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国际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
近日,《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由市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其中提出,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阶段性目标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突破1.5万亿元,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等5个超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以上;全市市属院士(含双聘)达到35人、千人计划专家突破300人、留学归国人员达到8.7万人;科技服务业实现收入1200亿元,输出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突破500亿元。
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其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配置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强化广州国家创新中心城市优势,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广州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要充分发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空间布局交叠、创新资源交汇、政策措施互补的优势,形成创新、开放、改革的系统叠加效应,打造联动发展的创新格局。
创新产业方面,着眼未来发展,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筹划布局,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到2020年末建设10家诺奖创新中心
《行动计划》注重基础研究,提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行动。集中力量把体现国家战略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研究中心、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各方面创新资源聚集到广州,争取建设能够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并跑、领跑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到2020年末,力争筹建国家实验室1家、建成广东省实验室3家;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建设诺奖创新中心10家,世界一流大学2所。
支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广州科技教育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发挥香港基础研究和国际化环境优势,大力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建设。
科技产业创新主体培育方面,至202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0%。
《行动计划》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共建共享行动。到2020年末,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8家,国家级孵化器41家。
重点打造珠江两岸创新带和广州科技创新走廊,以“一区多园”模式统筹全市各类科技园区,形成“多点支撑”“多区联动”的创新发展格局。在广州国家高新区“一区五园”基础上,积极争取将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纳入国家高新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