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州政法工作亮点:弘扬法治精神 打造平安广州
2015广州政法工作亮点:弘扬法治精神 打造平安广州
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版
2016年广州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将于今日召开。回顾过去一年的政法工作,广州政法机关坚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在治安管理、社区治理、司法公开等方面一个个突破,呈现八大亮点,成绩斐然,为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保驾护航。
亮点1
社区治理
村民入股出租屋公司
民房变身欧陆风情街
一年多前,提起白云区石井街,很多街坊的印象可能是逼仄的城中村、杂乱的批发市场,如今的石井令人刮目相看。城中村主干道已变成了欧陆风情街,十足城市范儿,一条新街的崛起拉动了城中村居住环境、周边产业大升级。
2014年11月,在广州市委的统一部署下,白云区石井街被列为重点社会管理综合整治地区。一年来,石井街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要求,全力打造集“品质化居住、商务办公和休闲消费”功能于一体的马岗欧陆风情街,为城市社会治理闯出了一条新路。
白云区委书记马文田表示,石井街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认清形势,在出租屋管理上要向网格化管理推进,管住人和屋,让出租屋从“脏乱差”向高端、好的产业、好的生产力发展。
环境干净、整洁了,乱摆卖、乱搭建等“六乱”现象明显减少了,一年多来,石井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出台三大长效机制,石井地区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出租屋管理逐步规范,制假售假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城市管理制度化
打造街道综合巡查执法队——各村社 “四支队伍”(流动保洁队、市政维修队、巡查整治队、“牛皮癣”“三线”清理队)两级工作平台,上下联动,开展常态化整治。
2.专业市场管理民主化
由街道牵头,土地出租方(村社)和市场开办者共同参与组成专业市场管理委员会,发挥经营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市场利益所得者的积极性。
3.出租屋管理社会化
动员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出租屋管理,成立出租屋管理公司,由村民和企业入股组建,不花政府1分钱,打造马岗村欧陆风情街,解决多年来出租屋管理效果不佳,想管又管不到位的问题。
亮点2
外国人及少数民族
服务管理
登峰街创新外国人
及少数民族服务管理
登峰街位于越秀区北部,面积4.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万余人,外来常住人口约5万人。目前有在册登记外国人约1200人,少数民族群众约2100人,为应对外国人及少数民族群众大量聚集带来的服务管理压力,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和安全稳定,该街加强了外国人及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
创建“一个机构”
在街道的层面建立宝汉地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街道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由公安、工商、司法、食药监、综治维稳、城管执法、出管中心等单位组成。对外国人及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实行联勤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建设“两个中心”
一是建设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外国人临时住宿登记、外国人特色服务、国际志愿者服务等服务,是外国人服务一个很好载体。二是建设宝汉地区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三个服务”:出租屋管理服务;外币兑换服务;少数民族服务。
组建“三支队伍”
一是组建打“三非”专业队。按照“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的原则,市、区两级公安部门纵向联动,成立打“三非”外国人专业队,加强在宝汉地区活动外国人身份查验工作,严把外国人入境关、居住关、就业关,严查“三非”外国人,近年来共盘查外国人18000余人次,查处“三非”外国人110人,通过高压整治挤压“三非”外国人活动空间,宝汉地区“三非”现象得到根本遏制。坚持定期打击和组织专项行动相结合,坚决遏制外国人涉黄、涉毒案件的上升势头,涉外警情同比下降34%。
二是建立涉外出租屋协管员队伍。招聘4名翻译专业人员充实出租屋管理专业队,专门负责受理外国人临时住宿登记,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外出租屋日常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和服务工作,涉外出租屋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
三是建立涉外志愿者队伍。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思路,一方面,为了弥补政府部门刚性管理的不足,我们每年投入2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发挥专业社工优势,开展外国人中文学堂语言培训,组建中非青少年足球队,提供政策咨询、医疗帮扶、社交支持等个案辅导,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发动非裔妇女、非裔家庭参与社区公益服务。
另一方面,联手广州高校,招募培训外事翻译志愿者队伍,开展英语、法语培训,并逐步培育壮大外国人志愿者队伍,采取外国人志愿服务外国人的方式盘活资源,同时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公共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回馈社区。目前外国人志愿者队伍人数达40人。
构建“四个机制”
一是建立外国人准入机制。推行涉外出租屋分类管理模式,登记备案实行派出所和街道出管中心联合审核,不符合准租条件的禁止出租,不予办理登记备案。目前登峰地区散居外国人1263人,比整治行动前下降50.6%,其中非洲籍外国人由1667人下降至现在的990人,下降50.7%。
二是建立反恐防暴工作机制。街属各职能部门和派出所成立了反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排查、清理、打击和预防工作,调动全街力量形成反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抓获涉恐人员23名。
三是建立中非文化融合机制。通过专业社工,深入宣传我国法律法规,开展语言能力适应学习、政策咨询、医疗帮扶、社交支持、文化交流;成立中非青少年足球队,组织非裔妇女、非裔家庭参与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帮助外国人了解和融入中国的生活,增进本地居民和外籍人士的沟通和交流,打造登峰宝汉地区和谐、安全的社区涉外服务环境。
四是建立考评机制。实行外国人管理工作绩效评估,对外管工作开展扎实、底数清楚、不发生涉外案件的单位及个人予以奖励。对外管工作不到位、不扎实,出现外国人和其他流动人口失控、漏管问题或发生涉外案件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从严追究责任,不断推动外国人管理工作落实和创新。
亮点3
司法改革
不到7天审结一起案件
被告人上诉率仅1.1%
平均每起案件审限仅为6.3天,上诉案件仅占1.1%,无一起抗诉案件……广州市作为全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的18个城市之一,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在遵循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大幅缩短了诉讼期限,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1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试验性立法”先河,决定在广州等18 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
2014年9月,市委政法委制定《广州市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广州市政法单位根据该规定,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依法有序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
据介绍,自2014年10月正式启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以来,截至2015年12月底,广州市公安机关共启动速裁程序案件1267件1272人,检察机关启动4580件4715人,审判机关审结4020件4112人,占同期刑事案件总量的16.53%,其中当庭宣判3631件,占90.32%,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数居全国18个试点城市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5年年底,广州市适用速裁程序审结的案件,平均审限仅为6.3天,上诉案件仅占1.1%,无抗诉案件,大幅缩短了诉讼期限,杜绝了超期羁押,充分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案件的繁简分流,全面提升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据介绍,广州市速裁试点工作有三大“法宝”。
一是化繁为简,突出一个“快”字。简化前置程序,实行速裁案件专员专立、专人专审,从分类、立案、排期到庭审都建立了绿色通道。简化文书制作,例如越秀区创制了证据开示表、速裁案件庭审笔录等新文书模板。简化送达程序,建立电子文印系统,直接在看守所对接的数据端打印判决文书。
二是重视质量,维护一个“权”字。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为被告人清晰罗列证据清单,履行告知程序。在庭审阶段,审判机关一旦发现不宜适用速裁程序,案件即转为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三是技术先行,依托一个“新”字。例如越秀区首创“互联网+庭审”模式,引入高清远程视频庭审系统,突破传统庭审模式的时空局限。
亮点4
财产保护
专线24小时处理电信诈骗
去年挽回损失逾8400万元
近年电信诈骗层出不穷,骗徒通过电话、微信等不同渠道精心设局骗走市民财产。为强化专业化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力度,去年4月,广州市公安局特成立反电信诈骗中心,开设24小时反电信诈骗专线,积极构建公安与金融、通信等部门“点对点”联动协作机制,提升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综合效能。
据统计, 2015年,广州警方共侦破电信诈骗案件1928宗,同比上升15.1%,打掉跨区域电信诈骗团伙38个。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通过直接劝阻以及协助拦截诈骗转账资金等方式,成功为1500多名群众挽回损失8400多万元。
为打造“全时空”防范打击电信诈骗格局,广州市公安局专门成立反电信诈骗工作协调小组,由广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谢晓丹担任组长。反电信诈骗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反电信诈骗中心。该中心依托110报警系统,在2015年4月1日开设反电信诈骗专线,实行24小时运作,集中受理涉诈骗警情,通过直接劝阻、协助拦截诈骗转账资金,及时为群众挽回损失。
为完善公安与金融、通信部门“点对点”联动协作防范打击电信诈骗机制,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还先后与多家银行建立了“点对点”快速查询冻结绿色通道,通过电话专线对接,有效提升拦截涉案资金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与多家通信及互联网企业建立了技术防范、拦截的合作。
为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广州警方创新宣传形式,结合网络热语“猴赛雷”,赶制出了一系列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动漫,深受广大市民尤其是网友们的喜爱。有网民反映:“这些微视频,看了变聪明。一看好醒目,二看猴赛雷!”
除了向广大市民播放电信诈骗宣传动漫,广州警方还以《电信诈骗警情每日通报》、“傅Sir进社区”、防骗微视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开展防范诈骗宣传。截至2016年1月26日,共发送防诈骗宣传短信息166000余条,发布专题宣传预警和报道240多期,受教育群众1000多万人。
为表彰奖励防范打击电信诈骗有功人员,广州警方还出台防范打击电信诈骗有功人员奖励办法。2015年,广州警方共奖励有功人员200余人,发放奖励金50多万元。
亮点5
立体化巡逻
利用高科技实时化巡查
视频监控破案率近60%
每天近万名警力上街巡逻、1300多人次24小时监看视频监控、主要交通干线设400多套治安卡口……自2014年5月开始,广州警方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战略部署,围绕广州市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的工作目标,建立“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网络”六位一体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取得了“三升一降”的良好成效。
据统计,自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建立以来,街面见警率及管事率显著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市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街面警情案件持续下降。其中,广州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5.9%,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0.1%,拦路抢劫、飞车抢夺、公开场合盗窃等街面侵财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4.3%、11.1%和1.6%。据入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满意广州公共安全状况的比例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
据介绍,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实施以来,广州警方组建民警、辅警共1.1万多人的巡逻防控队伍,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常态情况下,警方每天在社会面部署9000余名专职化巡逻防控力量,设置1100多个巡逻组,比实施前增加一倍多。
在全市的80个应急巡防区域,广州警方还部署特警、武警开展应急巡防处突勤务,在越秀、天河区8个重点公共区域,每天还有120名武警官兵与公安民警进行联勤武装巡逻。2014年9月还开展直升机空中巡逻勤务。去年9月启动地铁站入站安检机制,加强对进站乘客及物品的安全检查。去年10月起全面升级广州火车站进站安检措施,积极构建立体化巡防格局。
据统计,自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实施以来,各级巡防力量共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3万多名,查获枪支、子弹、毒品及违禁物品等一大批,快速成功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突发案事件。
面对传统巡逻防控缺乏技术支撑的瓶颈,自2014年5月以来,广州警方特整合全市50多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570多辆移动4G视频巡逻车,每天投入实时视频监看力量1300多人次,强化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开展实时化视频巡查,与实兵巡逻联勤联动。截至目前,通过视频监控协助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8万余宗,利用视频破案率达58.95%。
同时,广州警方还构建“中心、外围、全城”三道应急封控防线,在主要交通干线设置400多套治安卡口、200多个应急封控卡点,对应捆绑街面巡防警力,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紧急突发案事件,街面巡防警力快速反应,开展查控堵截。截至目前,利用卡口系统破获涉车案件782宗,抓获涉案人员734人。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思维也被纳入立体化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去年6月1日起,广州警方执行全国首批网警公开互联网巡查,对6800多个网站、网络社区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监控。去年9月起,广州警方又建立流动电信“伪基站”违法犯罪网上侦查和实兵快速联动查处机制,查处涉“伪基站”案件12宗,抓获涉案人员23名。
亮点6
社区服务
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85%
办结网格事项273.6万件
社区道路出现坑洼,找网格员报料;孤寡老人遇到困难,找网格员帮忙;办理证件需要哪些材料,找网格员咨询……自2014年7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广州市全面启动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周密组织,逐渐被居民群众所接纳和认可。
据市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表示欢迎网格员到户访问,八成市民愿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志愿工作。目前,在整合设立区、街道(镇)服务管理中心、推广覆盖网格化信息系统、整合组建网格员队伍和开展宣传培训、审定入格事项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自2014年7月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启动至今,广州市170个街镇共有145个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覆盖率达 85%。按照“采办分离,一格一员”原则,整合组建专兼职网格员16995名,他们主要负责网格巡查、入户信息采集、上报网格事件、联系市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诉求、提供便民服务等。
目前,越秀、荔湾、番禺、白云、花都等5个区级网格化中心建成运行,街(镇)建成117个街(镇)级网格化中心。按照市级统建和区级自建两种模式,共梳理整合人口、法人等数据4560万条,建成和改造市区网格化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上下联动、沟通顺畅、管理高效、运转快捷、高度融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运作体系。
据市统计局2015年8月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知晓率大幅提高,大部分市民表示欢迎网格员到户访问,八成市民愿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志愿工作。
运作1年多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据介绍,2015年共受理网格事项(含12345热线转办事项)288万余件,办结273.6万件,办结率达95.5%。
对于网格员素质、政府对居民所反映问题的反应、处理速度等方面,约六成市民表示满意。此外,网格员积极发动基层党员、居委会工作人员、楼组长、社区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形成“多元共享”、“协同善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亮点7
矛盾调解
“对对碰”碰飞纠纷
碰出和谐幸福新社区
平日里发生了矛盾纠纷,广州市天河区广氮社区居民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通过“对对碰”来解决。这种基层调解新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让社区居民在“碰撞”中形成共识,让居民自己的矛盾自己协商,让居民自己的道理自己讲通。
“对对碰”运行10余年以来,让广氮社区从一个因企业关闭引发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火药桶”转变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良好局面,实现社区零刑事案件、零上访、零群体性事件的“三零”目标,如今的广氮社区已成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园。
据悉,“对对碰”协商议事平台依托社区党组织架构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搭建工作网络,构建起楼栋、网格片区、社区整体三个层面的工作网络。
每个网格由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配备1名网格员和若干社会化管理资源,形成“1+N+X”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模式。一旦有矛盾纠纷发生,每一个党员、网格员都是邻里矛盾调解员、情况反馈信息员。
依托“对对碰”平台,十多年来,广氮社区没有发生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社区内部的矛盾纠纷数量也逐年减少,由接管之初的200多宗下降到去年的9宗,且都是社区层面以下的纠纷。2013年,第三方社会组织对社区幸福感指数调查中,广氮社区获得96.7%的满意率,在广州市同类社区中排名第一。
亮点8
法律援助
1428名“大状”坐镇村社
就地化解基层矛盾
番禺区汀根村与一家房地产公司因土地纠纷纠缠了7年,近日在该村法律顾问的帮助下,最终扭转乾坤,为村挽回经济损失200万元。其中无偿为该村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顾问,来源于广州市正在开展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
据了解,2014年5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司法厅直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市司法局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目前,广州市共有1428位律师与2623个村(社区)签约对接,实现了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覆盖。
据悉,法律顾问每个月都会到农村(社区)“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有的还会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立咨询点。
越来越多的村(社区)居民逐步养成了“有法律问题就找法律顾问”的习惯。据统计,2014年以来,广州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共办理各类业务117542件。其中受益群众343582人次,接访咨询84837件,调解纠纷4385件,法律援助893件,上法制课60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