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走出去”战略(五):广州地铁信息化为行业发展助力

09.12.2016  13:10
    广州地铁自1997年开通一号线以来,目前已运营9条总长266公里的线路,同时在建11条线路。随着线路规模不断扩大,广州地铁先后在国内城轨行业内实现首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与地铁业务的融合。近年来,广州地铁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业内的充分认可,已经向苏州、成都、杭州等20家地铁公司提供信息化服务,内容涵盖信息化规划、企业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地铁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业内首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作为资产密集型行业,如何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产运营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广州地铁的目标之一。广州地铁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姚世峰介绍,2009年,广州地铁在业内首次引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逐步搭建了涵盖投资计划、设计、建造采购安装、验收移交接管、运行、维护维修、报废处置等七个阶段的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广州地铁的资产信息从合同采购到建造和移交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完整信息得到记录和可追溯。

  

  广州地铁为合肥地铁同行提供资产一体化管理咨询和培训

   目前,参照广州地铁资产一体化管理经验,苏州、杭州已初步搭建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广州地铁也为重庆、青岛、石家庄、南宁、东莞、福州、昆明、郑州、西安等地铁同行提供了资产一体化管理以及新线移交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工作。

   业内首个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应用

   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广州地铁进入新一轮大线网建设高峰期,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广州地铁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核心,根据地铁工程专业及国家施工管理要求、施工工法特点等将地铁工程建设分解为8类工程2089道工序,实现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此项目相继获得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东莞、苏州等地得到了成功推广。近年来,广州地铁运营线路规模达266公里,设备维修质量的监控成为了重点。为此,广州地铁引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在对地铁维修21个专业的1068份作业工序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设备维修管理从维修策略、计划统筹、作业执行监控、作业执行分析全过程的管理,管理人员可从系统实时获取各项管理指标,并实时掌握检修作业完成情况,进而降低故障率、提升维修质量。

   广州地铁的成功,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借鉴的经验,福州、贵阳、郑州等地相继来广州地铁学习成功经验。其中,福州地铁维修精细化应用上线3个月,即管理了47330设备位置体系结点,实现1210个维修工单过程管理,使分散的维修维护业务数据得以有效归集,初步实现运营维修业务的标准化、精细化管控。

   业内首个云采购平台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保障地铁正常运行的物资批量采购困难和进口备件采购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2015年,广州地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出了国内地铁行业的首个云采购平台——城轨采购网,为国内地铁相关企业提供统一的采购平台以及线上互联网金融服务。

   据了解,城轨采购网汇聚和整合全行业采购需求,涵盖十万种商品,全产业链覆盖,集中了行业巨量的物资采购需求,实现行业级大规模采购。平台运行两年来,成功吸引了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珠海城建现代交通有限公司等19家采购商加盟,近1500家供应商注册,共完成在线交易项目近1000个,累计金额超1.6亿元。以广州地铁为例,使用城轨采购网开展网上比价项目平均节约了预算10%左右,同时采购效率提升了39%,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