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开车出行花1元 社会花9元
第二届广州绿色出行论坛呼吁推动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
昨日上午,第二届广州绿色出行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民间组织拜客广州牵头,旨在联合政府、学界、民间多方资源,推动广州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
论坛发布了《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较低,56%的受访者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
在研讨环节,有专家指出,目前市民还未真正意识到开小车出行所耗费的城市成本。来自荷兰的欧阳白则直接指出,慢行交通翻译有误导,在荷兰,骑单车比开小车快3倍。
文/广州日报记者谭秋明 通讯员陈诣蓝
在调查区域中,荔湾区自行车出行比例较高,天河区比例较低,同时支路所占比例比主干路、次干路高。从目前广州大力发展公交交通的背景来看,小汽车分担的道路交通量不多,但占用的道路资源较多,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与自行车出行。
海珠区道路设施评分最高
在调查区域中,海珠区的自行车道路设施评分最高,其他区域从高到低依次是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其中,在通畅评价方面,调查区域的自行车道间断、被占用等问题普遍存在,且缺少自行车过街车道标线;在便捷评价方面,荔湾区最为便捷,而天河区过街时间过长,海珠区过街间距过大;在安全评价方面,调查区域的机非隔离效果好,但普遍存在自行车行驶安全系数不高,缺少阻车桩;在舒适评价方面,车道皆较为平整但宽度不足;而在人性化方面,由于自行车与行人共用空间少,自行车进入人行道问题并不突出。
荔湾区停放设施评价高
在调查区域中,荔湾区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评分最高,其他区域从高到低依次是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其中,在安全评价方面,越秀区自行车停放安全系数低,大部分停靠点无人看管;在舒适评价方面,调查区域皆存在舒适度低的现象,室内停车点较少,室外停车点多无雨棚或遮盖设施;在便捷评价方面,荔湾区最为便捷,而越秀区停车位多不设在路边,造成停车不便。
超半数市民习惯公交出行
问卷调查显示,56% 的受访者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而仅有22%的受访者以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原因为受访者认为出行速度是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自行车道和自行车保管站两个方面亟须改善,同时过江桥梁配套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系统、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以及空气质量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专家观点
旅游资源与慢行交通对接
王波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广州历史城区有20平方公里,里面有很多好的旅游景点资源,将自行车道和慢行车道串联起来,既有交通功能又有游览功能,这是比较好的思路。
老城区有大量的居住区,比如二沙岛、沙面等等,可以通过改善自行车道的环境,打造相对独立的自行车出行环境。在外围区,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重点新建的地区,比如科学城、大学城可以将慢行系统建设得更完善、更合理。
小车出行的真正成本很高
刘岱宗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高级项目专员
在美国,有一个网站(moving forward)测算过不同出行方式的社会成本,步行是最低的,步行者花1美元,社会成本是1美分。社会资助最多的是小汽车,驾车者每花1美元,社会成本是9.2美元。驾车者付出了油钱,政府要付修桥造路的钱,包括对PM2.5的污染治理,补贴行人因尾气而产生的医疗费用。
慢行系统的翻译带有误导
欧阳白
广州现代快速公交和可持续交通研究所代表
欧阳白来自欧洲荷兰。他说,“我们的慢行系统不应该翻译成慢行,翻译得非常不好。”
他介绍,由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在荷兰骑自行车比开小汽车要快,在荷兰有40%的出行者骑自行车出行,使用小汽车的只有15%,骑自行车出行比开小汽车出行快3倍。如果你要急着到某个地方去,肯定会选择骑自行车,而不是在小汽车里慢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