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典》编纂十年完成出版 揭示千年古城根与魂
陈建华向单位代表赠送《广州大典》宁彪摄
揭示千年古城“根”与“魂”的《广州大典》完成出版,权威人士称其是“地方政府主导古籍整理的范例”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林、实习生王秀全报道:历经十年编纂,520册皇皇巨著《广州大典》正式完成出版。昨日上午,广州图书馆举行《广州大典》首发座谈会,广州市委副书 记、市长、《广州大典》主编陈建华,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与众多来自文化界的学者专家,共论巨著。《广州大典》编纂历时10年,分经、史、子、集、丛 五部,共有520册。
四千种文献揭示
古城根魂
2005年,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牵头组织开展《广州大典》的编纂出版工作。历经10年坚守,于今年4月完成出版。
《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收录历代4064种文献,编成520册。上述的4064种文献底本来自全球各地,这也是《广州大典》编 纂中最为困难的关键工作。《广州大典》收录底本来自国内61家、国外14家藏书单位,其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底本2791种,中山大学图书馆底本352 种。
“《广州大典》编纂完成后,相当于把广东历史上的文献典籍整理了70%。”主编陈建华说,“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往往浓缩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典籍之 中,建筑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珍贵的典籍却大量遗失。《广州大典》的出版完成,标志着广州占据了另一个文化高地,是这座城市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将 有助于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9个城市中的牵头城市。”
“应该说,《广州大典》是地方政府主导古籍整理,一个典型的范例。”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如是评价。
将成立研究中心
广招博士
在编纂过程中,广州市政府推动《广州大典》与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对接,近年来已经结出了多项高质量的博士论文等学术结晶。在扩大学术影响等方面,《广州大典》还想走得更远。
昨日,广州大典网络服务平台上线开通。该平台依托广州图书馆,建有《广州大典》数字资源库,集文本、图片、声像为一体,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共享、交 换功能的数字化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使广大读者能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和欣赏广州珍稀古籍文献,提高《广州大典》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昨日还同步成立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助力于《广州大典》编纂成果进行转化应用。陈建华透露,该中心将大量招聘博士和博士后,并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广州大典》的出版完成,标志着广州占据了另一个文化高地,体现这座城市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将有助于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9个城市中的牵头城市
——广州市长、《广州大典》主编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