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安局每日电信诈骗警情通报(20150909)

09.09.2015  22:53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9日)向媒体通报:9月8日,广州警方反电信诈骗专线接报的诈骗警情中,网络交易诈骗(29宗)和冒充客服诈骗(15宗)较为突出。

案例一:

8日14时许,广州警方反电信诈骗专线接到一名女事主报警,称其在微信购物时被骗38400元。据了解,事主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海外代购的信息,其联系对方购买商品,并按要求先后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向对方账户转帐合计38400元。其转账后便无法联系对方,遂察觉被骗。

 

案例二:

8日19时许,广州警方反电信诈骗专线接到一名男事主报警,称其被人以冒充银行客服的方式诈骗78700元。经了解,事主收到冒充银行客服的诈骗短信,称事主身份被冒用,要求其拨打“客服电话”核实资料。事主拨打对方提供的“客服电话”后,对方谎称其身份被冒用,并涉嫌犯罪,随后协助其转接至“公安局人员”接听。“公安局人员”又以其银行账户涉案为借口,要求事主将钱转账至“安全账户”。在对方的诱骗下,事主按指引到银行向对方账户转账78700元。

现在的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找工作、找兼职,进行网上租房、购物等,但同时网络陷阱也越来越多,令人防不胜防。广州警方为市民群众支招:

 

一、在使用微信等通讯软件的过程中,注意防盗防骗也是一门必修课。警方为你梳理出六大微信诈骗手法,教你见招拆招。

1、利用代购诈骗:诈骗者往往用优惠的价格作为诱饵,一旦你付了代购款项之后,对方则会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你继续转账。

警方提醒:网购商品尽量选择正规的网站, 网购要警惕提交定金或“诚意”保证金的诈骗手段,尽量选择货到付款或交易平台提供的带有第三方保障功能的支付方式。

 

2、二维码诈骗:诈骗者以赠品、返利等优惠为诱饵,要求你进行二维码扫描、安装软件等操作,实则软件内置病毒木马,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你的应用帐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警方提醒:手机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更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不要贪图小便宜,以免吃亏上当。

 

3、盗号诈骗:诈骗者盗取他人的社交帐号,冒充其亲友,并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遇到亲友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等向你借钱,不要轻信,一定要致电其本人进行验证核实。

 

4、伪装身份诈骗:诈骗者一般伪装成“白富美”、“高帅富”进行搭讪,骗取你的感情,取得你的信任之后,进而以资金周转等理由向你借钱,骗取你的钱财。

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交友需谨慎。

 

5、点赞诈骗:有的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的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及姓名等个人信息发布到微信平台,一旦征集的信息数量足够多,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其目的就是为了套取更多人的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查证商家再做打算,眼见为实切勿上当。

 

6、假公众号诈骗:诈骗者往往在微信平台上取类似 “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帐号名称,让你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帐号,然后再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对于各类公众帐号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查看其认证,辨明真伪。

 

二、市民群众要提防不法分子冒充客服诈骗。一旦接到“系统故障”、“订单异常”、“身份信息被冒用”、“办理退款”之类的电话,要联系正规的客服进行相关的咨询与核实。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同时要注意保护姓名、电话、银行卡号等个人重要信息,不要轻易透露给他人,也不要在不熟悉的网站上录入,更不要把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透露给对方,以免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三、市民群众要警惕冒充国家机关的诈骗电话。骗子往往会利用事主的恐慌心理,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事主来不及辨别真假。市民群众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及时拨打相关部门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政府部门没有开设所谓的“安全账户”,任何想指引你汇款到“指定账户”、“安全账户”的电话,都不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