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典》亮相国家图书馆

12.10.2014  11:02

  “《广州大典》暨广州公共文化建设剪影”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龙迎春、刘双喜摄

  10月11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室外,唯一一个展区便是来自广州的“《广州大典》暨广州公共文化建设剪影”展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观看展览后建议,《广州大典》可以一代一代来做,还可以收录进电脑,做数据,做索引,便于文献检索。

  文/本报记者龙迎春

  《广州大典》十年编纂历程在京展出

  昨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会议室外,唯一一个展区便是来自广州的“《广州大典》暨广州公共文化建设剪影”展览。

  该展览分为两部分:一是包装、印刷精美的二十余册已经于2008年出版的《广州大典》丛部文献陈列,其中部分还可供所有与会专家及媒体人员细细翻阅。二是长达数十米的展板展览,既对《广州大典》十年编纂的历程、价值、意义和分类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又展示了广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文化中轴线以及文物保护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全程参与了《广州大典》的编纂,并在本次会议上代表中山图书馆接受了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的颁牌。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倪俊明表示,《广州大典》几乎是对广州在1911年以前全部历史文献的全面收录,并以原生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以后的学者从事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文献的打造和使用基础。《广州大典》堪称近年来整理出版规模最大的古籍丛书之一,“初步统计包括丛书子目在内一共有4360多种,尚有400多种粤曲唱本未收录。我们目前还在做征集工作。

  专家称《广州大典》应不断补遗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观看展览时对本报记者说,《广州大典》是一个开端,在其他地方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广州就开始做了,而且政府如此重视。“我个人曾参与过《绍兴丛书》的编纂,深刻体会到编书的不易,汗牛充栋的文献中你收什么?存在各方考量。所以能将大典编好不容易。

  张志清还建议,《广州大典》不应是一次性的工程。做地方文献的丛编可以一代一代来做,遇到一些佚文,还可以再接着补遗。

  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则表示,《广州大典》的编纂是对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传承,“这个工程首先对后人是一个交代,对历史是一个交代。爱国、爱家乡不应是抽象的,对生活在广州、出生于此、生活于此、了解它的人,你如何爱广州?通过这样一个大典,人们就能够感知广州、了解广州。同时,里面有非常好的人物和事件,还有传说和风物,这是对人的一种教育,是一种爱家乡的教育。

  编纂《广州大典》有气度有魄力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用“功德无量的工程”来形容《广州大典》,他真诚地说:“虽然我们有大量这方面的资料,但是我们上海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工程。我觉得广州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今后我们也会参照广州的模式,把资源很好地集聚起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肯定会对文化方面更加重视,我相信全国各地都在做这方面的事,但像广州用这么多的资金和精力,来做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天津图书馆为《广州大典》提供了四五种梁启超的珍贵文稿,昨日参会的李国庆研究员称赞《广州大典》的编纂是一项“有气度有魄力”的工程。说广东在国家重视古籍保护的大背景下做的一套丛书,在文化载体上,力度和魄力都是超前的。“这样一套面向全国海内外的书,对提升广东地区的文化底蕴的作用是很大的。做了一件文化基础建设的大好事,功德无量。

  专家点评《广州大典

  “地方记忆做好了,就是全国记忆

  《广州大典》的编纂跟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是完全契合的。希望广州能把经验向更多的省、市做一个交流。大家做地方文献,其实就是做地方记忆,地方记忆做好了,就是全国记忆。《广州大典》的编纂是古籍保护的一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工程。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

  《广州大典》也是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值得全国各地学习。比如北京800年的建都历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人们来到北京,怎么看到这些历史?如果不借助文献,过去完整的历史就无法还原。

  ——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

  广州原来给我们的印象是商业中心、经济中心,这几年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不仅博物馆、美术馆建成世界一流,现在我们还看到,在文献整理上,在文化保护上,广州也有这样一个很大的工程。我觉得这不仅对文化保护有益,也让广州人增强了城市的荣誉感,对提升广州的文化内涵很有帮助。广州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一个新的形象。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

  《广州大典》的出版,从理念上来说,体现了广东图书馆界、图书馆人秉承了梁启超先生“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理念,愿意将这些珍贵文献以开放的心态和便捷的方式提供给所有学者使用。

  ——广东国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

  《广州大典》“尽收”的标准体现了编纂者有多少收多少的气度。目光一是海外,二是国内各大收藏单位,这样一套面向全国海内外的书,对提升广东地区的文化底蕴的作用是很大的。

  ——天津图书馆研究员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