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黄埔区今日正式挂牌成立

01.09.2015  10:43

  崛起的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资料图片

  广州科学城。资料图片

  酝酿一年多的广州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今天迎来历史性的一刻。今天上午,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挂牌仪式。黄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的新牌同时揭开,新的黄埔区正式成立。

  2014年2月,广州公布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方案,原萝岗区和原黄埔区合并为新的黄埔区,从化市、增城市撤市设区。调整完成之后,广州将由原“十区二市”变为“十一区”,而新广州的市辖面积也将由3843.43平方公里扩大到7434.4平方公里,一举超过上海。

  在广州城市发展版图中,黄埔区的分量和受关注的程度正在不断加重。2015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挥南沙、黄埔、增城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主引擎作用”,黄埔区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下一步,该如何迈开步伐,吸引众人目光呢?

  在中共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对新黄埔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致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民生和谐幸福领航区和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该区提出以产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区域产业向高端、高产、高效、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促进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未来,黄埔区让人瞩目的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更将是优美的城市风貌、现代化的公共配套、集群式的创新机构以及汇聚众多创新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广州深化改革创新东拓的“桥头堡

  区域变革

  提起黄埔和萝岗,很多人都会联想起那片烟尘滚滚的老工业区。如果放在10多年前,或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个被视为广州“偏僻得不能再偏僻”的郊区,会成为未来引领广州创新发展的热土。

  从农业区迈向工业区,从郊区迈向都会区,从传统工业区迈向新兴产业区,黄埔这几十年的华丽转身,成为支撑珠三角发展的重要物流中心和能源供应基地,一批大型企业创造了广州工业发展的辉煌。

  发源于黄埔的广州开发区,从珠江边一片荒滩蕉林起步,从外向型工业园迈向高科技产业园,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从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成为广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排头兵、深化改革试验田和自主创新示范地,创造了以“广州效益”闻名的开发区品牌。2015年,萝岗区依托广州开发区设立,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功能区带动行政区发展的新路子,加快了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初步建成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

  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黄埔区。黄埔区管辖面积486平方公里,下辖14街1镇,常住人口88万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50亿元,居全市前列;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约占全市40%;税收收入超过650亿元,居全市各区第一。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两个当年的郊区兄弟再次携手掀起一轮区域变革。正如陈志英在党代会上所说的,两区合并,在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上积蓄了巨大优势,“新黄埔区迎来了腾飞的新机遇”。

  然而,区划调整不是两个区的简单相加,而是资源要素的整合、比较优势的放大、发展短板的互补。如何实现两区合并后1+1>2,既为新黄埔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中共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提出,未来,新黄埔区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慧产业,着力实施地铁、交通路网、安置区、产业配套、公共服务、水利及景观六大基础设施工程,打造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在《广州新黄埔战略规划纲要》蓝图中,广州东部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模样越来越清晰。各有特色的市级—区级—街道级三级公共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商业服务设施;“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外通内联,构建“地铁+有轨电车+快速公交”全方位立体公共交通;“北山南水”的生态格局,让市民尽享绿色生活。

   攻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战场

  创新驱动

  在关注区域经济的研究者看来,新黄埔区成立,将再次加速广州攻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步伐。

  在城市研究专家、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从大广州发展的高度打量新一轮的行政区域调整,黄埔区作为广州的制造业大区,拥有雄厚的创新基础。从创新主体、创新产业、创新环节三方面看,黄埔在广州的创新谱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新黄埔区成立后,广州东部产业带的产业链可能会更加完整,最终形成一个东部科技产业圈,为广州东翼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根据《福布斯创新城市指标》、《城市创新蓝皮书》、《国家创新指数指标》等三项指标,从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3大方面14项指数对新黄埔区与广州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广州在城市形象、城市服务、交通便利、人才结构、研发机构孵化器等几方面具备优势。而新黄埔恰恰在制度环境、R&D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是否创新产业、人均专利授权量、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人均国际专利/PCT申请量等7个方面弥补广州创新的短板。

  在省委、省政府规划的“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广州市被赋予“创新发展龙头”的定位,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汇聚广州全市最强智力资源的黄埔区,正在成为广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有望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目前,黄埔区聚集了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了电子、汽车、化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生物健康四大500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了3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35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3家上市企业。知识城、临港经济区、科学城和生物岛等创新发展平台,形成功能明晰、整体协调、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功能布局,成为推动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黄埔区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构建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平板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抢占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竞争高地。

   加速构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主引擎

  辐射珠三角

  6月底,国机集团成立的国内唯一一家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落户广州科学城,总投资10亿元,主要为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方向决策及技术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谢少锋称,“之所以落户科学城,是因为这是广州智能装备产业最密集的区域,贴近企业,不仅能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智能装备企业保驾护航,还能为我们提供研究案例”。

  据了解,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在架构上也设计了10个中心,分别是设计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工艺研究中心、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软件开发中心、智能控制与状态监控研究中心、网络与基础数据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关键件研究中心、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基础技术研究中心。

  谢少锋表示,未来,这10大中心将开足马力,服务珠三角的制造业转型。珠三角“机器换人”浪潮袭来,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大平台计划设立工业机器人研究院,为珠三角的制造企业提供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支持等。

  新黄埔区不仅迎来新的转型机遇,更成为广州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的落地平台之一。

  胡刚表示,珠三角加快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释放黄埔区区位优势。他认为,黄埔区东北面大部分与从化、增城接壤,南部与东莞隔东江相望,西部与天河区相邻。黄埔区传统的商贸、食品饮料、化工等产业可以与增城对接或转移;同时,东莞发达的制造业可为黄埔的产业链提供补充,而黄埔的科研力量、创新要素等优势资源可以辐射到珠三角各城市;此外,还可以与从化联手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叠加优势。

  事实上,黄埔区的决策者已意识到这一点。黄埔未来的发展,要成为引领广州创新发展、辐射珠三角的动力城市。

  目前,黄埔区已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全区科技总孵化面积已达345万平方米,孵化器在园企业总数1731家,高科技企业总数占广州市1/4。自主培养的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占全市2/3,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和一批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拥有广州市金融创新服务区、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平台,80多家跨国企业在区设立研发机构。

  下一步,黄埔区将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孵化加速载体工程建设,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珠三角创新引擎。同时,鼓励科技型企业自建孵化器,构建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第三代孵化载体,到2020年,建成孵化器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5000家。实施金苗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本土“专精特优”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大苗圃”。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上市企业达到200家。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说,从广州、东莞、深圳到香港的这条中心轴线,串起了珠三角城市群,黄埔区是珠三角城市群生长轴上的“黄金潜力点”,未来在这里加强广州与珠三角的合作对接,区域经济价值无限,前景广阔,必将在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撰文:陈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