟练运用美国手语。

赴考之路

单考单招奔波忙 大半月跑五座城市

由于聋人高考是单考单招,因此不同高校的命题、难度、考试时间均不相同。这意味学生可报考多所学校,但也难免“赶场”奔波。“普通高考两天就结束,但单招单考的听障学生们要承受一个月长途跋涉的疲惫。”广州市启聪学校校长马丽说,每次老师带队出去都会准备好药箱,预防学生出现身体上的不适。

今年,广州启聪学校共有26名学生参加国内本科院校的高考,学校分布是“天南地北”。最长的路线是怎样的?朱锐江告诉记者,今年有4位老师带着26位考生从广州出发,先前往郑州,再到武汉,随后是北京、天津,最后是长春。一趟旅程下来,要花上大半个月。“最赶的时候,今天在郑州考完,明天就得到武汉报到,后天武汉便开考。”朱锐江说。

考场再现

300人报考招6人 她靠读唇语取胜

记者了解到,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一般由高校自主命题,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学校的难度不一致。听障考生要根据不同高校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去备考。考试基础科目为语数英,选择计算机方向的考生还要考物理和计算机知识,选择美术方向的考生增加素描、色彩和速写等考试内容。

以英语为例,天津理工大学的难度接近普通高考水平,北京联合大学的难度相当于普通中考水平。”启聪学校高三班主任吴雪云表示,对此教师必须分层教育,要根据不同高校的难易程度分开好几拨来教学生。

在今年的26名考生中,程雅报考了长春大学的美术专业与融合教育专业,最终被长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融合班录取。据悉,融合教育专业即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上课,因此对听障学生的要求更高。融合教育专业考试除了基础的语数英三科,还要考听写能力与看画表达能力,相当于除了笔试,还需要面试。今年该专业面向全国招收6名学生,报考学生达300人。

面试时有十几个老师在一旁记录。”程雅回忆面试过程,一是考官随机给稿,把稿纸上的字都读出来,要与正常人的语速大致相同;二是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写下视频主要内容,并根据视频的内容回答问题。这对普通人而言或许并非难事,但对于重度听障的程雅却是不小的挑战。据了解,普通人大约20分贝就能听到声音,而程雅需到120分贝才能听到。

我觉得很难,可能会读不出。”程雅说,看视频时,虽然戴了助听器,但主要还是靠“”,利用自己较强的读唇能力来获悉视频内容。她告诉记者,那个视频是一则新闻,说长春一市民在网上买手机,寄到却发现是空盒子,“第一遍看,我把‘买手机’看成了‘买麻辣烫’,直到后面才明白 ”。

逐梦挑战

自编自导微电影 发明生命手环帮助听障人士

听障学生不仅有高校梦,也有执着的兴趣。已被天津理工大学录取的学生彭奕佳,去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少年”。他初中时喜欢上了微电影,于是自学电影镜头语言和视频剪辑软件。高一时,他与同学谢铭琛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用手机拍摄了微电影《同桌的你》,获市级比赛一等奖。

通过班主任的手语,彭奕佳告诉记者,从剧本创作到电影成形,一共花了近一个月,他都是利用正常上课学习之后的课余时间完成的。他通常都是晚上睡前在脑海里勾勒情节、台词,第二天一大早便用笔记录下来。

尝试微电影,激发了彭奕佳的导演梦。“现在的电视上并没有为听障人士专门设置的频道。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一是帮他们实现梦想,二是亲自制作片子,希望有一天可以在电视里感觉一下无声世界的精彩瞬间。

彭奕佳不仅是小小电影家,还是小小科技发明家。“我一直想,能为我们特殊群体做些什么。”2015年,他和三个普通人一起研究,发明了生命智能手环。据介绍,灾害发生时,可以用手机蓝牙将灾害信息发送到手环上,接收后手环就会震动,提醒听障人士及时逃跑。与此同时,谢铭琛同学虽然报考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美术功底也不错,在微电影创作中负责美工部分,同时也担任校刊《心曲》的主编,利用学到的平面设计知识,负责校刊的编辑排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