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南粤“最珠江碧道” 近120公里已建成

27.04.2020  18:03

大洋网讯 在生物岛沿着江边道慢跑,在东山湖踏着蜿蜒的碧道观景、在花都湖顺着新落成的碧道骑行……越来越多美观实用的碧道已经呈现在市民眼前,成为人民锻炼休闲、亲近自然的新去处!4月27日,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了解到碧道建设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门河、东山湖、生物岛、花都湖、车陂涌、增江、海珠湿地、流溪河等省、市级试点碧道近120公里。接下来广州将着力打造南粤“最珠江碧道”,逐步推进1506公里碧道建设,塑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

探索碧道试点经验 全球最知名团队做规划

广州市政府已将“推动落实省‘万里碧道’工程”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3月出台的《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落实了碧道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任务、资金渠道等,为广州未来五年碧道建设提供了具体遵循,提出了建设1506公里碧道的目标。

为确保广州碧道规划的“高标准高起点”,广州邀请全球最知名的规划设计咨询团队AECOM公司和精通本地规划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参与碧道规划前期工作,既立足本地又放眼国际,同时积极参与示范点技术咨询,积极推进市、区碧道规划编制工作。针对广府文化特点,提出“水清岸绿、广府生活、三道一带、缝合城市、新旧共生、赏粤四季、绣花功夫、永续利用、经济适用、共同缔造”的“广州碧道十条”行动准则,为编制《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广州市碧道建设技术指引》,推动碧道建设在全市开花结果奠定坚实基础。

碧道总体布局图

广州碧道建设注重“粤府特色、珠水魅力

全市已建成蕉门河、东山湖、生物岛、花都湖、车陂涌、增江、海珠湿地、流溪河等省、市级试点碧道近120公里,一条条各具特色的碧道成为市民休闲锻炼、赏景游湖的新去处。2020年,广州将按照省委关于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的工作部署,计划建设碧道300公里以上,以“理想水生活”的理念和“广州碧道十条”行动准则,重点建设碧道骨干网。同时完成广州市碧道规划和配套文件编制工作,开展碧道相关课题研究,通过碧道建设辅助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州发挥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实现城市建设质量及人居环境福祉提升。

广州拥有“山水城田海”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碧道建设也紧紧依托广州北树南网水系格局,特别是结合坐拥珠江广州段区位优势和水系特点,着力打造南粤“最珠江碧道”,犹如给珠江穿织上生机盎然的绸带。按照广州北部、中部、南部不同的自然禀赋及区域特点,逐步推进1506公里碧道建设,塑造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

其中,北部山水型碧道计划建设576公里,山环水抱、生态碧网,融合周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风景秀丽,成为郊游好去处;中部现代都市碧道计划建设550公里,都市宜居、先锋水岸,荟萃人文景观,展现广州国际大都市形象;南部水乡型碧道区计划建设380公里,广府水乡、滨海风情,恢复城市水系“弹性”,打造生态感潮河网。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湖岸线和生态驳岸,恢复自然浅滩,营造各种亲水、观水、玩水的滨水体验空间,形成极具粤府特色、珠水魅力的碧道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逐步逐年提升碧道品质

细心的市民发现,广州已经建成的碧道不少是在原先绿道、游园径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来。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永续利用、经济适用’正是广州碧道特色之一。”

广州坚持因地制宜,统筹相关规划建设,在原有绿道及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坚决“不人为生硬裁弯取直”,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坚持绣花功夫、逐年推进,在基于已有735公里滨水绿道基础上,开展碧道建设,优先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质环境,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人们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再根据各区实际和财力,逐步逐年提升碧道品质、完善碧道功能,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样板”。如二沙岛、新河浦涌碧道示范段项目,通过已建的东山湖公园碧道,与拟建的新河浦涌碧道、东濠涌碧道连通,推进河、涌、湖水系互联互通,盘活老城公共空间,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生活圈,实现云山珠水共逍遥,示范水清岸绿、三道一带的最文体生活;临江大道碧道示范段在高品质滨江绿地内打造了广州市第一条面向市民开放的碧道缓跑径,示范新旧共生、粤赏四季的最艺术生活。

此外,广州将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与景观、历史人文相融合,把碧道建设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倒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助力综合城市功能提升。如海珠区阅江路碧道,串联周边水博苑、会展公园等特色节点,服务好会展区、互联网聚集区、总部商务区的功能需求,增加防洪、治涝、海绵、治水等科普展示点,以线串点、以线带面,推动沿线功能升级,建设湾区国际品质水岸,示范缝合城市、适老适幼的最都市生活;生物岛碧道示范段拟建设范围2公里,建设海绵绿地、完善配套服务,打造魅力水岸,示范共同缔造、经济适用的最创新生活。

广州碧道各具特色:

蕉门河碧道

南沙凤凰湖、蕉门河试点:

都市型碧道,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生活圈。坚持对标国际,高起点建设都市型碧道示范,营造适老适幼、面向全人群的多元滨水空间,塑造新旧共生、赏粤四季的魅力水岸。活化原有采石场打造成水岸公园,利用连通渠、涵洞等与蕉门河及周边河涌贯通,形成具有调蓄功能的水利设施,水质可达Ⅲ类水标准。

东山湖碧道

越秀东山湖环湖碧道试点:

都市型碧道,通过对湖底淤泥进行原位消解、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下生物等纯生态方式,重塑河湖水下生态系统,解决了现状富营养化问题,以建设“东湖六景”全面提升水岸空间品质,为市民提供全新的休闲游赏空间。

增江碧道

增江碧道试点:

建设城镇型碧道,塑造河清鱼游、有游有赏的碧道公园。以增江画廊为背景蓝图,通过绿道游线、慢行游线、水上游线三道交通体系打通沿江堵点,整合沿岸天然林带,生态田园风光,古朴村落景点等元素,打造“一江两岸”全域旅游。

据了解,增江碧道试点项目于2019年9月开工,活力银滩、生态湿地、政务中心广场等主要节点已完成,目前工程形象进度约95%,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政务中心广场已开放,活力银滩和生态湿地预计五一开放。五一期间新建的增江碧道项目会陆续开放给市民体验。

花都湖碧道

花都区花都湖碧道试点:

城镇型碧道,利用原有采石场形成的水坑开展碧道,全面提升河湖水质,打造具有花都本土特色的水文化景观带和风光带。

海珠湖碧道

海珠区海珠湿地碧道试点:

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修复河湖自然生境。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修复河湖自然生境为重点,构建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型碧道。建设垛基果林湿地,新增浅水湿地觅食区10.5公顷,延伸水上碧道游线800米,修复潮间带鸟类栖息地、鱼类栖息地、昆虫栖息地等3类自然生境,激活湿地活力。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娟 通讯员 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