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职工发明创新超470项
三大举措激励职工发明创新
据广州地铁工会主席钟学军介绍,广州地铁在激励职工开展发明创新上建立了长效机制,其中力推的三大举措,成为了推动广州地铁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建“孵化地”。组建18个劳模/先进员工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集聚技术骨干开展职工发明创新活动,被命名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二是给经费。专门设置创新奖、专利费、技术开发费、技师工作室课题费等专项经费,用于扶持鼓励职工开展发明创新工作,广州地铁去年科技创新投入的经费就达21,297万元,其中每个工作室每年投入经费不低于10万元;三是授荣誉。发明创新成果直接与团队评先、个人晋级提升挂钩,项目成果优异者给予命名,如以员工姓名命名了18个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
超470项目推动职工发明创造
在最近的全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上,广州地铁一级技师李天明及其创新工作室开展的《地铁车辆和屏蔽门系统电子部件自主维修及其测试装置研发》项目荣获全市一等奖。据李天明介绍,由于国内技术条件所限,地铁车辆和屏蔽门一直面临着进口备件价格暴涨、复杂元件维修困难等问题,为此,李天明及其创新工作室组织核心力量进行攻关,最终打破了技术垄断,自主研发出核心设备测试装置,实现自主维修列车和屏蔽门故障电子部件。目前该项目自主研发了12套测试装置,已合计维修设备6834件。
另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的代表是广州地铁的首席技师张重阳。他先后成功改造了温湿度传感器,年节约维修成本20余万元;攻克了轨检车司机室键盘不能输入里程及地铁区间内涉及供电、屏蔽门、信号、轨道等多专业的设备电缆接地漏电流监控与处理等难题;为钢轨打磨车安装了自动打磨装置,与厂家合作开发了全国地铁行业第一台高精度的接触网激光数字摄像检测系统,开创了传感器维修的国产化道路。
据钟学军介绍,广州地铁长期通过科研技改项目、劳模创新工作室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比等多种形式,鼓励员工以“工匠精神”推动“地铁制造”品质升级。自2013年起,广州地铁累计完成群众性职工创新项目471个,解决生产难题161个。
“地铁工匠”享誉华南
广州地铁是华南地区线路最多,里程最长,开通最早的地铁,也是全国客流强度最大的地铁。至昨日(3月29日)止,累计安全运营6430天,为全国最好水平。
优良的业绩后面,有着一大批“地铁工匠”在支撑。广州地铁一直把培养和塑造“地铁工匠”作为“人才火车头”工程来抓,通过开展全员劳动竞赛和职业技能比武,营造“万众创新、力争上游”的局面,仅2015年共开展501项劳动竞赛,26000多人次参与,覆盖工程技术、运营服务、经营管理、团队建设等全方位。
近年来,广州地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例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运营首席技师张重阳,全国“最美青工”李天明,被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的地铁“金牌司机”邝文添,他们不仅为广州地铁服务,还输出智力和技能,为全国轨道交通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