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四个“支点”支起智慧型阳光法院

13.04.2016  11:26


广州:四个“支点”支起智慧型阳光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本报记者 杨晓梅 马伟锋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信息化、移动端、制度化四个“支点”,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司法公开的智能化,加强司法公开的规范化,使司法公开成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有力杠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法治蓝皮书)2016》司法透明度指数测评中,广州中院名列全国81家被测评法院之首。这是该院司法公开工作连续三年入围该项蓝皮书的前15名。从前年的12名,到去年的第2名,再到今年实现“三级跳”,广州中院打造“智慧型阳光法院”的目标正稳步实现。

以互联网为支点  给司法公开插上隐形翅膀

2010年12月,广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让公众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能量。在网络视频直播方兴未艾的当时,作为可能判处死刑的重大案件,该案庭审在互联网上全程直播并与网友点评互动,开创了国内先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点击量一天之内超过10万,更被评为当年的全国“网络问政十大典型案例”。

“互联网为司法公开提供了最广阔、最高效的平台,可谓得互联网者得公开、赢公信。”正是把准了这一“脉象”,广州中院院长刘年夫到任伊始,便明确提出把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作为司法公开的头号任务。

2012年7月,广州中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天天有直播、人人有直播”的“全日制”庭审直播模式。开播10天,网页浏览量突破了100万次,视频累计点击量近50万次。新华社、人民日报、日本NHK电视台等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南方日报在社论中称赞:“只有经得起围观的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

庭审公开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让广州中院的司法公开“网上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2014年5月14日,广州中院官方网站——广州审判网经过全新改版后正式上线运行。新版的广州审判网采用了最流行的响应式、扁平化和全屏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并整合了34个子栏目,扩展了50多项新功能。

登录广州审判网的主页,从网上立案到电子档案查阅,从庭审网络直播到裁判文书、执行进度查询,从开庭公告到执行日志、网上拍卖,诉讼流程所有重要节点“一网尽览”;3D诉讼指引、联络法官、信访投诉、远程接访、信息公开申请,均是“触网可得”;此外,网站还与法院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同步,与“12368诉讼服务中心”无缝对接,搭建起一个能够无时不在、实时更新、全时响应的“网上法院”。

官网改版以后,广州中院的司法公开如鱼得水,一项项司法公开举措如同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开始“网行天下”:

庭审公开升级——全市统一的网络直播平台开通,两级法院84个法庭均可直播,中院所有公开开庭案件“以直播为原则,以不直播为例外”;

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网上公开——裁前网上公示、远程视频庭审直播、文书上网公开;

财务公开先行一步——主动公开每年度的财务决算报告,公布了部门人员的详细构成和变动情况,还重点公开了出国考察相关行程、活动、费用及考察报告;

审务公开更加全面——法院工作报告、审判白皮书、工作年报一目了然……

去年5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网站普查情况时指出,“成效最为突出的是广州中院及其下辖基层院,均达到满分,把司法公开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信息化为支点  为司法公开配备最强大脑

尽管身处“互联网+”的时代,但一个成熟的“网上法院”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把信息“搬到”网上那么简单。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上法院’容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在互联网上‘冲浪’,必须得有过硬的技术保障。”在广州中院副院长廖荣辉看来,“信息化建设就好比神经中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庭审网络直播就是例子。正因广州中院用几年的时间,对所有60个法庭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升级,全部具备了庭审“同步录音、同步录像、同步记录”的“三同步”功能,才使得所有案件都可以直播的目标能够实现。

也正是大量高清设备、大带宽信息网络的配备,让庭审直播的画面、声音清清楚楚,远程视频开庭、视频接访、3D诉讼服务指引也得以流畅进行,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多上网、少跑腿”带来的便利。仅2015年,该院就通过与最高人民法院连通的远程视频系统接访64件。

被群众称为“法院110”的“12368”诉讼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营,更是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2013年7月,广州中院开通了智能化“12368诉讼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做到当事人“有问必复”,而且实现开庭、案款到账、上诉退卷、到账支付、审限到期、强制措施、司法制裁、刑期届满、借卷到期、拍卖监拍、信访、未生效且未上诉一审裁判案件等12个重要办案环节信息,向当事人和法官的双向“主动告知”,担当起“诉讼管家”的角色。据统计,仅2015年,“12368”就发出提示信息654633条,回复信息123436条,群众满意率97.69%。

“要知道,广州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已经超过30万件,每个案件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廖荣辉说,“要完成如此海量的信息抓取、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内外网数据的交换、准确推送和应答,没有过硬的信息化技术保障,是绝无可能的。”

2013年,广州中院制定了《2013-2016年度全市法院信息化发展规划》,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了主干千兆的内部局域网和两级法院广域网,构筑了一个包括软件、硬件、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涵盖审判执行、行政办公、司法公开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体系。

除了“12368”的主动服务,当事人凭立案阶段获取的密码,还可以在广州审判网查询经办法官及联系方式,立案、开庭时间等诉讼信息,下载经法院扫描上传的诉讼材料,申请查阅已结案件的电子卷宗。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当事人可凭密码获取执行立案、执行人员、执行程序变更、执行措施、执行财产处置、执行裁决、执行结案、执行款项分配、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等全部执行信息。

正是配备了信息化建设的“最强大脑”,广州中院的司法公开不但没有“添麻烦”,反而成为法官的“减压阀”和提高办案质效的“助推器”。

以移动端为支点  使司法公开能够触手可及

从去年开始,到广州中院立案的当事人都会收到一个案件专属的“密码”。同时,立案受理通知书上,还会印着一个二维码。只要轻松扫码,输入密码,相关案件的信息便会一目了然。如果再绑定手机号码,信息便会“主动上门”。

而对每年都要跑几十趟法院的律师黄定平来说,还有更简便的办法。“我的手机上下载了广州法院‘审务通’APP,两级法院的案件都能查。”

“只要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轻点手机就可以尽享‘一机在手,尽在掌握’的诉讼服务便利。”广州中院办公室主任龚德家自豪地介绍。

据了解,广州审务通于2015年3月上线,是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将公众云计算平台(腾讯公众云平台)、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处理三项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的首例。平台突出实用性的特点,不仅可以进行节点信息推送,可以完成立案、送达、查询、阅卷等交互式服务事项,还能24小时与12368诉讼服务中心进行沟通和交流。

与此同时,平台运行可以整合海量数据资源,形成司法统计与司法公开的基础数据,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可对公众关注度、热点案件关注度等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形成“有效数据”,为法官办案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在2014的广州“两会”期间,上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现,广州中院的工作报告上也出现了两个“二维码”。“把官方微信的二维码印在工作报告上,我们当时还有点忐忑。”龚德家是这一做法的提议者,“但代表、委员们的反响非常积极,现在大家都在学习这种做法了。”

“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果不能抢得先机,肯定会被公众‘选择性遗忘’,司法公开就会倒退。”刘年夫坚持认为,“公开的目的是让群众看得到、愿意看,所以必须得以群众‘中意’的途径公开。”现在,广州12家法院全部开通了官方微信,单条微信的阅读量过万已是常事。

刘年夫透露,今年将继续探索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做好“司法大数据”文章,加强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高效利用,达到“网上网下、线上线下、虚拟实体”相融合的效果。其中,将重点开发面向律师和法官的“律师通”、“法官通”手机APP,加上网上法院平台,形成一个既满足普通群体应用、又满足专业群体需求的“三通一平”体系。

“今年下半年,随着律师通、法官通的上线,广州中院将正式开启‘掌上法院’时代,我们离开放、智能、透明的‘智慧型阳光法院’的目标就又近了一步。”刘年夫对“移动端”司法公开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以制度化为支点  让司法公开成为办案习惯

罗马不能一日建成。如何让公开成为一种习惯?广州中院给出的答案是制度。

早在2011年3月,广州中院就制订了《关于在全市法院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的工作方案》,并随后出台了《强力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2012年,《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实施办法》印发实施;2013年,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当年实现月均一次新闻发布会;2014年,全市法院庭审直播平台运行,《广州市两级法院庭审网络直播规程》也随之生效……

随着司法公开的逐步深入,2015年5月,广州中院提出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提升司法公开水平的工作方案》及配套方案,就推进三大平台建设提出39项具体措施,并依照《广州市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水平测评办法》对司法公开水平进行季度和年度测评,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定期督促检查,逐项整改提高。

制度是最好的保障。针对初期裁判文书上网不全的状况,广州中院在严格落实“上网不用批,不上要审批”制度的同时,建立动态通报、意见反馈和专项评查相结合的倒逼机制。在广州审判网开设“裁判文书上网情况统计”栏目,定期开展专项评查,公布各法院裁判文书生效数、上网数及上网率,列明未上网的文书数量、原因。同时,增设意见反馈功能,公众可随时反馈在裁判文书中发现的问题。

有了严格的制度保障,裁判文书公开从“碎片发布”走向“制度保障”。在对全省裁判文书公开情况进行摸查后,广东高院立案庭庭长陈润霖认为,全省“案多人少”情况最严重的广州中院文书上网工作开展得最好,诀窍在于制度落实到位。在社科院公布的司法透明度指数测评中,广州中院排名全国第一。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的,还有庭审网络直播。同时,还建立直播预告制度,通过广州审判网、审务通APP、官方微信等平台每天预告直播;建立了庭审网络直播通报制度,坚持每天一通报,对直播数量和未达标的法院予以公布。

有了制度的保障,连最“敏感”的减刑假释案件也顺利实现了裁前公示、庭审公开、文书公开、裁判结果公示。仅2015年,广州中院公示减刑假释案件7449件,实现100%裁前公示,其中开庭审理3255件,开庭审理率达43.7%。

“公开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动力。”回顾司法公开工作一步一台阶的过程,刘年夫坦言,“公开就如同一根扁担,一头挑起司法公正,一头挑起司法公信。从这个意义上讲,司法公开永无止境。”

刘年夫还表示,广州中院将围绕“全面覆盖、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目标,争取到今年年底率先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在此基础上实现互联网、移动端和线下资源的共通共享,建设全流程、场景式、智能化、友好式的网上信息公开和诉讼服务中心,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型阳光法院。

 

 

(责任编辑:潘红超)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