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李军:广州地铁科技创新标兵

24.07.2016  14:09
      广州日报》2016年7月20日A6版报道   在部队及高校耕耘二十余年后,李军2009年调入广州地铁,他运用自身专业技术特长,带领着地铁科研团队先后承接了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市产学研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研发、示范、验收等项目,他所负责的项目使广州地铁获评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批承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了所在领域的业内专家和科技创新标兵。

   ■ 情有独钟的老军人

      从军事院校毕业后,李军被分配到华南某军校成为了一名专业技术干部,并参与过多个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多次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2000年,从部队转业后的李军进入一家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但他还是觉得搞技术和科研更适合自己。2009年,李军调入广州地铁,恰逢广州地铁组建专职研发团队,因出众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再次回到了他钟情的研发工作岗位。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他学习热情依然很高。

  

      在一次走访中,他发现现有地铁列车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分别运作,三个系统互相调用数据、重复执行,虽然目标一致,但运作效率和安全可靠性都有提升的空间,那么是否可以研究一套三个系统合一的新系统,进一步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呢?他通过查阅大量文字资料,了解技术可行性,并且和多家相关研究机构一次又一次地联系,一遍又一遍地和对方沟通取经,经过前期的大量策划和分析,2014年,由李军牵头组织申报了广州市产学研重大创新专项“基于列车电气融合架构的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央控制系统研制”项目,项目需求明确、技术趋势清晰、研究路线切实可行,在该批次评审中,以总分第1的成绩通过专家评审,成功立项。

   ■ 嗅觉敏锐的老党员

      长年工作在部队科技战线的积累,再加上共产党员不轻易认输的那股韧性,培养了李军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敏锐嗅觉和对科技钻研的执着。他深知,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名研发人员,摸清各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找准现场运作的实际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两种能力。“找准关键问题、挖掘新技术应用”也成为他从事科技工作以来的工作准则,他组织的太赫兹安检设备研发,就诠释了这一特点。众所周知,地铁车站场地开放、乘客流动迅速,为了保障地铁运营和乘客出行安全,必须进行安检。但传统的X光机安检方式远远无法满足每天数百万乘客快速进出的要求,对此,李军想到了他在部队接触过的太赫兹技术,太赫兹是一种电磁波,如果应用于安检方面不仅比现有X光机成像清晰、速度快,而且由于太赫兹波能量低,对检测的物体几乎零伤害。经过了解和摸查,李军发现该技术在民用方面还没有成熟运用,市场上也没有相关的产品,他立即和国内外有太赫兹技术基础的研究机构联系,开展合作研发,并确立了安检设备与车站闸机相关结合的技术思路,如果研发成功,将大大提升公共场所安检的可靠性和便利性,以此为核心申报的科研项目在2015年已获得广东省重大产学研项目立项,目前正在积极实施推进。

   ■ 带头攻坚的老大哥

      李军常跟人说:“科技成果不仅是我个人的功劳,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在2015年底广州地铁牵头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中,李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带头主持编写了多个试验平台的检测、应用与研发方案,为广州地铁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近,他又挑起了广州地铁牵头申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的大梁。

      作为一个有十多家团队成员单位参与、6个课题研发方向的大项目,李军知道要当好“带头大哥”、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他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来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技术路线的讨论经常就是一整天,一天讨论不完就两天,两天讨论不完就三天……合作细节的商讨经常持续到深夜。在他的主持下,国家科技部的要求落实、技术攻关的方向、技术创新点,每一个研发细节他一一把关,连续放弃多个周末休息,天天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广州地铁牵头申报的“城轨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也已顺利通过初评,并得到了国家项目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原文链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07/20/content_8_4.htm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