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倡议:拒吃野生动物可写入中小学教材

22.03.2020  11:23

除了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改变观念才能根除陋习”。近日,《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规定(草案)》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广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作出《关于推动移风易俗从文化思想根源杜绝滥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以文化人”,移风易俗。

野味缘何难禁?夸大野味效用,盲目追求“面子

目前对待野生动物还存在哪些问题?《建议》列举了几点。特别是传统饮食文化中,也推崇甚至夸大山珍野味的食用,至今我国的一些地区包括广州仍有以野生动物为食材的菜谱,许多人不加鉴别地全盘接受这些观念。由于缺少科学的认知,伪科学大行其道,不文明陋习也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

不仅如此,不少人还将食用、豢养野生动物或拥有野生动物制品看成身份显赫、地位尊贵的象征。人们对于彰显地位、身份、个人品味的盲目追求,也助长了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消费。

对滥食、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认识不足也是其中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包括2003年的“非典”在内,相当数量的新发传染病是源于野生动物。

如何移风易俗?建议出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计划

建议》指出,不改变人们的观念习俗,在利益驱动之下,极易导致滥食、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地下化”,出现反弹。因此,除了强制性的法律手段,还要从文化上做出努力,双管齐下,推动全社会移风易俗。

首先对传统文化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倡导“舌尖上的文明”,改变饮食误区和错误的价值观念。

在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推动野生动物繁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通过人工驯养、采用替代品等方式发展中医药产业。同时,倡导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建议》鼓励教育部门在学校中强制普及科学、健康、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的通识教育,将科学健康的饮食文化、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内容写入中小学教材,让科学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建议》提出,制订出台《广州市保护野生动物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对食用、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形成社会新风尚。

【记者】刘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