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第六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动人故事 知平凡人的不凡经历

24.12.2015  11:08
原标题:道德模范 似曾相识的邻居

  何红玉

  曹哲辉

  邬松君

  肖钢

  李天明

  “传递道德楷模的道德力量,感受道德模范精神风范。”昨晚,由广州市文明委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市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暨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记者专访5位道德模范,倾听他们的动人故事,聆听背后的伟大心灵。

   花都区民政局干部 何红玉

  癌症病人苦 过来人懂得

  2002年,何红玉被查出鼻咽癌,并已向淋巴转移,经过历时一年的6次化疗、35次放疗,“捡回了一条命”,“癌症病人在求生路上的痛苦,只有过来人才能懂。”2011年3月,何红玉自筹资金,成立了“广州市花都区365康乐家园”,为癌症病友提供无偿服务。

  “365康乐家园”成立之初,何红玉把自己的房子用作办公场所,又马不停蹄地跑到深圳、厦门、上海、湖南等地去“讨经”,在上海癌症康复学校学习抗癌知识和体能康复训练。今天,“365康乐家园”拥有309名会员,善名远播,平均每天有10个癌症患者慕名而至。

  “365康乐家园”的第一个会员是身患白血病的文仔,一个13岁的小男孩。第一次见到文仔是在医院走廊的加床上,他话语不多,精神憔悴,悲观消极。何红玉带领“365康乐家园”的义工们,一边给文仔及其家人“打气”,一边发动社会力量为文仔捐款,并联系相关医院。

  文仔妈妈当时说,等文仔病好了,就送给何阿姨做儿子。当文仔战胜病魔,一年半没见病情复发后,他一见到何红玉就会亲昵地叫上一声:“干妈”。

  自筹建以来,“365康乐家园”得到了花都区民政局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何红玉希望“365康乐家园”能填补社会公益里的一块空白。

   广州第二巴士公司驾驶员 曹哲辉

  社会环境好 破坏不答应

  “现在社会环境这么好,谁要来破坏它,对不起,我不答应。”曹哲辉是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126线路的一名驾驶员,多次赤手空拳拿下公交小偷,抢救急病晕倒乘客,仅2014年就连续两次荣获“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称号。他戏称自己是“抓小偷专业户”,抓小偷都抓出经验来了。

  2014年5月15日中午12时50分,曹哲辉驾车途经小坪立交公交站,一个高个子男青年站在车前门的投币处,既不投币、又不刷卡,恰好挡住了后面一位想上车的男乘客。而这位男乘客身后,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男青年正把“黑手”伸向前面乘客口袋里的手机。

  曹哲辉尽收眼底,当即起来大喝一声,一把就摁住了挡在最前面的高个子。偷手机的男青年当场惊得把手机丢在地上,但见同伙被抓又折回对曹哲辉拳脚相加,另一“看风”的同伙也闻声而至。此时,被偷手机的男乘客和另一名路过的公交司机挺身而出。随着路人和乘客纷纷上前,眼见形势不妙的小偷们夺路而逃,最后落下了高个子被曹哲辉紧紧逮住,成功转交警察处置。

  “妻子也劝过我,但抓贼是本能的反应,我不会顾虑这么多。”曹哲辉表示,歹徒团伙的报复隐忧不能阻挡自己的心。他说,自己个子小没机会当警察,可遇到为非作歹的行为,“壮年人不出手,难道让受害的弱者自己出手?

   广州市荔湾区公安分局警员 邬松君

  自己是代表 荣誉属团队

  从警16年以来,广州市荔湾区公安分局警员邬松君始终奋战在打击犯罪第一线,先后参与破获各类案件1656多宗,抓获嫌疑人1560多人。其中,2011年以来,他带领打“飞车”专业队打掉“飞车”团伙13个,刑事拘留嫌疑人123人,辖区“飞车”警情和立案数逐年下降,如2012年辖区“飞车”警情同比下降31.9%。

  “这是全社会发展进步的功劳,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邬松君谦虚地说。他形容,当年辖区内有着干不完的活,以飞车抢夺的恶性案件为例,屡见不鲜,而到今日却基本在荔湾区内绝迹。邬松君抱着感恩的心看待这一切“战果”。他说,每次重回家乡,便会因对比而有所感慨,“广州现在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真的好。

  邬松君曾参与侦破“4·20”西关休闲中心特大容留卖淫嫖娼案、“10·12”恩宁路特大赌博案、“11·21”桥中友好平台酒吧城特大容留吸毒案、“116”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5·06”海珠区南田路特大制贩毒窝点案等十余宗上级督办的涉黑涉毒专案。

  战功彪炳的他依旧谦虚,“自己是组织推出来的一个代表,荣誉属于团队。我会提醒自己,不能辜负警队的名声。

  “我的高考志愿全填了警察专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邬松君表示,从警是人生目标的实现,必然会把路走好。

   广州退休城管队员 肖钢

  支教累不累 用命去做的

  据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000万人,而广东省留守儿童达438万人。谁来给留守儿童的教育撑起一片天?

  在广州增城派潭镇灵山山区,广州退休城管队员肖钢花了9年时间,先后在派潭镇七境村、樟洞坑村、新高埔村等地创办课外学堂,自己累计掏钱20万元支教山区里的留守儿童。9年间,他帮助过上千名留守儿童,近1000名大学生来过他的学堂支教,肖钢也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好爸爸”。

  “我们每一个弱小的善举让孩子们穷在深山却有远亲和近友,让他们感受到了最真切的温情与关爱。”在“爱在灵山”的博客上,肖钢这样写道。坐在记者面前的肖钢皮肤黝黑,瘦削,穿着黑布鞋,一副山区农民的打扮,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推动社会的理想:“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

  时间倒流至10年前,退休后的肖钢在四川都江堰一个村子里遇到了几个小孩,在聊天过程中,有个小孩告诉他已经5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

  “我想到这些孩子的父母不远千里来到我们的城市搞建设,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们的孩子一些关心呢?”一个念头在肖钢心底悄然萌生:“我要替这些孩子的父母去关心他们。

  2007年1月5日,肖钢在自己租下的一座房子里,开设了灵山第一所课外学堂。山乡支教苦不苦,累不累?“头三年是用命去做的。

   广州地铁电动列车电气钳工 李天明

  沉闷技术活 精神有动力

  2000年毕业后进入广州地铁,35岁的李天明现任运营事业总部基地维修中心电子维修部二级(技师)电动列车电气钳工,主要从事地铁线网车辆、信号、机电等专业电子部件维修工作,是目前广州地铁最年轻的技师。

  自2000年加入运营总部原车辆中心,李天明先后在检修分部、大修分部及部件修分部工作,2005年5月至2010年3月任新成立的电子班工班长,全面负责地铁列车电子类部件维修。他带领精干团队刻苦钻研,成功迈出广州地铁电子板件自主维修第一步,为公司节约运营成本作出了突出贡献。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地铁大发展的平台。”李天明表示,搞技术在旁人眼中是一件沉闷的事情,全赖家庭的支持及攻关后的成就感构筑起精神上的动力来源。

  因成绩突出,李天明曾获2010年 “广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 、2015年全国“最美青工”等荣誉称号。

  李天明不忘带领电子维修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借此回报社会。他利用周末时间,先后6次深入萝岗社区、黄麻社区和芳和花园社区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2013年至今,团队共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磁炉、电风扇等各类型家用电器200余件。(何道岚 曹景荣  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