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

30.04.2015  09:43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第32场广州市政府领导专场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人是谢晓丹副市长。下面有请晓丹副市长做主发布。

谢晓丹:上午好,很高兴担任本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人。年初召开的市委十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两个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便利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这八字标准,具体实在,内涵丰富,对我分管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下面就先简要介绍四项重点工作。

 

一、打击与防范结合,有力确保治安平稳

打的方面, 按照全省部署和广州实际,强力推进“3+2”专项打击行动(打击涉毒、黑恶、盗抢犯罪加上食品药品、电信诈骗犯罪),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4%,实际破获案件同比上升1.6%。本月组建广州市反电信诈骗中心,并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公安机关与金融、通信等部门“点对点”的常态合作机制,4月1-26日就成功阻止162人被骗,涉及金额190万元;对举报诈骗犯罪的进行奖励,共向75人发出15.3万元。可以说是成效初步显现,昨天市公安局也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情况。 防的方面, 继续完善立体化治安巡逻工作,科学调整街面武装巡逻力量和布防密度,突出党政机关、客运站场、地铁及公交等交通工具、繁华商业区等54个重点目标部位及安全防范,全面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快速处置一批突发事件,全市案件类警情下降1%。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监管,完善对人员密集场所和大型群体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的安全保卫,确保了节假日期间的公共安全。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发挥综治部门牵头作用、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发动市民群众参与,进而形成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整治与长效机制结合,有效维护环境卫生

城管执法方面: 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综合治理”的思路,针对“六乱”问题,以城市主要公共场所、商圈、景观、窗口地区以及重大节日、活动期间为重点,持续开展集中联合整治,并结合推广“车陂经验”为契机,逐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开放式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为主加强环卫保洁,从4月9日开始在全市统一开展卫生清洁专项行动,推进创建容貌示范社区。继续保持查控违法建设高压态势,落实区、镇(街)查控违法建设属地和主体责任,从源头遏制违法建设的滋生和蔓延。建立违法户外广告巡查机制,加大已规划路段违法广告查处力度,开展机场高速公路沿线违法户外广告及招牌整治、高架桥下乱搭建和违规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爱国卫生方面, 今年我市提前部署灭蚊防控登革热和“除四害”工作,从2月份开始开展 “清死角、除四害、保健康”为主题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组织2次统一灭蚊行动,清理卫生死角3万多宗,清理积水近2.5万处,清除“四害”孳生地8000多处。3月30日,市政府已经审定《广州市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实施。 垃圾处理方面, 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完成环保验收,正开展工程竣工验收,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及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珠村餐厨垃圾处理等项目按计划推进。

三、良法与善治结合,有序推进社会治理

今年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广州作为实有人口超1500万的超大型城市,持续保持有序、繁荣,要以四中全会提出“良法善治”为动力,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一是科学立法 二是依法行政, 近期,中国政法大学发布了全国100个较大市的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评估排行榜,广州总分再次蝉联第一。接下来将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形成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思路,重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建立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全民守法, 以来穗人员为重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普法工作,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从3月开始,市司法局、普法办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普法电视频道“经济与法”已经开播,目前社会反响良好。

四、“互联网+政务”结合,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广州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市政府开通了“广州通”、微信“城市服务”,汇聚17项主要民生服务,初步形成微信服务的“广州样本”。在“智慧广州”大框架下,市公安局完善警民通手机客户端(目前用户达113万)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用户近30万),市民可以办理港澳通行证再次签注、简易交通事故处理、有奖举报等21项业务,预约汽车年审等7项业务,还可以通过订阅“微信”服务号,接收到警方自动推送的交通状况、招警等信息。市信访局实施“云信访”工程,于2015年1月1日建成并试运行“广州市信访云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实现国家信访局提出的信访形式、工作过程、工作范围“三个全覆盖”。

我就讲到这里,下面请大家提问。

中国广州发布: 谢副市长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过,广州的警民比例相对京沪等城市过低,又要承担治安、消防、出入境等职责任务。虽然说广州已经建立了立体化巡防制度,但有网友反映说在街头看不到警察巡逻,心里不踏实。请问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改善措施呢?

谢晓丹:网友和市民的关注点,我想主要是街面见警率问题,可能认为“警察多了安全感就强了”,实际上见警率只是衡量巡逻防控工作、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指标之一。从去年5月1日开始,我们推行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以来,有效提高了社会面的见警率,但并不是单纯考虑要让我们的警察多一点在街面上“露脸”,那样就能真正能够实现平安;也不是全市大撒网的布警,而是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的安全状况、警情状况科学调配警力分配。像这个月的清明期间,我们就在各大公墓以及各大拜祭场所,就比平时多投放了10%-20%的警力。

另外,市民看到的警察只是显性用警的方面,我们根据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比如说火车站、机场、重点商圈、党政机关、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加强了巡逻,增强显性的警力。另一方面是隐性警力,其中一部分是便衣警察,便衣警察主要是打击现行的街面犯罪,保持对街面犯罪的高压态势,包括在BRT等公共场所等都有我们的便衣;还有一部分就是视频巡逻,全市已经有50万视频头,这两年建设比较快,也安排了1300多名视频监看员,不间断24小时在视频上巡查。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在广场上散步,装有手机、钱包的手提包给人拿了,我们的视频监看员发现后,及时通知街面巡逻警察,迅速抓到小偷。这时候,这个年轻的妈妈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是隐性视频巡逻的作用。现在我们五位一体的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是“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的五位一体,应该说是相当有效的。去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了8.9%,今年以来警情又在连续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广大市民群众的需求和反映,更加科学有效地调整勤务模式,深化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做细做实做精。一是加强情报的研判,推进精细化的循环,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二是加强视频巡逻和着装巡逻民警之间的联勤联动。广州的区域面积比较大,又是超大型城市,有些偏僻的乡村、有些内街内巷没有办法很难巡逻到位,对此就更注重发挥视频的作用,24小时不间断进行查控。三是加强勤务检查督导。机制有了,工作布置了,那么有没有做到位,我们也会加强日常的督察力度,保证各项工作规范到位,也欢迎媒体、市民进行监督。谢谢。

中国广州发布: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目前广州环卫工的境况网友们也很关注,环卫工人的诉求也较为复杂,如工作量大、收入不高、工作环境恶劣、子女上学等问题,请问政府下一步有什么措施来改善环卫工的福利待遇?

谢晓丹:的确,我们的环卫工人确实为广州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默默辛勤耕耘着,为城市的干净他们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大家关心环卫工,确实也是社会的正能量,对环卫工人的待遇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多次过问,也及时研究、回应、解决环卫工人反映的情况。我们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市民都应该关心环卫工人。

全市大概有45000名从事环卫工作的这些人员,谈到具体的环卫工人待遇,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情况,今天媒体也发布了消息,从下个月开始,广州市的最低工资提到每月1895元,而广州环卫工人待遇的增加是在2013年实现的。

2013年初,一些环卫工人对待遇问题提出需求,市委市政府很重视,经过深入调研,之后就对环卫工人工资收入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从2013年5月份起,环卫工人每个月的实际收入已经达到了3033元,比之前的2175元增加了40%。2013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广州市环卫行业用工的意见》明确单个环卫用工成本指导价包括基础工资、环卫岗位津贴、高温津贴、节假日加班工资、环卫工人节和春节慰问金、社会保险(单位)缴纳费用、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费用等七个部分,将这几个部分加起来作为基本的收入基础。文件还规定,环卫工人的月基础工资不能低于本市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10%,如果下个月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那么等于说环卫工人的基础工资不能低于1895元的110%,也就是2085元。环卫工人从下个月实际收入也将会有增加,另外还有医疗保险、公积金等相应待遇也会有所提升。

对于怎么将环卫工人的各项权益保障到位?那就是在环卫作业过程中,城管委以及各个区城管局实行全流程的监管。过去,在社会化的保洁投标过程中,很多公司为了投到保洁项目的标,就报低价,低价中标之后再减少环卫工人,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压低公司的成本。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规范了招标文件,进行合理议价,包括指定的项目部分不能低于一定比例;要求劳务合同也要做规范,必须依法用工、依合同用工,杜绝增加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来达到降低成本的行为。同时,今年5月后,我市环卫行业监管和环卫工人信息管理系统将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建立了环卫作业单位基本信息、作业项目基本信息、环卫工人基本信息、环卫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保洁作业排班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与社保、公积金、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数据联网,为环卫工人配发了集成可查询环卫工人个人权益功能的上岗作业证,运用一系列信息化手段掌握我市环卫行业运转情况,确保环卫行业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大洋网: 去年广州在车陂开展了“公安+城管”模式试点,目前执法效果如何?未来是否有在全市推广的时间表?

谢晓丹:为了进一步推动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去年下半年,天河区针对城郊结合部、专业市场、大型广场等特定区域存在很多占用城市道路、占用公共场所、违章停车、违章买卖的六乱行为,在车陂街、沙河地区专业批发市场周边,以及花城广场周边,试点推行公安+城管的综合执法模式。应该说,公安和城管联勤联动的执法,前提是各负其责、依法行政,公安、城管都是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框架内行使执法权,采取的运作模式是:路面巡逻是双方一起,发现问题就看是哪一方面的,属于谁的执法范围就谁执法,前台共管,然后后台分流。

公安城管联合执勤,就是采取“路面巡逻——发现问题——现场执法——前台共管——后台分流”的运作模式,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能够处理的现场及时处理,现场处理不了的,根据各自职责在后台进行分流处理,这种模式整合了管理力量,消除了管理盲区,化解了矛盾冲突,又解决了执法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效果相当不错,也得到了街道管理人员、得到了广大商户、得到了村民、市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天河已经在全区推广这项工作。作为其他区,像黄埔、萝岗、白云和越秀,有些街道也在借鉴这种模式。长远来看,公安和城管联合执法,毕竟是针对目前特定区域、特点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治理模式。而对我们这个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500万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各个区域运作的特点不一样,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进行治理,鼓励大家进行创新,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创新。天河车陂的公安+城管是一种有效模式,像荔湾是将所有的行政执法权全部集中在一个队伍中,这也是一种模式,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深化调研,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

大洋网: 公安部之前也有透露说年内会实行驾考不需要通过驾校学车,推行自主约考,广州有没有计划推行?

谢晓丹:实际上大家对驾校的管理、驾照的考试获取非常关心,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是驾驶员,也有很多人希望成为驾驶员。前段时间中央媒体、地方媒体都报道了驾考的改革。

第一个改革方向, 是推行跳过驾校,直接向考试部门——公安交警城管部门约考,这是一种改革,这种改革实际上广州从2013年1月1日全国率先实行了网上约考,这是全国最早的,有些城市现在才来推行这项工作。截止本月21号,也就是实行2年多以来,通过广州公安交警车管网上约考的已经达到了334.5万人次。

第二个改革方向, 就是驾照直考。这种驾照直考广州实际上已经有了,但不是初次拿驾照的,而是针对重新考试者的。就是说,某个人的驾驶执照扣分扣没有了,或者受了处罚取消吊销了驾照,重新拿驾照就可以直考,今年广州已经有450多人申请驾照自考。但是对于初次驾考的,目前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有符合资质的教练和教练车(装有专用设备)才能完成,考试系统设置不参加“长途考试”,无法约考科目三路考。同时,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规范,驾考培训都需要符合资质的教练和教练车,而市交委对驾校现行管理模式下,教练、教练车都必须挂靠驾校,学员必须与驾校接触找教练、教练车,自学直考要真正脱离驾校还有一定的实际困难。此外,如果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没有使用教练车及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也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

第三个改革方向 是异地考试。这个必须解决平台、系统、考试标准一致的问题。

第四个改革方向 是考场社会化,广州已经在推行考场社会化了,3月份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通过方案,将在番禺化龙会向社会租用一个考场,大概在2016年底建成,建成之后每年考试量会达到30万人次。

借此机会,我也想详细介绍一下约考的情况。2013年1月份开始,我们率先实行了驾照网上约考,经过2年多的实践不断完善,现在分为初次考、补考以及即将到期等情况,分别排不同的队。为了解决积压的问题,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全广州范围内进行分配考试,因为像从化、增城、番禺、花都都有自己的考场,中心城区是在岑村,岑村的压力很大,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对一些参加科目2的考生,自己愿意的话可以分流到这些地方参加考试。截至上个月,已经提供了配额32350个,实际约考8994人,这是在大广州范围内分配考试。第二点举措是开设驾考的绿色通道,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针对驾考有效期剩余半年、但是还没有通过科目2考试的,或者是驾考有效期剩3个月、还没有通过科目3的学员,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第三个举措是适当延长了考试时间,原来是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考试,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现在星期六星期天都加班,每个星期七天都在考试。同时,优化排队的序列,从去年11月开始,原来是一条队排队,现在分为初考、补考和绿色通道三条队伍,这样可以提高排队的效率。

目前,广州市的考试能力大概是这样的——科目1日均考能2000人,科目2日均考能2600人,科目3也就是路考,日均考能1740人。科目3文明常识的考试是1700名,各科目的年考试能力合计一年可以达到150万人次,去年拿到驾驶执照的是25万人,目前在科目1、科目2、科目3排队2个月以上,还没有安排到考试的积压滞考人员广州是36000人,已经大大缓解了积压考试人员。

 


新快报: 关于积分入户问题。请问今年积分入户什么时候启动?有多少名额?今年的政策是否与去年一致?

谢晓丹:积分入户今年的工作也是按照正常的时间启动,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现在每年就是3000个指标。最近我们也在研究,积分入户指标是否就确定为3000人,或者增加到多少比较适合广州目前的情况。另外,对积分入户我们每年要动态调整,能够参与积分入户的工种、人员要动态调整,根据广州对一些工种人才的需要来调整。我们现在也在调研,初步考虑应当学一些更有效的申请模式,不指定哪一个时段来申请积分入户,而是全年都可以申请,比如说政策2年有效或者3年有效,只要积分到了就可以入户。

羊城晚报: 最近广州市明星检察官杨斌辞职做律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司法系统人员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现象的思考。请问谢副市长,就公安系统而言,他们选择离开是待遇低、压力大、晋升难甚至其他难言之隐的原因吗?如果想留住他们,需要怎么改变?

谢晓丹:最近,媒体也在谈论公务员辞职问题,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辞职或者选择下海,已经不是热点新闻了,择业自由、辞职自由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益。体制内的人想去体制外,或者体制外的人想流动到体制内,选择是多样的。作为各单位的领导也好,作为政府也好,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这种选择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也是发展到今天社会进步的表现。作为政府,怎么建立公务员管理的机制,我想,目前这个阶段应该体现在“入口严格、奖惩分明、出口畅通”。

刚才你提到政法系统,公安也在进行分类改革,广州公安队伍有接近32000人,这几年也有一些人辞职,有些人辞职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有些人辞职是因为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愿望,我们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你有这个条件、达到这个要求,我们也不会阻拦你。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必然也会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包括政法系统公职人员在内的各种人才多种选择的机会。现在我们体制内的不少公职人员确实是社会的精英,因为入口严格,管理也比较到位,所以也培育了这些人,那么到社会上,他们也能够为社会各个领域作出贡献,也能够帮助大众。

换一个角度来说,公务员辞职现象也反映了公务员队伍里这种人才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这也是一种表现。对于公务员辞职,我认为这恰恰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程度越来越高的表现,也是人们职业选择的多样化。现在国家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鼓励干部能上能下,鼓励公务员队伍能进能出,在这种正常的机制下他们会发生很好的作用,我想慢慢也会成为常态。作为政法队伍,特别是公安队伍这么庞大,但是总体来说,我当了3年多的公安局长,我们整个警队的思想是稳定的。虽然公安工作的压力相当大,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我们现在跟其他公务员的待遇是一样的,巡警背着很重的武器,大热天在街上巡逻,几分钟就汗流浃背,也没有高温补贴、巡警补贴,但是我们警察为了惩恶扬善、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他们也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公安队伍也很重视,从优待警方面这几年也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公安部也在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公安队伍的改革,而且这些举措也会陆续的出台。在这样的大环境利好契机下,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愿意为广州的平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留在警队。

南方日报: 市城管委接访中,李坑焚烧厂再曝垃圾烧不透。市城管委主任坦言:“这是管理的问题!”请问在广州其他的垃圾焚烧厂是否也有发现类似的情况?今后将如何避免再犯?

谢晓丹:应当说,我们选择的工艺是先进的,选择的技术设备也是先进的,目前的运行也是良好和正常的。对垃圾焚烧厂,选择了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关键就是看平时的运行了。现在我们对垃圾焚烧厂实行严格的日常运营监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对环境的监测,这是我们运营监管的重点突出问题,第二部分就是监管了。环境监测方面,目前对焚烧厂的环境监测有五个方面, 首先 是在线监测,垃圾焚烧厂实时数据直接接到环保局固废中心、城管委废管中心,数据主要是烟气,还有渗透液的处理出水等。 第二 是行业监管单位,也就是城管委废管中心委托第三方监测,抽查的频率和范围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现在我们的频率和范围是高过国家的规定,主要是烟气、二恶英、飞灰固化物等。 第三 是环保局委托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每一个季度进行监督性的监测。 第四 是李坑运营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监测的范围和频率是不低于城管委废管中心监测范围。 最后 一个就是运营单位,焚烧厂自己进行自检,因为厂里设备有限,所以会对一些操作简单的指标进行日常的进测,他们在运营过程中也有控制炉温和排放量,包括炉渣。

在监管方面,首先是实行了村民驻焚烧厂的监管制,由城管委的废管中心委托当地的村委会,跟他们签协议,委托村民24小时派代表,在焚烧厂进行监管。这是一种监管方式。另外在厂区有个大屏幕,将烟气这些在线监测的数据放上去。第三是第三方监测数据,每月定期抄送给焚烧厂所在的街镇和村。最后就是省环保厅的公众平台,城管委的官方网站,还有环保局的官方网站,这些都会公布监测数据,所以关键是在运营过程中要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监管。

      回到你提到的具体情况上。今年3月份城管委在接访时,3名村民拿了李坑一厂,说炉渣里含有生料。大家研究焚烧厂的流程就会知道,炉渣里含有零星的生料,国外焚烧厂都同样会出现。进厂的垃圾是复杂的,前几天下雨,潮湿之后这些垃圾在玻璃容器或者花瓶里,到了焚烧的末端,这个容器爆裂,这些垃圾的原料在里面,前端没有烧就出来了,所以就造成了零星的生料,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可能垃圾里还有一些不可熔的东西,比如说保温矿棉布(就像是消防员穿的衣服,还有无机吸水材料,,这些都是烧不掉的)垃圾里夹了这些东西,最后出来的炉渣就会有这些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当时驻厂的24小时监管员,提供的相片不是李坑一厂炉渣坑里的生料,而是二分厂厂外配套的废渣处理厂筛分现场,是筛分剩下的物质,不能反映正常一厂、二厂产出的炉渣质量状况。所以经过筛查,今年春节前后,李坑一厂环保排放、安全生产、炉渣、热灼减率等数据,相较往常没有明显变化。当然,因为管理不当,管理问题就会造成生料的现象,前段时间雨水很多,垃圾原料里的含水率就提高了,这就要及时调整垃圾焚烧厂焚烧工况,延长这些垃圾在炉排干燥段的停留时间。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生料和炉温控制、环保达标排放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常焚烧的过程中燃烧的温度是450度到600度左右,二次燃烧室的温度是控制在850度以上,这样才能分解出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包括二恶英,超过这个温度二恶英就没有了就分解了,所产生的这些烟气,还要经过活性炭吸附以及其他处理,确保达到环保排放的标准,所以有少量的生料有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不会影响炉温和烟气的排放标准。

南方都市报: 今年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根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广州等城市的立法权限受到限制或者进一步缩减。陈建华市长曾在两会上呼吁“不要缩减广州原有立法权限”。3月份,广州市法制办就《立法法》修改召开专家座谈会商讨相关问题。请问谢副市长,《立法法》此次修改,对广州带来何种实际影响?这是否会给今后的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一些被动?又该如何应对?

谢晓丹:按照新修改的《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八十二条等条文的规定,设区的市的人大、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跟原来的《立法法》相比,新的《立法法》实施之后确实是像陈市长所说的,广州的立法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缩减,制定地方性的政府法规和规章,只能限于这三个方面了,这三个方面如何界定,目前还没有出台进一步的细则或者做进一步的解释,目前的情况下对广州的立法工作确实带来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去认真的研究和调研。

对于广州的城市管理影响大不大?我想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新的立法法实施之后,市政府一方面严格按照立法法的规定,确保制定出台的政府规章不能超过地方立法权限范围,超出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的事项怎么办呢?就要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府、市人大的沟通,争取通过省人大、省政府或者市人大进行立法,另外提请全国人大解释这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什么,或者向全国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咨询。城市治理包括很多方面,我们说人民城市人民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里所有共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民、市民,大家是一个共同体,是生活的共同体也是命运的共同体。

作为政府的治理、社会的责任、公民的义务,应该表现为共同责任,如果光靠3100名的城管执法队员,靠5600名的协管员,去管一个超过7434平方公里、超过1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大家说行不行呢?你刚才说到怎么应对,我们应该多机制、多主体、多方式、多依据的进行现代行政执法的改革,这样才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恰恰是广州市政府,在城管执法部门在改革过程中要思考和践行的。行政管理工作确实不容易,需要建立共同治理的理念,在城市治理中我们也希望在法律框架内大家都来讲道理,或者有些立法没有办法做了,那么作为法治,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契约精神,有平等的契约,缔约各方围绕契约来遵守规定,出现争议了有一个公正的争议解决机制,通过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工作,也可以减少立法权缩减带来的问题。

  广州电视台: 广州市最近出台方案,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公共集体户,可以为户口挂在人才市场的众多来穗人员提供更贴心服务。目前,这项工作进度如何?公安户籍部门和各区县何时能够出台设立公共集体户的具体操作细则?

谢晓丹:市政府刚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意见的配套文件,也对设立公共集体户提了目标和要求。这项工作按照政府安排,是市发改委牵头,在部分的街道和镇探索设立公共集体户的试点。作为公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按照方案,公安部门主要是负责公共集体户地址的确认以及公共集体户的审批,而且要配合各区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在公安这里,只要是公共集体户的主体提供齐全材料,公共集体户对很多工作都会带来方便,特别是毕业之后广州没有住的地方,不知道将户口落到哪里,现在就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落到公共集体户里。

广州日报: 各地都在探索设立环保警察,省内的佛山、肇庆等地已经相继成立,想了解广州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计划?进展如何?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谢晓丹: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但目前环境外发犯罪问题仍屡禁不止,环境违法仍处于高发、多发期,环境治理效果也不尽人意。环境违法问题不仅污染生态环境,也损害市民环境权益,必须加强行政执法,加强运用刑事法律手段,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我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的机制在不断完善,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正在不断形成。去年1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期间,公安机关共立涉环境保护类刑事案件259宗,其中污染环境罪26宗。也就是说,环境保护部门的行政执法查处了3600多宗环境污染违法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足30起。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 按照现行“两法衔接”的机制,环保部门在执法中发现涉嫌构成污染环境等犯罪行为的,才能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有关证据材料,而公安机关对移送的线索、证据审查之后,认为确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能立案开展侦查,采取相关的刑事执法强制措施。这过程中,必须及时有效沟通,固化证据,才能有效打击。

二是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对“严重污染环境”的情节认定还是难以把握,需要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损害评估认定、鉴定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 刑法》第6章第6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一共规定了15个罪名,包括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盗伐林木罪等等。这些行为涉及到的行政执法不止环保部门,还有不少其他行政机关。在公安机关内部按照案件管辖规定,分别由治安、经侦、刑侦、食品药品犯罪侦查等部门以及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案件种类多、管辖分散的情况,也给公安机关办理案件带来很多困难。

当前,公安机关正按公安部的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解决刑事侦查职能过于分散”就是改革项目之一。接下来,我们将把公安机关环境犯罪侦查机构设置纳入全局改革工作中统筹,并将着手整合侦查资源。初步的意见是,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中加挂牌子,或指定一个大队,赋予专门办理环境犯罪案件的职能。

当然,无论我市环境犯罪侦查机构如何设置,公安机关都会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在目前情况下: 一是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有效衔接,利用联席会议平台,加强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和案件衔接工作。 二是 加强协作,对重大环境污染等紧急情况、涉嫌犯罪责任人身份不易确定、有逃匿或者毁灭证据可能的,公安机关根据环境执法部门的要求“提前介入”并配合开展联合执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证据灭失。

总之,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为广州市生态建设尽责尽力。

南方都市报: 今年广州市两会时爆出,广州垃圾费改革只是收费方式改变(捆绑水费征收),甚至和水量都没有挂钩。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按袋计量和深圳模式(捆绑水费征收,和户用水量挂钩换算)都未采用。这样的改革被质疑只是为了提高广州市垃圾费的收费率,于垃圾分类无意义。请问谢副市长对此如何评价?

谢晓丹:我也注意到前段时间媒体对这件事情的评论,有些观点认为这是对推进垃圾分类有害,是下策,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也有的观点,认为推进垃圾分类不应悲观,但更应该清醒。最近在召开的公咨委的会议上,也有不少委员提出要加快这项工作的推进。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支持这项工作的网民多过反对的,特别是今天,今天有两份报纸我看了评论,南都和新快,其中南都陈扬写的非常好,就是“垃圾费怎么收?这不是核心”。垃圾费要不要收?要收,有收费依据,也有这个必要,收来之后也会提高城市的环境,而且交费也是产生垃圾的市民的义务。

首先,垃圾费是要收的,第二是怎么做,就像陈扬先生所说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就是说收还是要收,但是怎么收,越简单越便利,收了之后对搞好市容环境,对大家共同生活的城市,对市民都有好处。所以现在不是收不收的问题,不是改革,而是方式的改变,借助水费收取的平台来提高收费的缴费率,提高收费的公平度,因为有些人不交、有些人交了。至于刚才说到的垃圾分类的推进,我想这是一项长期要坚持做的事,除了市民习惯的培养,还必须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而且政府配套也要跟上。

目前生活垃圾收费采取定额收费和按量收费相结合,虽然我们居民是每户按10块钱的环境卫生清洁费加5块钱的垃圾处理费,1994年开始收了,标准得到批准是在2000年和2002年,由物价部门批的,这是对居民。对机团单位就是按量,一桶就是7块的代运费,还有一桶6块钱的垃圾处理费,产生量越多那么收费就越多,是计量收的。目前收的费,是用于街道环卫站的卫生保洁、内街的清洗、垃圾分类,包括垃圾的收运。收费的缴费率不高,大概是一半,而且中心城区推行定时定点之后还有下降的趋势,减少了10%-20%,这是公咨委做的调查。

将来物业管理条例办法可能要做一些修改,城中村也是一样,按照00年的收费通知规定,居民每户15块钱,外来人口按照批准的收费标准,他们也必须要交。是不是倒退呢?我刚才也说了居民要提高缴费率,单位也是往这个方向走。国内一些城市按照使用水量来收,但是广州还没有达到每户一水表,所以城管委经过试点调研,提出了随水费收取。城管委在六个区选了2300多户家庭和几十家企业试行计量收费,经过半年试点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目前这个阶段推行计量收费也跟居民使用专用垃圾袋的积极性不够,不管是按袋计量还是按水费消费系数收费都还时机不成熟,所以借助收水费平台提高缴费率。下一步方案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确定。

我们的方向还是要实现源头减量,收费是要往有利于源头减量方向努力,几个垃圾焚烧厂都在加快推进建设,整个垃圾处理的全流程已经建立起来,成本怎么样,需要城管委抓紧进行全流程的成本核算,到底收费的标准,就是居民卫生清洁费多少标准才合适,哪些是市民出,哪些是企事业单位出,哪些是政府纳入公共服务范畴,这些都要界定进去,一揽子提出整个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改革方案,这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羊城晚报: 前段时间,广州再次出现砍人事件,引发市民忧虑。请问谢市长,广州的社会治安形势是不是越来越严峻了?我们将如何遏制砍人事件再发生?

谢晓丹:客观来说,广州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人的超大型城市,突发事件、刑事案件不可能不发生,而且随信息化高度发展,社会结构趋于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敌对分子、犯罪分子的行为特征是向非理性、目标分散、难以预测等方向去发展,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市民安全感是在不断上升的,但是安全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高风险也并不直接表现为不安全。我们作为公共安全的执行部门,作为公安机关,作为应急处理部门,既要重视那些概率正向分布的一般公共安全事件;对于那些低概率、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危害的公共安全事件也要重视,要有所准备,加以防范。

专业部门要加强情报收集,要加强基层建设,要加强实战训练,还要加强装备的建设。刚才我也有提到,这三年我们警情连续下降,今年治安和刑事警情也下降1%,街面“两抢”下降16%,整个社会治安保持平稳。但是这种偶发的极端个人事件,时不时还是会发生。前不久发生的砍人事件都是偶发的,包括一些精神病人,经过现场的特警、武警、铁路公安警察等等的联勤联动,很短的时间内(两分钟)就处理完毕,证明专业部门是有能力、有经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希望广大市民保持淡定心态,不要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相信警方有能力维护广州的安全,有能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下一步针对治安形势,我们会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一方面强化社会治安的整体防控措施,发挥立体化巡逻的作用,对一些重点目标、重点路段、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加强警力投入。另外也希望各个人员密集场所也要有所准备,社会责任也要尽到。我也检查很多地方,也给很多商家做了建议,在商店门口准备一些叉,保安发现异常事件要及时要报警,要发挥社会力量,同时做好应急准备,要做好应急备勤等的武装装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处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现在广州在强力推进“3+2”专项打击行动,其中包括电信诈骗。请问广州市公安机关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来打击这种犯罪行为?

谢晓丹:电信诈骗或者说是信息诈骗这种新型犯罪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其实,我也接到过这种电话,我们的副局长也曾经接到电话。作为公安局长,我做了很多努力,多次召集金融、电信运营商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

电信犯罪成本低,犯罪收益高,打击成本高,既有法律的不到位,也有监管的盲区,也有市民百姓的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以前的接触式诈骗金额不过一万、两万块钱,但是非接触式诈骗金额很大,前年最大一起涉案金额是2700万,动则几十万。而且,受害人倾向于两个年龄方向发展,一是年轻人,例如从国外回来的学生;二是老年人,有些老年人养老钱都被骗走了。诈骗手段也在多样化,以前是利用改号软件伪装成110或者银行的服务号码,现在出现一种情况,骗子向客户推送信息,与真的银行推送信息在一个平台里。最近我们还破了一个新型案件,嫌疑人发短信给受害人,称“前几天我们一起工作的照片在某个网址上,请你登录查受”,一旦登录就会被植入木马,获取受害人手机的通讯录等信息,进而实施诈骗犯罪。另外,由于金融部门的总行才能冻结帐号,所以一些骗子的帐号利用了这一点。之前就有一个典型案例,诈骗嫌疑人要求广州一位阿伯到银行转账,银行工作人员认为可疑,立即找社区民警到场劝阻,不料骗子在电话里对阿伯说:“现场的警察是假警察”。

作为公安机关,现在主要措施有几方面: 一是 与金融部门、电信部门加强沟通,联动协作,点对点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形成快速联动打击电信诈骗工作格局。二是成立广州市反电信诈骗中心,在110设立反电信诈骗的专线,市民遇到可疑情况可疑打来110,警方可以快速处置。三是继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今年第一季度侦破诈骗案件233宗,同比上升32.4%,刑拘犯罪嫌疑人上升31.9%。四是加强宣传防范,建立专项的奖励工作机制,今年就向成功防范诈骗转账的银行工作人员发出了15.3万奖励金。下一步还会扩大奖励范围,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也希望媒体朋友帮忙,不断讲、天天讲、时时讲,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政府有关部门从来没有设立安全帐号,遇到可疑情况市民就可以多一个心眼,知道危害,不要上当受骗。

大粤网: 广州之前有计划推行外地人员来穗需三个工作日内登记的制度,请问这个措施目前进展如何,这个规定也引起了较多争议,请问谢副市长怎么看?

谢晓丹:关于居住双向登记工作的推进情况,上个月为止,广州市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736.83万人,出租屋的套数是445.11万套(其中住宅390.11万套)。登记率大概是73%到75%之间,可以说我们现在这座城市实有人口超过1500万人。我们现在说要服务型管理,要服务什么、又要管理什么,首先必须底数清、情况明,才能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和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决策依据。在去年以来的登记专项工作中,我们也采纳了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信息化工作,利用移动管理终端、利用自助申报系统、利用电子门禁等,使信息采集率不断提高,另外还有登门登记、预约上门登记、错峰上班时间登记等。

目前广州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已经建立市、区、镇街、社区四级的管理服务网络,全市总共建立了172个镇街流动人员管理服务中心,1071个社区流动人员出租屋管理服务站,还有11000多人的流动人员出租屋管理队伍,也建立了广州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动态怎么管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人在更新”。我们也抓紧制定了以居住证为载体,以积分制为办法的来穗人员公共服务机制,将居住证和积分入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服务有效挂钩,使他们主动登记,提高登记率和办证率。

截至到4月17日,全市累积组织开展集中行动7230次,出动工作人员20.23万人次,新登记来穗人员信息是155.05万人次,更新来穗人员信息178.4万人次,注销来穗人员信息145.2万人次,新登记出租21.08万套,还有更新和注销出租屋等情况。来广州的人员流动性相当大,所以需要持续常态化的登记管理。我们要摸清底数,将来的方向还是使居住证与享受公共服务挂钩,形成长效机制。至于三天内居住登记,这是省人大修订颁布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10条的要求,这不是广州的创新,不是广州的新政。《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出台的这个措施,旨在推行以居住证来管理流动人口。

对于去年媒体关注的专项行动,其实我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当时我们开会研究之后,在文件流转层面没有把握好,本来准备了一整套宣传方案(包括工作怎么开展、依据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其中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和市民支持什么,等等),结果我们文件流转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先挂上网,没有打招呼也没有开新闻发布会,造成一些误解和炒作。所以,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工作要做实,一定要认真,避免引起热议、引起不必要的炒作,而且误解成是广州的新政,其实不是,这是执行广东省人大颁布的,是依法依规来做的,所以工作没有做到家,我也表示歉意。

现在登记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大家也可以走走城中村,走走出租屋,看办居住证难不难,我是去了很多次,很容易的,也不收费。还可以通报一组数据,截止今年1月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工124.87万人,其中不是广州户籍的学生达62.76万人,占了学生总数的50.26%,也就是说有一半是外来人员的子女,这比2013年的人数增加了9.7万。这62.76万非广州户籍学生中,有31.51万人是在广州市的公办学校就读,也就是占了非广州户籍学生的50.2%,也是一半,这比2013年增加了9.42万人,可见广州在推进外来人员的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主持人: 发布会时间比预定延长15分钟。刚谢晓丹副市长用打击与防范结合、整治与长效机制结合、良法与善治结合、互联网+与政务结合,用这四个结合高度概括了自己分管的工作情况,条理非常清晰。答问环节中,晓丹副市长回答了街面见警率、环卫工人待遇、公安+城管试点情况、驾考模式改革、积分入户、司法系统人员流动、垃圾焚烧厂管理、立法法的修改、公共集体户操作细则、环保警察是否设立、垃圾收费改革、社会治安形势、打击电信诈骗、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共14个记者和网友的提问,答问坦诚直率、观点鲜明、内容非常翔实,新闻眼特别多,希望在座各位媒体朋友明天好好报道一下。再次感谢谢晓丹副市长,也感谢网友和媒体朋友,同时感谢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开通 线上线下共发力
原标题: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日前开通 消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