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广州将新增16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

01.09.2016  01:34

金羊网讯 记者 陈晓璇 通讯员 穗教宣 广州将加快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发展,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副中心等外围新城区辐射……9月1日是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全市170多万中小学背上书包重返校园。广州市教育局在近日召开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到2018年广州全市将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计划新增约16万个公办学位,还将建设一批示范高中等。针对正在征求意见的《广州市中小学布点规划》提出的“通过收取高额赞助费的方式提高跨区、跨校就读成本”的说法,广州市教育局回应这只是专家提议拿出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而已,并非方向所在。“择校还是严控,捐资助学也是要严格管理的。

学前教育:幼儿园布点规划明年出炉

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是每个市民的殷切期盼,近期不少市民留意到广州出台了《中小学布点规划》(草案), 规划系统描述了广州未来五年学校分布情况。

事实上,这一规划正是广州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的重要举措。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沈子鸣介绍,这一规划整整编制了3年,是充分考虑了广州未来人口规模,来穗人员子女以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因素对新增学位的需求而编制的。目前,规划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市国土规划委、市发改委进行的技术审查,正面向社会公示及征求意见,待修订完善后将根据城市发展实际推动各区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今年启动了《广州市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及建设控制性导则》编制工作,“幼儿园布点规划预计明年就有成果,”沈子鸣说到,“到2020年,力争广州市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达80%以上,规范化幼儿园达95%以上,广州市优质示范园达30%以上,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教育: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

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今后广州将着力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副中心等外围新城区辐射,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沈子鸣说。

据介绍,在中小学的建设上,到2018年全市新改扩建129所中小学校工作是这几年的重点,将扎实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通过这个工程,计划新增约16万个公办学位,将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并有效缓解部分人口导入区域和来穗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近年来为了优化学校布局而进行学校的合并,有家长担心“并校”会把一杯浓茶变淡。对此,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校可以提高学校的自信心、管理水平,促进各校区的资源共享、把学校内涵发展提上去,是有积极意义的。“学校的发展跟一杯茶还是有区别的,学校的资源、教师的智慧是可以继续挖掘的,可以继续变好。目前从并校情况来看,并校让许多家长满意,教师队伍和学生也更有信心。

高中教育:再建设一批示范高中向外围辐射

此外,为了满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将再建设一批示范高中。有两个办法:一是适度扩大示范高中规模,优化示范高中布局。一方面通过现有示范高中建立新校区或合并、托管相关校区,如执信中学在天河建立新校区、协和中学在教育城建设新校区等方式,推动现有示范高中扩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新创建一批示范高中,进一步扩大示范高中的规模,优化示范高中布局,推动优质普通高中资源向城市副中心等外围新城区辐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示范高中的内涵建设,并带动其他普通高中的发展,整体提升全市普通高中的质量。

对于多年来呼声较高的复办公办初中,沈子鸣也透露会纳入这次示范性高中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一步研究。

职业教育: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教实施意见

在中职教育方面,沈子鸣介绍,市委、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在报批中,《意见》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于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院校专业布局、加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校政行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建职业教育联盟、组建职业教育研究院、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统筹谋划好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将推进广州教育城建设,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高等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科研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在大学方面,将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教育局牵头制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意见》,将进一步深化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人事制度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学校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薪酬分配、人员考核、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沈子鸣表示,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科研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与机制等措施,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国家级平台,孵化一批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为我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