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广交会”牵动全球目光

28.12.2017  18:26

  中国(广州)国际演交会闭幕式上的《广州歌谣》现场推介。
  资料图片

  气温骤降难挡观众热情,国际纪录片节影迷通宵看片;演交会新颖的现场展演吸引外国嘉宾热赞,纷纷表达合作愿望;天河峰会全球160位文化精英坐而论道,一票难求……继财富论坛之后,广东广州迎来又一国际性盛事——“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于12月11日至24日举行,花城广州掀起文化热潮。

   六大板块文化盛典

  “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整合六大平台打造文化“广交会”,串联起文化产品从创意、生产到营销、落地的全链条,硕果累累。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交额创历年最高纪录,4天达成意向交易额5.19亿元,比去年近4亿元交易额增加1亿多元。

  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2家机构参会,交易额达到3亿元。

  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8场文创产业大咖巅峰对话、九大产业主题盛会纷纷登场,吸引了160多位海内外顶级专家跨界交流、思维碰撞。

  第三届广州国际文物博物馆版权博览会汇聚了全国110多家博物馆和文化企业开发的特色文创精品300件(组),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近市民。

  首届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1212创意中国”论坛拉开帷幕,广州全新城市形象标识正式向全球发布。

  中国规模最大艺博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荟萃来自38个国家、390家艺术机构的2万多件原创艺术精品,成交额创纪录达6.6亿元。

   通宵看片一票难求

  160多名顶级文创人才云集,一票难求!2500张入场券被上万人热抢,不得不关闭抢票通道,这是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的盛况。“通过打造不同平台,文交会将演艺界人士、文化爱好者聚集于此,以找到更多的机会。”国际创意经济专家约翰·霍金斯为此点赞。

  12月来广州看纪录片,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广州能举办这样的纪录片盛事,真是影迷们的幸福。”这是“金红棉影展”通宵场不少影迷的切身感触。《百心百匠》放映结束时已是深夜,但仍有大批观众意犹未尽地留下来跟主创们交流,听他们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第一次参会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英语制片部执行总监米歇尔·范·柏申科认为:“在中国,一股纪实力量正在形成,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纪录片人才汇聚于此。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感叹:“纪录片节在广州越办越好,与这座城市的观众有很大关系。好几个国家带着钱来参加广州纪录片节,希望能在这里‘淘到宝’。”借助文交会这个平台,中国的纪录片人能更顺畅地与国际市场对接。

  体验一下雕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买一盒“朕知道了”网红纸胶带,把萌萌哒Q版兵马俑带回家……在12月15日开幕的广州版博会上,前来逛展的李女士赞叹道:“原来版博会好有趣,有这么多网红文创产品。”版博会打造了一个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文化的跨界文化盛会。

  12月17日,“创意中国”论坛上,全新广州城市形象标识正式向全球发布,现场无处不体现着脑洞大开的创意,签名从移动端飞快显示在大屏幕上,展现新科技在创意领域的应用。

   “4K”技术成为一大卖点

  “让中国成为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广州文交会创新传播手段,借助各大文化交流平台,讲好广州故事、中国故事,向全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此次广州演交会上,剧目推介现场展演环节吸引了很多外国采购商的目光。“以前的剧目推介很分散,缺乏专业推介,观众寥寥。今年广州演交会推出了长约10个小时的剧目推介环节,每个剧目片段进行20分钟表演,20台岭南及中国精品剧目在此集中展示,实验剧场坐得满满的”,演交会总监徐彬介绍。美国中西部剧院联盟首席执行官戴维·法拉尔赞扬:“现场展示给了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和感受,知道这个剧目好在哪里。

  剧目片段“真人秀”受热捧,广东木偶剧团、广州歌舞剧院等院团的节目受到强烈的关注。

  观看了推介剧目《垃圾大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秘书长伊黛娅·奥泰古伊说:“这是至今为止我看到的最棒的现代木偶剧之一。虽然只是看了几个片段,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观赏全剧了!”台湾广艺基金会执行长杨忠衡感叹:“国外嘉宾纷纷表示赞叹。

  同时,广州运用科技创新的传播手段讲好故事,4K技术成为活动中的关键热词。《最后的沙漠守望者》《广府春秋》等4K片,高峰时需排队观看。纪录片商店交易中心还专门开辟了4K纪录片交易专区。在RED高清摄影摄像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吴刚看来,广州率先设立4K版权交易中心国际领先,他很欣赏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

   千年商都将成文化中心

  于城市而言,文化的发扬光大,两个基础条件很重要:一是传统文化底蕴,有辉煌的历史;二是强大的市场消费力量,国民消费力强。这两个基础条件,广州都具备。广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消费去年位居全国内地市场第一,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991元,占城市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3.1%,发展文化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广州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高。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50亿元,占GDP比重5.3%。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1200亿元。数据显示,陈家祠、广东省博物馆每年观众均过百万,广州图书馆读者数和借阅量全国第一。

  “广州举办文交会非常国际化。”在文交会上,约翰·霍金斯作出预测:“对一个城市而言,文化与创意联系在一起将会创造出巨大的能量。”多名专家表示,广州有望成为文化科技创新高地。世界知名的投资、制作、播出机构都扎堆广州,行业精英云集,这里面对面接触机会和合作比以前激增。

  许多来广州的中外艺术家盛赞这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广州人看纪录片,就像在看自己的生活。这一点让广州与其他城市很不一样。”张鹂感叹。广州崇尚开放包容,城市气质低调务实。这种人文氛围也塑造了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既有博览天下的宽广视野,也有直视和期待美好生活的平和之心。

  “没有哪一个地方比亚洲更吸引我了。过去一年半我们都在广州拍摄海上丝绸之路,一路拍摄,一路发现越多美妙的故事——有很多中国故事并不为西方所知。”美国公共电视台主持人和制片人、美国电视界最高奖项艾美奖得主杰弗里·莱曼在广州纪录片节上感言。他的作品《一个美国制片人眼中的海上丝绸之路》覆盖了全球约27亿观众。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8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