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援藏医疗队“精准帮扶” 高原创造生命奇迹

03.08.2016  22:39

  中新网广州8月2日电 (唐贵江 江澜)七月的西藏时而阳光明媚、白云飘飘;时而寒风暴雨,冰雹倾盆而下。这已经是日喀则市岗巴县气候最好的季节。入藏已一个多月的广州援藏医疗队员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气候环境,虽然在这里氧气变得“奢侈”,但是医疗队员们依然热情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中。

  记者2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这支医疗队是该院为响应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统一部署,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而成的。

  跟以往只派个别专家单独帮扶不同,这次该院采取了团队式帮扶形式,医疗队队员专业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护理以及医院管理,涵盖对口医院岗巴县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帮扶学科。

  医疗队从医疗、管理、硬件、软件设施等全方位进行帮扶,并与岗巴县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对口精准帮扶协议,协助其诊治疑难复杂、重症和特殊疾病,开展医疗培训、讲座,支持岗巴县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学科建设、骨干人才培养,协助查找医疗、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当地医疗服务与管理水平。

  日喀则岗巴县高原地区平均4700米海拔,最高海拔5100米。经过医疗队的前期调研发现,由于海拔高,常年低温,藏民从事畜牧业或者重体力活,因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高,发病早,关节畸形率高,严重影响藏民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除此以外,腱鞘炎、筋膜炎、腰腿痛的发病率也较高。此外,由于医疗卫生常识的匮乏,藏民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同时,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甚多。

  在当地医院的协助下,援藏医疗队购置了新的物品、药品,并配备一台B超机用作疼痛治疗。随着疼痛门诊的开展,当地藏民长期饱受的痛楚得到较大的缓解,疼痛门诊的影响力也逐渐辐射到周边县城。

  2016年6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纳宁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外科团队到藏进行支援任务,面对高原特殊的环境,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克服困难,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在援藏的第一个月,医疗队共完成了5台复杂胆囊切除术、3台阑尾切除术,1台体表肿物切除术。其中一例难度最高的是日喀则岗巴县高原地区的首例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年龄60岁,属于藏区高龄,体质较差,风险大,胆囊疼痛或炎症反复发作,病变周围组织黏连严重,并存在解剖变异。

  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患者的胆囊存在解剖变异,给手术治疗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当地藏族群众普遍有吃生肉的习惯,病毒型乙型肝炎的患病率非常高(约30%),是内地居民乙肝患病率的3倍,所以肝功能指标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和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现象非常普遍。

  经过前段时间医疗队团队的精细计划和应急准备,上述手术最终均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是由国家卫计委和有关对口援藏省市指派医院,成批次组团派遣医疗骨干,支持受援医院学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援藏新方式,这一援藏方式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