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南广场拟建岭南公园 比花城广场大三成

07.11.2014  18:01

广州塔以南地块将打造广州新的“城市客厅”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与花城广场隔江相望,四周地标云集——除广州塔、赤岗塔外,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新文化建筑都将落子岭南公园,珠江南岸有望再造一个“城市客厅”,目前正进行规划招标。

   广州新中轴线上再造“城市客厅”,岭南公园与花城广场隔江相望

  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全新的城市门户——岭南公园正在进行规划招标,广州要在珠江南岸再造一个“城市客厅”。和花城广场一样,岭南公园四周地标云集,除了已有的广州塔、赤岗塔外,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新文化建筑都将落子岭南公园。

  如此重要的城市节点,谁能“主笔”设计?设计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细节?规划专家认为,岭南公园的城市肌理和花城广场差异明显,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里要建设得更岭南、更像公园,也应比花城广场更亲民。

  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选址区域

  “小蛮腰”南侧绿地

  广州塔(俗称“小蛮腰”)已经名耀天下,但周边环境一直不甚如意。

  在广州塔南面,有一大块绿地被围蔽多年,市民和游客都无法进入。而在2009年征地拆迁前,这里还是一片住宅小区。2009年之后这块地就一直荒废着,始终没有再开发。

  直到今年11月4日,岭南公园开展规划招标。招标公告中显示,整个项目北至珠江,南至新港中路,东至广场东路、赤岗北路,西至艺景路,规划面积73公顷,甚至大过花城广场56公顷的面积。

  2013年广州市政府决定推进新文化“四大馆”(包括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的规划建设,“四大馆”中有三个场馆选址赤岗塔附近。这时广州塔南广场地块的命运才有了下文——与三大馆连成一片,建起岭南广场。

  按照2013年9月获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四大馆”地块规划方案,岭南广场将和周边的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科学馆三大馆同步建设,广场整体规划为地面全贯通式步行景观带,通过对广场一系列公共空间设计形成适宜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活动的城市开敞空间。

  规划概念

  围绕“岭南”做文章

  岭南广场的概念提出后,人们多以为它将和珠江对岸的花城广场采取几何对称式的设计,在城市新中轴线上塑造“姊妹”广场。不过,在11月4日这一项目的招标公告中不再取岭南广场之名,而改叫岭南公园。

  项目的规划招标公告则透露了有限的设计原则,主要是要围绕“岭南”做文章。记者从招标文件中获悉,岭南公园的设计要求体现广州的地域特点,反映岭南文化,在岭南公园的城市设计深化中,设计单位必须考虑岭南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同时,岭南公园中六组重要的核心建筑(广州塔、赤岗塔、TIT创意园、美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构成该地区的重要标志,招标要求设计方案在景观规划 设计中充分结合考虑其视线廊道,并考虑在科学馆、美术馆、博物馆、广州塔南广场之间的区域设置具有特色的风雨连廊,方便市民和游客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在“三 馆一园”之间参观游览。

  主要功能

  文化设施、交通枢纽

  除了设计特点不同,岭南公园的交通条件要比花城广场更胜一筹。

  岭南公园的规划范围内现在有地铁三号线、APM、地铁八号线经过,未来这里还将建起规划APM南延长线、规划地铁12号线、规划地铁19号线等。

  根据招标公告,岭南公园作为广州南段中轴线的核心地段,又是文化设施、地铁站点、交通枢纽等集聚点,设计方案应对设计范围和基地周边的慢行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促使基地和周边的慢行交通系统方便畅通。

  此外,岭南公园将充分开发地下空间,重点设计范围为岭南公园中轴广场,北至广州塔平台、南至新港中路。双塔路以南部分路段将下沉,下沉段同样开发地下空间。

  有关部门人士透露,岭南公园项目原本打算交给企业筹资开发,但这样一来企业要求配套足够多的地下商业面积以实现资金平衡,现在由政府投资开发,商业的成分就不再占主篇幅。

  设计细节

  工业遗产融入公园空间

  TIT创意园是岭南公园规划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身是广州纺织机械厂。目前园区内进驻有70多家企业,整个园区的就业人员将近3000人。自从岭南公园建设的消息传出后,TIT创意园的去留一直备受关注。

  在近日发布的岭南公园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编制创意园的保护和改造利用规划,这意味着创意园将部分保留和利用。据悉,规划部门将对TIT创意园进 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登记成册,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案例,提出保护和改造利用策略。

  毫无疑问,为了配合三大馆“高大上”的建设以及岭南公园的节点打造要求,TIT创意园未来势必要进行功能及城市空间品质的优化提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