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员工男女同工同酬 流失率仅3.95%

24.12.2015  11:41

广州地铁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担负着广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目前,地铁运营线路达236公里,日均客运量近560万人次。根据广州地铁发布的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广州地铁秉持“以人为本,快乐成长”的理念,将员工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依法保障员工权益,积极促进员工成长,全方位地提高员工满意度。截至2014年底,公司共有在岗员工22337人,全年招录新员工1483人,员工流失率3.95%。男女员工同工同酬,女性管理者比例20.1%。   

平等员工身份都是“合同工  

在广州地铁,用工管理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平等”,因为它实行的是岗位管理,而不是身份管理。据了解,在社会普遍存在各种身份差异的现实状况下,广州地铁却打破了“正式工”与“临时工”、“本地工”与“异地工”、“城镇户口员工”与“农业户口员工”的身份界限,进入广州地铁工作的人只有一种相同身份,那就是大家都是“合同工”。 

这种身份平等,一视同仁的理念,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得最为彻底。据了解,广州地铁所有员工的薪酬均实行“以岗定薪”的岗位工资制,工资依据岗位而定,与身份无关。与此同时,广州地铁不仅对员工身份实行无差别化管理,对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实行无差别化管理,无论是国家政策规定的“五险一金”,还是公司其他的福利待遇,不管是本地户口、异地户口、城镇户口还是农业户口,都一律按公司规定享有。 

为了进一步构建平等的用工机制,公司依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与员工就劳动报酬、工资调整机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据了解,地铁公司早在1996年便签订了第一期《总公司集体合同》,迄今已签订了六期;早在2003年就签订了《总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迄今已签订了五期。 

据介绍,地铁劳动合同签订率、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全年未发生重大劳动争议事件。地方建立“五险一金”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男女员工同工同酬,女性管理者比例20.1%,杜绝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 

透明重大决策都要听取职工代表意见

广州地铁有员工两万多人,如何让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广州地铁用公开透明、民主管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广州地铁,总经理及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每年都有一项“规定动作”要做,就是向职代会报告工作情况。 

据了解,这项已经实施多年的《总公司行政领导向职代会报告制度》规定,总经理及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必须每年向职代会报告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年度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和新年度全面预算编制原则。地铁公司表示,这种把廉洁情况和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置于职工代表面前,让职工代表品评、讨论和参与决策的做法,真正把职工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促进了干群之间的和谐。 

公开透明,民主管理,在广州地铁绝不是做样子、走过场。多年来,公司每一项重大经营发展决策、薪酬福利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在实施之前都要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公司颁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会在公司内部悬挂张贴、现场解读,特别是在职工人数最多的运营事业总部,按照ISO9000标准规范厂务公开,将厂务公开延伸到车间、班组,使基层员工人人了解政策,个个熟悉政策。2014年,地铁员工入会率100%。 

公开畅通员工发展平台  

搭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平台,对任何企业来说都很重要。自2001年开始,广州地铁就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至今已有13个年头。为确保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从基本条件,到任职资格,从信息发布,到接受报名,从资格审查,到笔试和面试,从任前公示和成绩公告,到正式聘任,每个环节均有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大量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员工发展通道畅通的问题,广州地铁建立了包括管理类、专业类、生产类的分层分类岗位体系。各类岗位均具备比较完整的职业发展通道,如从分部的管理者到公司的管理者的成长通道,从技术助理到专家的专业人员成长通道,从初级工到首席技师的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可以说,所有不同岗位员工都会面对大量发展的机遇,既有机会成为管理者,走“管理之路”;也可选择成为专家,走“专家之路”;还可选择成为高技能人才,走“技能之路”,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宽广的职业发展通道,促使员工自觉将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给员工成长成才创造了条件,为员工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 

广州地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帮助员工成长,培训覆盖率100%。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地铁系统地搭建了深度交响培训品牌,主要定位于员工管理才能发展培训,旗下包含卓越圆舞曲、进阶变奏曲、成长协奏曲、塑心进行曲等4个子品牌,采用小班授课、大班讲堂、课题研究、导师制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014年8月4日,广州地铁自主开发的移动应用GLINK微电子书上线测试。微电子书具备无限级分类查询、快速检索等人性化功能,方便内部用户更快速、便捷获取目标资料,达到“随时、随地、随心、随手”的阅读体验,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学习平台。

近年来,广州地铁涌现了张重阳、潘庆璋、戴杨波等一批技能过硬、业绩突出、贡献卓越的人才标兵。2009年,3人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11人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技术能手”、11人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和谐主动沟通平等对待  

记者了解到,在地铁公司内部网上有一个论坛“交流园地”,员工可以在上面吐槽、拍砖、灌水,公司则以网友平等的身份及时给予答复和解释,消除员工对日常管理工作的疑问和猜测。这是广州地铁因应公司员工年轻化的特点,而采取信息化手段的新措施。 

据了解,广州地铁员工平均年龄较小,60%以上为“80后”“90后”员工,他们思想活跃,喜好新鲜事物。为了更好地听取员工意见,地铁公司正在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创建QQ群、飞信群、微信群,搭建青年员工在八小时外互相沟通的平台;编印《员工手册》,员工人手一册,方便员工了解相关制度、政策和办理流程;开通员工咨询热线电话,接听员工来电涉及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龄、工资计发及假期等员工关心的问题。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了交流沟通效果,增强了思想工作的说服力。 

近年来,大量与员工加强沟通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多,包括总公司领导接待日、内部邮箱、内网交流园地、员工座谈会、管理面对面论坛会、合理化建议活动、车站工地宣传栏、班组会议等。全方位的沟通赢得了较高的员工满意度。2014年收集员工建议1206条,采纳员工建议512条。 

关爱从身心健康到员工生活  

广州地铁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设施,关注员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2014年,员工体检率100%,全年发生职业病0例。 

广州地铁还提供多样化诊疗选择,聘请中医师定期坐诊,增设电话咨询热线;打造现代化信息诊疗平台,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建立“健康小屋”。为员工提供自助检测、健康评估、绿色就医渠道等10项医疗服务。“健康小屋”为员工带来了便利、综合的一站式服务,让他们的医疗服务辐射更多的员工。 

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方面还发动员工参加重大疾病互助计划和女职工安康保险计划,在保人数分别为12721人和5289人,比例达57.6%和90%以上。为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全年共组织856小时的心理咨询课程,共有13500名员工参加。 

广州地铁悉心关爱员工,组织开展趣味运动、兴趣小组活动、异地青年生日会、青年联谊、青春潮跑等丰富的文体活动。截至2014底,公司各类兴趣小组达到160个。开展文体活动663次。 

广州地铁还建立单身员工婚恋交友档案,搭建多种交友平台。全年共组织交友、联谊等婚恋活动近30场,参与活动的单身青年近千人。 

此外,广州地铁还尽力帮扶慰问困难员工,设立职工济难基金,开展各种慰问活动,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全年对7名困难职工给予济难基金救助3.1万元。2011年,地铁员工满意度是4.21分(满分5分),2014年达到4.73分。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