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修炼“内功”再创新局
大洋网讯 广东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持广州等开展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过程中,广州该如何找准定位、乘势而为?如何修炼“内功”,再创新局?
本期圆桌会,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Ben Derudder)、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国强、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总经济师韩流柱一起,就广州营商环境继续讨论。
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从广州来看,要“往上靠”,而不是“往下靠”,要向港澳的营商环境看齐,要尽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负面清单等相关政策的落地,还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
——张立群
广州要与其他城市密切合作,在治理层级方面上升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在自身现有的基础优势上集中发展自己的强势产业,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形成互补。
——本·德拉德
未来广东省内的城市专业化分工将会更加明确,城市功能互补性将会不断增强。要在更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接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在协同发展中释放合力。 ——倪鹏飞
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安商,是城市发展的一体两面,相互依托、互为因果。优化营商环境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重要工作,招商安商是“永不完工”的重要工程。
——柳立子
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降成本与便利化的关系,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切实为企业减负,比如协调广州港口岸推动降本增效,推动降低货物港务费等口岸相关收费。
——林国强
广州在全国全省率先推出了“国库(退税)业务全流程无纸化”“云缴税(费)”“车购税全程电子化办税办证”等八项经验做法,在“推行‘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等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越秀区实现企业开办最快一天”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韩流柱
1 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主持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广州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机遇?广州该如何在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积极作为?
倪鹏飞:大湾区内城市整体发展都相对成熟,不仅有香港、广州和深圳起到带动作用,其他城市也能同步协调发展,带动大湾区的整体发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也是广州的城市优势,很多企业都希望在湾区内经商。与三大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人口、面积等数量规模指标上基础较好,但人均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其他三个湾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因此,在大湾区内,广州如何与量级相近的香港、深圳协调好关系,明确好基于各自比较优势的发展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未来广东省内的城市专业化分工将会更加明确,城市功能互补性将会不断增强。要在更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接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在协同发展中释放合力。如广州的突出优势是腹地广阔,联系内地方便;深圳的突出优势是创新活跃,金融科技发达;香港的突出优势是开放程度高,参与全球化的经验丰富;澳门的突出优势是与葡语国家经贸往来中的平台作用凸显。要整合好四个中心城市以及其他城市的各自优势,强化产业协作和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多方共赢、共同进步。
本·德拉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符合全球发展的趋势,也是决策者前瞻性政策的典范。广州应该从中找准定位,并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合作。因为在过往发达地区多中心特大区域的案例中,各个城市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互补的经济功能,且主要城市间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连接,主城和新城之间还有良好的治理协调。
广州需要与其他城市密切合作,在治理层级方面上升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在自身现有的基础优势上集中发展自己的强势产业,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形成互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会更加繁荣。
一方面,广州要注重基础设施及各要素交流连接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是首要决定因素,区域内城市之间要实现非常畅通的连接。此外,人才、企业交流等各个要素也要实现连接。另一方面,要注重治理框架研究。区域内需要建立更高层次的治理机制,为共同的目标服务,城市相互间应遵循同一个战略框架,共同发挥集聚优势。
张立群:融入大湾区发展,关键就是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从广州来看,要“往上靠”,而不是“往下靠”,要向港澳的营商环境看齐,要尽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负面清单等相关政策的落地,还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
总的来看,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还应该加快步伐。为此,要特别注重提升政府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这涉及市场开放、公平有序竞争的程度,也涉及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实际效果。这些方面应该下大功夫,而且要持之以恒,最好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作为一种督促机制,但指标体系要尽量设计得合理。
主持人:广州政府部门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效果如何?
林国强:根据部署,广州市商务局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主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大力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对外商投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全程网上备案,使企业备案材料比审批时减少90%以上。
优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采取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订单式服务”。为重点企业的并购、增资、重组、改制、上市等重大事项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创新外资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出台了首个市本级招商专项政策,梳理涉及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1+1+N”重点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等。
优化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规划建设18大业务功能模块,基本涵盖国际贸易全流程,广泛服务各类型国际贸易企业。
韩流柱:作为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试点单位,广州税务为贯彻落实好上级税务机关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将其列入2019年广州税务系统四大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把手”工程去抓、去落实。
近年来,广州税务在提升纳税服务便利化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在全国全省率先推出了“国库(退税)业务全流程无纸化”“云缴税(费)”“车购税全程电子化办税办证”等八项经验做法;在“推行‘区块链’电子发票试点”等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政府部门联合推出“越秀区实现企业开办最快一天”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2018年,“一键申报出口退税,助力企业‘加速跑’”等三项便民办税举措获评为“2018年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
3 招商安商“永不完工” 引进来也要留得住发展得好
主持人:具体来说,广州在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好企业降成本与便利化的关系?
柳立子:要处理好降成本和便利化的关系。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商事制度改革的后置审批事项,放宽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建立多部门共享的大数据信息采集、共享和合作应用机制,在提升广州商事登记办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的同时,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市场监管模式。
其次,应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整合归并审批流程,每个环节由一个牵头部门负责。采取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同步审批等审批模式。对政府投资项目试行容缺受理、函注先行,建立快速推进机制。
第三,需要培育企业与社会公众诚信意识,营造褒扬守信的良好氛围,创新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执行方式,推动小投资者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自身权利。
第四,可以简并优化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申报表,较大幅度精简表单填表,缩减纳税人申报纳税准备时间。加强源头控管,提高对税收基础信息数据和动态变化的综合分析和预测研判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预警功能和财政决策服务。
林国强: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降成本与便利化的关系。在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切实为企业减负,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比如协调广州港口岸推动降本增效,推动降低货物港务费等口岸相关收费。2018年,3项口岸降费措施为企业减负约1.4亿元。
主持人:在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好招商与安商的关系、“亲”与“清”的关系?
柳立子: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安商,是城市发展的一体两面,相互依托、互为因果。优化营商环境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重要工作,招商安商是“永不完工”的重要工程。
对于引进和落户的企业主动热情服务,以诚信形象和高效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宣讲的政策一定要落实,真正真心了解落户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属于政府职能服务范围内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只有企业发展得好,形成口碑传播效应,才能吸引更多企业钟情于广州、投资于广州,让广州真正成为企业感受满意的创业热土和开放高地。海珠区投资促进局探索实施的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就是很好的例证,目前该制度被列入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的《民营经济十条》, 并获全省推广。
林国强:对于招商与安商的关系,既要引进来,也要确保留得住,发展得好,做好企业从引入到从事生产经营全流程服务。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观念,落实挂点联系企业制度,优化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及时帮企业协调和解决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4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 拼营商环境也拼硬件配套环境
主持人:在现有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基础上,广州接下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出新和出彩?
张立群:优化营商环境是提高广州城市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仅要拼营商环境,还要拼硬件配套环境,包括道路交通体系、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能力、污水垃圾处理能力等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硬件设施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而这些建设需要一个全局性的长远规划来指导。这一规划不仅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对标,也要与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标,要组织一流的专家智库做好规划制定工作。此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也要与总体规划布局结合起来,依托这一长远性规划的指导,高水平地开发建设好一些服务长远的重点工程。广州应该抓紧抓好这一工作,现在就应该开始做。
发展环境建设,对于广州尽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非常重要。因为环境的完善对于产业在广州的高水平集聚至关重要,而环境的打造,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这都是现在广州要着手做的当务之急。
柳立子:首先,要以高标准服务供给吸引企业投资,比如推行“智慧服务”,提升电力供应的速度和可靠性;创新产权登记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便利降低成本;多策并举优化纳税服务,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以智能化通关建设为重点,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其次,要以高质量要素供给支撑企业投资,比如加大本地人才培育,着力引进高端人才;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融资,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第三,要以打造完善市场体系为目标壮大企业投资,比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以创新纠纷解决方式为切入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注销破产程序,提升破产回收率。
林国强:下一步广州市商务局将根据部署,对标国际一流城市,逐项对照世界银行、普华永道等权威第三方机构的测评指标,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率先把广州建成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韩流柱:广州税务致力于降低企业的办税综合成本,以“便利纳税人办事”为导向,坚持“便民办税优服务”,按照纳税人到税务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办税流程,推进以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和其他社会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办税模式,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走“马路”,进一步深化办税便利化改革,使办税过程更简、方式更多、成本更低、体验更好,让纳税服务更具实效性、人情味和获得感,纳税人满意度大大提升,不断擦亮“千年商都,宜商广州”的品牌。
主持人:谢谢各位专家,再会!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申卉、谢绮珊、吴阳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