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广州市道德模范肖鑫和:单车一骑25年 八旬教授捐款近70万元

03.01.2022  10:51

大洋网讯 84岁的退休教授肖和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一位人所共知的“抠门教授”,在食堂的餐标从来不会超过7元,45元买的自行车修修补补骑了25年……但是,2020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收到一笔20万元捐款,就是来自这位“抠门教授”。他对自己“锱铢必较”,对他人却“慷慨大方”,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学校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捐款19次,总额近70万元。

肖鑫和

抠门教授”的大手笔,是一根接力棒

肖鑫和的“抠门”是出了名的。他常年在饭堂吃饭,一顿饭不超7元,就连衬衫和短裤,除非迫不得已,不轻易换新。平日里,肖鑫和踩着单车,在校园里穿梭。这辆自行车略带锈斑,是他用45元买下的二手货,“用了25年”。

对自己“”到极致,对别人却豪爽大方。肖鑫和省吃俭用,把自己多年来的课酬、看病的诊金以及存在银行的利息,加上退休工资的6%,定期拿出来作为助学基金捐赠给广州中医药大学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总额达到677390元。肖鑫和对金钱看得很淡,“如果钱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总比放在柜子里好得多”。

不仅自己捐款,肖鑫和还常在外头跑动,发动社会企业和个人向学校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捐款,迄今由他发动的捐赠总额已达762566.32元。

故事的开头要追溯至大半个世纪前。1959年,肖鑫和进入广州中医学院学习,是学校的第四届学生。当时学校建设刚起步,校园里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饭堂、教室、大礼堂都在简陋的竹棚大平房里。“起初,学校生活特别好,鸡粥、蛋糕、肉包、鱼……伙食国家全包。但是过了几个月,经济困难导致我们只能吃小球藻、米饭、甘蔗渣,有些同学水肿了,常常吃不饱。”回忆起刚入学的往事,肖鑫和不由得感慨,“还好,那个艰苦的时期很快过去了。回想起来,现在我们很幸福,应该好好珍惜。

走过艰苦岁月的他,懂得厉行节约、回报社会,这也是他坚持捐资助学,为贫困学生解决困难的初衷。捐助了多名学生,肖鑫和从来没有与学生见过面。他说没必要,因为在答应捐助的那一刻,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中医达人,把青春献给祖国

在中医医学生涯中把医疗、教学和科研这三者融为一体是肖鑫和少年时的志向,他亦用一生践行。

肖鑫和在广州中医学院读书期间,兄长每个月给他1元购买生活用品,多亏了政府提供伙食费,才顺利读完大学。“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国家、政府、母校、老师给予的,我必须尽心、尽责、尽力回报。”这是肖鑫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大学毕业后,肖鑫和被分配到原广东省卫生厅慢病处,报到后立即去肇庆地区新兴县开展工作,这一去就是19年。19年后,由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研室的师资需要,他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专注教学和临床工作。直到退休后还坚持出诊,奋战在医疗一线,如今84岁高龄的肖老坚持每天花半天时间出诊,日均接诊6个病人。

原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肖鑫和却选择“折腾”,把每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出诊,有时在老年大学上养生课,有时出差到外讲课。总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忙碌是他对抗衰老一种“解药”,“如果不工作,赋闲在家,很多病就会找上门”。

在肖鑫和的价值序列里,人生的意义是“奉献、学习、奋斗、健康与快乐”。他记得,中学时期,爱国民主人士、著名教育家王鼎新曾担任校长,为他写下毕业励言,“把你的青春献给祖国吧!鑫和同学留念。”只是,那时的他没想到,这一句话会对自己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自从‘广州中医学院’改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之后,学校发展越来越快了。”他表示,学校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附属医院新修扩建,大学城校区初具规模,很多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师资队伍持续扩大。

我用半辈子亲历、见证了学校和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还将一直奋斗到生命的尽头。”肖鑫和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