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立改】广州年底前将完成24个拥堵点位片区微改造
广州交警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分析研判交通数据。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大洋网讯 交通拥堵逐渐成为一些城市的“心病”,不仅影响市民幸福感,严重的还会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广州作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驾驶人510万人,日均出行量超500万辆次,道路总里程1.4万公里,交通出行需求巨大,部分区域、节点存在交通瓶颈,高峰期会出现拥堵情况。
治理道路交通拥堵有何良方?从全市道路一张网角度出发,弥补结构性缺失的道路,完善路网结构;建立滚动开展微观交通拥堵点治理改善的工作机制,按年度排查城区常发交通拥堵点,研究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深入开展交通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探索城市交通安全“网格化精细管理+大数据精准治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大加强交通治堵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烈日下交警在广州大源中路执勤。
立行立改
快捷改造:未来洲头咀半小时到南站
芳村大道是广州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作为广州市区连接番禺、广州南站及南沙的主要通道,由于目前其运行车速和通行效率较低,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衔接不畅。芳村地区的路网密度低,道路通行条件差,也制约了区域的发展。
住在洲头咀附近,经常开车去往广州南站或者黄埔万科的市民钟静敏说,“由于洲头咀隧道到南站这段路红绿灯较多,且车多拥堵,在正常路况下,全程一般约需50分钟,所以我十分期待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的早日完工。”
“由于整个城市扩张速度比一些道路交通供给速度要快很多,所以我们会有区域性、节点性的拥堵。”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朝文称,承载区域内部或者城市内部之间的骨架网络即为快捷路系统。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是为了完善南沙、广州南站到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的一个主干路网快捷化项目。未来车主可以通过洲头咀隧道,连接上东新高速,往南可以前往广州南站地区和南沙,目前洲头咀隧道已和内环路系统连接。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广州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工程北起洲头咀隧道,终点接东新高速收费站,全长约5公里。鹤洞大桥以北段为双向8车道,以南段为双向10车道。该工程力争于9月30日实现通车目标,预计建成通车后,车行时速可从目前的20km提升至30km,届时从洲头咀到广州南站车程从50分钟缩短至半小时。
微创手术:上半年12点位完成改造
在恒福路淘金北路口,由于淘金北路是附近区域唯一一条具备东西双向交通转换能力的路径,以往只有一条车道承担左右转功能情况下,出行高峰期常导致车流排队到达南侧铁路桥,造成道路缓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求,广州交警尝试对淘金北路采取“借道左转”措施。该项措施运行至今,第三方数据显示平均时速提高了4公里,南进口平均延误较4月下降了14.2%。
如果说新建、增加道路对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传统大开大合手术式”的改造,那么交通微改造则是“微创手术”。相比大建大拆,交通微改造主要从细微处入手,比如优化交通标志线,增设智慧交通信号灯等,投入少、改动小,效果却显而易见。
近年来,随着智慧交通技术的发展,广州先后实施了人民桥潮汐可变车道、解放北高架潮汐可变车道等措施,在不进行道路拓宽改造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智能控制手段,大幅提升了现有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统计,从2011年至2018年,广州通过微改造措施治理和改善了超过100个主要的交通拥堵片区和节点。而今年,通过初步梳理,全市将加快推进至少24个交通拥堵点位、片区的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工作,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施工。
德政豪贤路口、海文海月路口实施“对角斑马线”措施;海印桥东往北方向与西往南方向上桥匝道合流路段试行交替通行;环市东路东往西方向动物园南门对出路段增加出口道;广汕路银河园对出路段封闭路口快捷化改造……今年上半年,广州已在12个点位完成“双微改造”工作。
啃硬骨头:交警两天吃三盒润喉片
7月26日上午9时,烈日下,广州交警白云一大队联勤中队中队长林警官身着制服,站在大源中路大源东路路口,吹着哨子疏导途经的车流。由于常年喊指令、吹哨子,他嗓子沙哑,随身携带润喉药片,“两天(吃)三盒”。
林警官所在的辖区太和地区,包括大源村等重点路段,辖区面积320平方公里,道路里程277余公里,是广州市物流快递的集散地,货车流量较大,交通压力大。作为广州市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交会处,多方向的车流在这里交织,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堵死。
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林警官到岗后,首先对辖区路段进行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辖区里的一个沙桶、一个坑都不放过。“结合夏天辖区群众出行的需求和特点,晚高峰出现在19时以后,我们的警力安排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在林警官和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太和辖区近年的交通事故发案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除了白云区大源村,今年广州还打响了白云新城片区、人民南周边的交通综合治理攻坚战,创新采取“智慧广州”模式引领精准治理,累计出动警力3.2万人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6万宗,总警情同比大幅下降21%。
其中,在人民南周边地区整治过程中,由区政府牵头成立专班,抽调精锐力量组成三支联勤执法队伍,通过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力度和频度上下功夫,做到执法一次解决一批问题。数据表明,人民南周边交通秩序持续好转,拥堵、警情指数大幅下降。今年以来,人民南地区(越秀片区)高德拥堵指数同比下降5.46%、平均车速同比上升13%,乱停放警情同比下降近25.93%;人民南地区(荔湾片区)事故警情同比下降35.43%,乱停放警情同比下降9.20%。
智慧管理:大数据分析调整信号灯时长
路网中,有多少车在运行,运行规律如何?人有哪些交通行为?对广州交警科技信息处民警罗警官来说,每天和海量交通数据打交道,就如同医生通过检查诊断病情一般,精准感知要素后进行二次分析研判,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罗警官举例说,交警部门通过系统数据挖掘诊断失衡路口。“像海珠区宝岗南华路口,受路侧停车和非机动车的影响,单向双车道的南华路东往西方向较拥堵,其他方向车流则较少,原本90秒的通行时间中60秒后车流稀少,我们将信号灯配时转换为45秒+45秒,这样车流更紧凑,通行效率更高。”
这仅是运用智慧管理疏导城市交通的一个缩影。今年初,升级改造完成的广州交警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正式启用。交警部门创新推出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和“125”工作机制,探索城市交通安全“网格化精细管理+大数据精准治理”模式。
目前,“管理平台”汇聚全市1500万个城市管理信息数据,实现人、车、路、企业、环境等200多万个交通元素数据与城市管理信息数据的深度融合、共享互通。同时,划分出650个交通安全专业网格,组织6300名由警、保、民、企、村等力量组成的专业网格员,每日开展交通巡查、隐患排查等18项网格化管理工作。
而大数据可以让勤务安排更加合理高效。在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态势监测预警”屏幕上,呈现着上个月天河区发生交通事故的热敏图——颜色越亮,该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就越多。根据交通事故热敏图,广州交警可以将拖车及警力提前布设到事故多发点路段,从而达到快速处置、快速疏导的效果。
数据显示,广州交警一线民警日均巡逻管控里程上升15%,事故处理时长缩短23%。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州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羊城铁骑已发展成集排堵保畅、隐患治理、事故快处等7大功能于一体的尖兵力量,高密度开展巡逻防控,日均巡逻总里程超4万公里。今年以来,羊城铁骑处理轻微事故5.3万宗,因现场处置不及时引发二次事故“零发生”。
从智能到智慧,科技让城市交通管理更加精细。如今,在历史数据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广州交警正尝试对路网进行拥堵溯源分析。“路网塞了,拥堵的源头在哪里,时间、空间上是怎样演变的,这些都是我们想知道的。”罗警官说,将来,交警部门通过叠加多周期的数据,得到普遍性规律,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前管控,均衡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做精做细
交通治理“不添堵”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难处。交通拥堵,即是一例。但近年来,身为超大城市的广州,在各类拥堵排行榜单上,排名呈逐步下降之势。
这是怎么做到的?“精细”二字,相当给力。
精细,来自“智慧”。在城市交通这一场景中,人流、车流等都可以被数据化。而实践早已证明,强化互联网思维,挖掘、用好数据资源,可以带来惊人的效果。广州治堵就是如此,通过数据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动态化预警研判等,优化交通运行。比如在广州一些路段,“互联网+信号灯”带给群众一路绿灯的体验,这正是广州综合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生动案例,正是广州智慧交通的一个缩影。
精细,源于管理。交通路网运行是一盘大棋。要下好这盘棋,绣花功夫至关重要。近年来,广州狠抓网格化管理,划分交通专业网格,将全市路网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对一些交通拥堵“黑点”,从细微之处入手,实施“微改造”,改动小、成本低、见效快;在治理交通违法上,突出精准、“滴灌”……凡此种种,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秩序效果明显。
交通管理是一门科学。广州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着力破解拥堵,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广州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在智能化上下功夫,在精细化上挖潜力,不断提升交通治理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也为老城市、大城市破解交通拥堵问题积累更多有益经验。
(广州日报评论员夏振彬)
基层声音
新中国大厦档口主易伟斌
五类车少了 开车出行省时省力
新中国大厦档口主易伟斌
从打工到自己创业,我在十三行这附近有七八年的时间。以前这里车水马龙、人车货物到处都是。一年多前,周边共享单车、五类车很多,现在比较少见。举个例子,之前开车从大厦一楼十三行路去到人民路上需要等半个小时,现在只用几分钟,对我们来说真的方便太多了。
新中国大厦采购商游佳欣
以前进货得提前一天 现在当天就能回家
新中国大厦采购商游佳欣
我是做服装生意的,这么多年一直在十三行进货。政府部门挺给力的,近年来这里有了看得见的变化:以往来进货,我得提前一天到广州,赶第二天的早市,现在可以当天来回了。之前人民南周边人流多,占道经营的也不少,来进一次货就跟“打仗”似的,人很疲惫。现在交通有了大变化,畅通了许多,经营环境及服务都有升级,采购完将货物交给物流,我就能轻松返家了。
白云区大源村村民崔进金
自从有了交通劝导站 交通秩序好了很多
白云区大源村村民崔进金
我来广州在大源村住了5年,因为做电商,经常要开车经过大源东路大源中路路口,头两年这里特别堵。现在交通秩序好了很多,整条路都很畅通,每天都能看到执勤交警、交通标志线也有了,自从有了劝导站,村民们逐渐遵守交通规则,出行环境变化挺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张露通讯员交通宣、交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