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投放“太监蚊”效果显著 最快三年消灭登革热

15.03.2016  09:39

  南沙试验点清除蚊子幼虫效果显著;今年“蚊子工厂”绝育雄蚊每周生产量有望达500万只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倩、通讯员蔡珊珊报道:广州蚊子绝育团队的专家奚志勇教授透露,他们最近将试验点从南沙进一步扩大到番禺的大刀沙岛,如果顺利的话,最快三年左右,通过飞机投放绝育蚊子的方法,广州市民将可彻底告别登革热。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国家顾问会议上了解到的。

  该会议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召开,多名来自欧洲、亚洲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的昆虫不育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全球蚊媒控制的发展趋势、昆虫不育技术在蚊媒控制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

  用飞机投放绝育蚊子

  奚志勇昨天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这项技术目前在试验点进行顺利,希望在未来2-3年,可以逐步推广应用,最终目标是覆盖整个华南有人类居住的地区。现在正在和以色列一家专门进行飞机投放的公司洽谈合作,他们可以从高空很精准地将蚊子投入到指定的地区,而且蚊子可以存活得很好。

  奚志勇介绍,之所以使用飞机投放的方式,是因为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蚊子的孳生地非常隐蔽和复杂,常常在高层甚至顶楼,如果是传统的人工投放,很多地方无法覆盖,空中投放则可以实现立体覆盖。目前飞机投放在国外已经有了很成功的先例,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每周都通过飞机投放来控制当地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早期他们通过飞机投放杀虫剂,引起居民不满,因为污染很大,后来他们就改为投放绝育昆虫,从此再也没有抱怨,害虫也被很好地控制。

  “希望很快能在广州上空进行蚊子投放。”奚志勇说。

  “蚊子工厂”产量逐步提升

  虽然广州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但产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如果以控制整个华南地区为目标,“蚊子工厂”生产线每周需要生产几十亿只绝育蚊子才能满足需求。“不过控制数量的开始阶段需要的蚊子量是最大的,等到野外数量降下来了,绝育蚊子的生产量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奚志勇说,去年产量已经达到一周生产100万只绝育雄蚊,今年希望达到一周生产500万只,当初生产线设计的生产能力是可以达到每周2000万只的产量,如果自动化生产工艺进一步改进,未来完全可以达到一周几十亿只的产量。

  绝育技术不破坏生态

  据悉,奚志勇团队在试验点上已经达到100%清除伊蚊幼虫的成果。如此高效地消灭一种昆虫,是否会影响生物链上的其他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对此国际原子能机构害虫控制室的科学家J.Gilles表示,国际推行的三种绝育技术都是将灭杀目标集中在某些区域,对环境友好,也不会灭杀其他物种。相比较有些国家使用大规模杀虫剂,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蜜蜂等其他物种有害。同时,昆虫绝育技术并不是大规模灭绝蚊子,只是控制蚊子的数量,所以不会影响生态系统。

  奚志勇教授则表示,野外的蚊子有3000多种,其中只有极少的几种蚊子会传播疾病,他们就是针对这些蚊子的数量进行控制,对蚊子种群的总体影响不大。比如在沙仔岛,传病的蚊种只占岛上所有蚊种的10%-20%,即便全部消灭,也不会影响以蚊子为主要食物的其他物种生存。

  奚志勇介绍,这项技术对传病蚊子的控制是长期实施的,希望达到长期的区域性的清除或压制的目的,使之保持在一个极低而稳定的数量,因此对人和生态系统都是安全的。

  试验点清蚊效果显著

  2月21日,奚志勇教授代表他率领的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虫媒控制研究团队,在巴西参加寨卡疫情防控专家会议。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他展示了他的团队先进的蚊媒绝育技术,同时也介绍了他们在中大和广东建立的世界最大“蚊子实验室”和“蚊子工厂”情况,他们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据了解,该研究团队2015年在广州南沙沙仔岛现场试验点投放了约650万只雄蚊,在持续释放区最终达到几乎百分之百地清除蚊子幼虫。在释放的最后一整个月里,最终只监测到一个孵化的幼虫,而成虫的控制效果也达到97%。

  同时,奚志勇团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按照现有技术能够每周生产500万只雄蚊。研究团队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能够大规模应用上此项研究成果,让“蚊子工厂”正式产生效益造福人类。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