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海选民生实事交通最受关注

15.09.2014  19:27

  本报讯  (记者耿旭静)2015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海选第一轮征集意见结束,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2015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首轮海选征集到有效建议218条,其中市民最关注交通、住房、社会保障三方面。民生实事第二轮海选将于本月底启动,广大市民可踊跃参与,多提宝贵意见。  今年广州市首次公开“海选”2015年的民生实事,让市民自己选出最关心、最盼望解决的民生实事。昨天,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浩钿告诉记者,民生实事让民做主,首轮海选收到了很多全新的点子和建议,有效地发挥了市民的智慧,让市民对民生实事工作感到满意。

  截至目前共征集到有效建议218条,包括社会公众在政府网站留言81条、寄来电子邮件73封、信件21封,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发来的电子邮件43封。

  发改委呼吁市民在即将开展的第二轮海选中继续踊跃参与。

  第二轮海选月底启动

  目前广州市发改委对反馈意见已进行梳理归类,正据此草拟市十件民生实事初步安排建议,并将第二轮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及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民意调查。

  根据民生实事办理工作程序规范,根据社会公众意见形成十件民生实事初步安排建议后,本月底还会再一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和媒体踊跃参与,多提宝贵意见。按照流程,10月由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各区(县级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11月按程序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议。12月由市府研究室将十件民生实事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按程序报送市政协、市人大代表征求意见。

  交通

  调整道路交通走向“治堵

  民生实事海选中,交通出行问题最受市民关注,占28.6%。其中广州市政协委员王永平建议,充分利用临江大道切实缓解黄埔大道中山大道交通压力。

  黄埔大道、中山大道,现在已是广州城区连接中心城区与东部城区的两大东西主干道。王永平表示,可以通过调整部分道路交通走向,充分利用现有的临江大道资源,缓解两大东西主干道和两个立交的压力,以琶洲大桥为例,通过更改琶洲大桥、中山大道、江月路、临江大道西、明月三街、明月一街等路的车行方向和单双车道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完善临江大道东与车陂南路、黄埔大道东、中山大道中的交通,从源头分流交通,缓解黄埔大道中、中山大道西、天河地区的交通压力。

  研究猎德大桥、华南大桥、东圃特大桥等接入临江大道的道路改建问题,极大舒缓黄埔大道、中山大道及天河区中心的交通压力。

  停车难

  分散建设小型停车库

  老城区内车辆停放难和乱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老城区居民停车难和停车乱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广州市党代表邱家炎建议,在部分狭窄的内街巷路段实行单向行驶,并在实行单向行驶的路段设置全路段禁停标识和设置监控摄像头,确保车辆顺利通行和消防车安全通过。建立全封闭小区,对规模较小、内街巷狭窄的小区实行车辆禁入措施。同时引入民资,加快投入,建设立体停车场、分散建设小型停车库。邱家炎表示:“香港对‘小型而分散’的停车布置运用得比较普遍,如铜锣湾最密集的商业与居民混合区内,在约400米×100米的小范围内,竟可以找到18  处停车库,其中17处都是少于50个泊位的小型车库。”在老城区宜推行“小型分散”的停车库,利用住宅周围边角地区,见缝插针,把停车步行距离缩到最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多栋零星住宅统一修建公共停车场。

  水浸街

  尽快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广州,是南方一座特大城市,每年夏天总会出现“水浸街”,让部分市民不堪其扰。有市民对水浸街治理提出建议。

  据悉,目前广州市83%以上的排水管是按一年一遇、渠箱是按两年一遇的暴雨强度标准设计的合流制管道,绝大部分没有遭遇水浸。但“水浸街”的黑点却从历年的十多个点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个点。有市民分析表示,雨污分流未解决是造成“水浸街”的主要原因。

  广州市城区有超60万立方米的储水空间,成为污水管网后这空间基本消失。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濠涌和渠箱已十多年没有大规模地清淤,造成积泥严重。

  为此,市民建议“暂缓荔枝湾、东濠涌等工程的建设,尽快研究和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并提议在雨水系统排放出水口处加建具有抽升能力的防潮水闸,以降低珠江大潮和海平面升高而造成内涝的影响;加大对濠涌、渠箱淤泥清理的投入,确保水流顺畅。

  食品安全

  建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关于食品安全方面,有不少市民建议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机制。党代表何铁标表示,目前,城区和乡镇的农贸市场出售的农副牧渔产品大都未经检测而上市,作为消费者的普通老百姓不具备检测能力,无法区分和选择,难以有效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从保障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对城区和乡镇的农贸市场统一配套设置食品安全检测站,并在场地、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做好落实,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站长期、有效、正常运作。

  市民彭聪提出建议,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确保肉品质量安全,应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打造‘大监管’工作局面”。源头上要加强生猪准入管理;通过生猪屠宰企业自检、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检测等手段把好进厂屠宰生猪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生猪实行禁入措施,确保生猪来源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