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拟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4.12.2022  09:20

广州海事博物馆馆藏文物见证了广州海上绸之路的繁荣。

至和元年”款褐彩铭文盘是目前国内唯一带铭文的广州西村窑瓷器。

12月23日,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成功举办。会议审议接纳香港、杭州、温州、茂名、佛山、钦州加入联盟,联盟城市总数增至34个。

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北海市人民政府、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办公室(广州)联合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在北海设立主会场,在北京、广州和其他联盟城市设立分会场。

确定惠州作为下届会议举办地

会议审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保护状况报告》《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广东惠州作为下届会议举办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分别报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史迹点保护管理、相关水下考古工作进展情况。

广州市人民政府领导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海丝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各城市基本都成立了海丝史迹保护工作机构,多座城市制定公布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完成了对史迹点的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工作;联盟内部跨区域协作意识显著增强,各城市联合举办了多场重要的主题展览、活动,联盟与印尼井里汶、三宝垄,马来西亚马六甲等海外城市建立了沟通联络机制,共同推动跨国联合申遗。

依托文物活化讲好广州故事

据介绍,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起始年代早、延续时间长、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涵盖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与海上丝绸之路关联性很强。

2016年,广州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古码头遗址等6处史迹点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文王墓是带有海外文化因素的考古遗存。其出土的波斯银盒、原支非洲象牙、红海乳香等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批海外舶来品。光孝寺是佛教通过海路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见证,怀圣寺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先贤古墓则是唐初来华传教的阿拉伯先贤赛义德·艾比·宛葛素的陵墓。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官方祭海神庙。2020年,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被列入新增史迹点名单。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溯源护本,育化于教”的方式,紧抓海丝文化品牌,依托文物活化讲好广州故事。

博物馆将展现“海丝”+“外贸”双主题

记者了解到,广州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海丝申遗城市联盟,邀请海内外城市参加海丝学术会议和联盟联席会议,吸纳有条件的海外城市加入联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遗产保护管理评估,对联盟城市的史迹点(含关联点)组织开展全方位科学评估,总结成果,形成支撑新一轮申遗的技术报告。推动建立和完善南海(含北部湾及珠江流域)区域海丝申遗合作机制。邀请香港、澳门、阳江、江门、惠州、湛江、潮州、汕头、北海、长沙等城市代表在广州共商加强合作事宜,牵头推进区域合作。

广州将持续深化海丝遗产研究、保护与展示,除会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海丝国际文化论坛外,还将加强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南海区域为重点,推动海丝相关主题研究,分阶段推进广州西村窑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筹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后成为凸显古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地位和现代对外贸易重要窗口双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同时加强海丝史迹的保护,推进三塔保护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加强各海丝申遗史迹点的日常监测;组织实施光孝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对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进行消防安全提升。

在海丝文化的宣传推广方面,计划策划中国(海丝申遗城市)和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海丝图片展;借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契机,在广州、井里汶、马六甲等城市实施“丝路花语”文化推介活动,宣传海丝文化;开展海丝虚拟博物馆建设,建立以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历史交往和文化研究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和网上交流中心,开展研究和文化展示活动;视情况举办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讲解员大赛和海丝联盟城市自驾游活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