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北立交水浸三次 只怪水闸开得迟

08.08.2014  14:28

  六、七月的3次暴雨,让广州火车站大北立交周边出现3次水浸。有专家指出,流花湖与驷马涌之间的水闸水位达到6.1米时,闸门才会开启,这可能是导致广州火车站大北立交周边水浸原因之一。对此,市水务局昨日向本报回应称,归根结底,还是广州火车站大北立交周边排水系统标准太低。

  昨日上午,曾参与过大北立交设计的原广州市政园林局副总工程师冯海涛,与部分街坊带领记者来到位于荔湾区彩虹桥旁的驷马涌闸门控制室。

  记者看到,控制室内贴着一张落款为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生产技术科的“驷马涌排洪闸门操作控制要求”,上面写着“上游水位高于6.1米,且高于下游水位时,首先打开一扇闸门,观察5分钟,若水位继续升高,则打开另一扇闸门,当上游水位低于5.5米时,关闭闸门。

  冯海涛认为,就是这个“排洪闸门操作控制要求”中6.1米的排洪水位标准设置出现了问题,才引起东北方向的大北立交一带频繁水浸。

  “这里的水位达到6.1米时,大北立交那边早就已经水漫金山了。所以,是否应该把泄洪的标准设置在6.1米是值得商榷的。”冯海涛对记者表示。

  现有系统能抗一年一遇暴雨

  针对退休老专家的说法,记者昨日向市水务局求证,得知原因有其他。

  市水务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北立交遭水浸主要还是排水标准太低,仅能抵抗一年一遇暴雨。街坊怀疑“水闸开启标高设置6.1米太高”的说法也不准确,因为流花湖与驷马涌之间的水闸长年水位在5.7~5.8米,设置为6.1米并非太高。

  广州火车站、大北立交、陆军总医院对出,流花湖之下的驷马涌均属于同一个排水系统,降雨靠驷马涌排出珠江。记者走访大北立交一带了解到,兰圃花园是其中最低点,也是每次水浸最严重的地方,上次暴雨的时候,这里浸水最深处达到腰部。暴雨过后第二天,工作人员依然未能将污泥清理完毕。

  兰圃花园崔主任告诉记者,水务局曾有计划,环绕兰圃花园建设一条排水管道,但是一直未见落实,导致当下每逢暴雨期间总会被水浸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