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强制戒毒所警察:说不担心被传染肯定是假话

02.12.2014  11:11
广州强制戒毒所警察:说不担心被传染肯定是假话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江鑫松便掌握了每名戒毒人员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

广州市司法局强制戒毒所里的这群警察,每天都要和那些身患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打交道

在广州市司法局强制戒毒所,有这样一群警察,他们常年工作在七米高的大墙内,三班轮值,工作对象都是那些有着轻微违法行为的吸毒人员……这样一群警察,像医生、像父母、像老师,呵护、管教、挽救着这些“迷途羔羊”重返社会、重回家庭。

刘耕、江鑫松,就是广州市司法局近2000名强制隔离戒毒警察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戒毒所医院院长,刘耕每天都要和这些吸毒人员打交道。吸毒人员一般都患有几种传染病,用刘耕的话说:“不担心传染肯定是假话,但这是一份工作,一份职责!

江鑫松,是戒毒大队中队长,每天都要与吸毒人员零距离接触,受感染的几率极高,然而,他一干,就是20年!

正是这样一群警察,用他们的细心管教,让吸毒人员脱瘾戒毒;正是这样一群警察,用他们无私奉献,确保了广州社会一份平安。”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善积如是说。

■新快报记者 刘子珩 郭晓燕

疫区

有时恐惧并不来源于无知,最折磨人的惶恐也许是始终挥之不去的隐忧。

自2013年12月他所在的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戒毒所转型专门收治患有传染疾病的戒毒人员以来,江鑫松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面对这种隐忧。

由于吸毒、染病,他们中很多人的亲属已敬而远之,每周四的探访日,有时还会遭遇“没生意”。绝望的戒毒人员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扬言要“咬他们一口”,或是要用牙刷刺死同仓的室友。更平常的是,内部不时发生的打架事件,都有导致戒毒所警察染病的风险。

江鑫松是戒毒所二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在这里工作已有20年。去年12月12日前,他还在一大队工作时,得知二大队将有变化,要接收松洲戒毒所的传染病专管大队全体强戒人员。

他面临一个选择,如果提前申请,自己可以不去二大队。但最终,他没有这么做。事实上,当时听到风声后,所里警察都不愿意在二大队工作。他们都知道新的调整是有危险性的,甚至是随时都会染上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大家开玩笑,把二大队戏称为“疫区”。

但这份工作总要有人来做。”就这个简单的理由,江鑫松成了二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但你问我是不是完全不怕,我诚实地告诉你,不是,心里始终有点阴影。

说着,江鑫松突然兴奋地抽出手机哈哈大笑地给记者看,“这条短信我一辈子都要保留。”那是今年8月,他去义务献血,血站给他发的短信,“你的血液检测合格……

这像一个救命符,让他安心,他一直担心自己有没有被传染上,但又不敢去医院检查,“如果这个短信是,你的血液经检测为不合格,那完蛋了。

32小时

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戒毒所去年开始收治传染病吸毒人员,收治之初有131人。目前,这个戒毒所还有88人,其中59%是广西户籍的,其中灵山地区的又占41%。老乡带老乡吸毒,造成了同一地区的吸毒人员集中,同村甚至亲兄弟,都被关押在这里。

戒毒所警察的工作时间不同于一般职业。在那里,警察从第一天8:30开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16:30下班,整整32小时;卫生所则要求24小时待命,夜里要保证有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值班。有时突发情况,更是要打乱正常工作。

刘耕还记得,一次自己和江鑫松坐班车到了西场,江突然说“大队,还有一个事放心不下”,要回去再做工作,于是坐公共汽车又回了戒毒所。直到夜里9点还打电话问刘耕,病人发病怎么办。

第一次给他们戴手铐,我双手发抖

除了工作强度变大,学习戒毒所管理的经验,以及摸索特殊戒毒人员的管理方式,这些都要从零开始。而所有警察的心理压力,也需要一步步化解。最主要的就是学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明白什么情况会传染上,什么情况没有危险。心里有数,才能更好地工作。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工作又是另一回事。像江鑫松这样工作多年的老警察也用了两三个月才总算是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他记得第一次给这些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戴手铐时,双手发抖得厉害,半天都没能顺利完成这个平时再熟练不过的动作。

直到今天,除了在某医院当医生的妻子,江鑫松并没有把自己真实工作告诉儿子和家人,“如果有一天老师布置的作文是‘我的爸爸’,他只会知道,自己有一个帮助别人戒除毒瘾的爸爸而已。

也正因为这些戒毒人员的特殊性,在这里,戒毒人员和警察之间不是单纯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严厉的管制被施以关怀的方式取代,尽可能让戒毒人员感到虽然身患重病,但还是有人关心自己。

而戒毒所医院也由于面对了新的局面,要重新应对适应。自院长刘耕以下,医务人员不断补充相关知识,2名医生还专门前往了市某传染病医院学习了3个月。

他们也挺可怜的,都是有故事的人

第一批转来的强制戒毒人员有131个,由于很多转过来的人,并不清楚自己是感染了传染疾病才被送来这里的,所以江鑫松除了要找他们逐一聊天外,更艰巨的任务是“告知”。

近一年时间里,他看到了很多戒毒人员瞬间陷入绝望的转变,仿佛“死神来了”。

那一幕真的只有摄像机才能展示,言语无法形容,你会从他们脸上看到难以形容的恐怖。然后就是一个大男人哭得捶胸顿足,甚至有人开始砸桌椅。

这些人的不稳定情绪对江和他的同事们而言都是一个威胁。于是戒毒所的警察们还需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开导、缓解他们的情绪,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比如“有个戒毒人员说想看小说,我马上从网上买了一套《七剑下天山》给他看。”江说,“其实他们也挺可怜的,都是有故事的人。

很多故事都让江鑫松感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年轻的戒毒情侣,男的来到这里才知道自己感染了传染病,他请求江帮忙检查女朋友是否也感染了,“如果她没事,我就坚决和她分手,如果她也感染了,我就要大婚了。

江鑫松至今还记得他说那话时装得痞痞的,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当知道女朋友没有感染时,沉默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