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广州年初降雪原因可追溯到北极
原标题:如果不想失去选择的权利,请重视这貌似不起眼的温度变化!——《危险温度》与你我有关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片来自互联网
广州下雪了,这是今年初各大网站、微信朋友圈上最受关注的消息之一,与广州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降雪相伴的,是去年底到今年初,全国数百个城市最低气温刷新历史记录,北京最低气温-17度,创30年来最低;杭州城区低于-9度,直逼1969年历史最低值……许多人并不了解,这次剧烈降温其实与北极持续升温有关。不仅如此,2008年中国南方冰灾、2014年美国遭遇20年来最强寒流,包括北半球近年来暴风雪极端天气频发,其实都可以追溯到万里之外的北极。
科学家研究证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自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的范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而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地区遭遇的冬季极寒天气就越多。目前来看,亚洲东部地区冬季的极端天气与北极气温升高的联系是最紧密的。
发生在北极的变化当然不止是海冰范围缩小。科学家们的测算显示,如果平均分配1990年左右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量,地球上每个人大概可以获得几千升冰川融水;但是20年以后,这个数字变为了4.5万升。很显然,北极陆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
冰川融化已经给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胁。按目前的速度测算,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大约0.6米,像“印度洋明珠”马尔代夫,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横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基里巴斯等岛国,都可能完全消失。
此外,荒凉的北极苔原开始变绿,由苔藓、地衣和浆果植物构成的北极苔原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丛和北方森林;越来越多曾经只存在于温暖地带的动植物开始出现在北极;北极食物链的霸主北极熊,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开始吃老鼠、驯鹿、甚至是它们的同类。科学家甚至担心北极熊生活环境的变化,要远快于其适应环境的速度。
然而,与北极变化相伴的,却是微小到几乎不起眼的温度变化。监测数据显示,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85℃,相比全球平均水平,北极地区升温的幅度要更显著,也就是大约2℃。但就是这看起来不起眼的温度变化,却是北极近几十年来这诸多剧变的直接原因。
时至今日,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极端天气和气候变暖之间确实具有关联性,而人类活动,又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015年12月,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经过艰难地谈判,在巴黎通过了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就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达成共识。但现实的挑战,远比达成协定要复杂得多。
生态系统有其固有的巨大惯性,气候变化一旦达到临界点,即便温度不再继续升高,气候变化也会自行发生。如果任由气候继续变暖而无动于衷,那么人类终有面临无可选择的境地的一天。分歧可以有,争论也可以继续,但要想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选择更环保、更绿色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已经无需置疑。
(财经频道八集电视纪录片《北极,北极!》,将于4月22日—4月29日每晚9点15分首播,当晚23点档,次日12点30分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