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老海珠桥”将进驻新广博

07.08.2014  15:17

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国际设计竞赛开始

  广州文化“四大馆”中的最后两馆——广州博物 馆、广州科学馆将长成什么样子?最快有望今年年底揭晓!昨日下午,市规划局召开了广州博物馆、广州科学馆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技术文件发布会,会上透露了不少 这一广州中轴线南端重要节点的美妙图景:海珠桥旧件未来将在新的广州博物馆露天展出;广州塔和赤岗塔之间的双塔路将下沉,岭南广场将建设林荫步行径,连通 三大馆……

  文、图/  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宣

  通过“四大馆”的规划设计,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由北往南将“现代建筑风格-新岭南建筑风格-纯岭南建筑风格”的整体布局,打造成为广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化中轴线。

  广州博物馆项目选址于赤岗塔公园南侧地块,总用地面积43484  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不超过80000  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

  广州科学馆项目选址于美术馆地块南侧地块,总用地面积29430  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不超过80000  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

  设计竞赛:两馆投入22亿  打造岭南风格建筑

   继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的设计国际竞赛揭晓后,广州博物馆和广州科学院国际设计竞赛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两馆的设计竞赛分别有8家国际、国内的设计单位 参加。预计将在今年11  月召开成果评审会,各评选出3  个优胜设计方案。而广州美术馆和广州文化馆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分别是一朵盛开的英雄花和分散式 的岭南园林建筑。

  本次展开竞赛的“两馆”,基地位于广州塔南侧,地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核心区,研究范围包括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和岭南广场,总面积约73  公顷。

  整体规划为地面全贯通式步行景观带,满足旅游休闲文化活动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公共空间设计形成适宜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活动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上都要求充分体现岭南地域特征,积极运用生态节能技术,并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

  焦点1  露天展出海珠桥七成旧构件

   本次设计竞赛将赤岗塔纳入了广州博物馆设计范围,一并进行设计。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昨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轴线的珠江北岸已经有广东省博物馆,现在的 广州博物馆是位于越秀山上的“五层楼”,尽管馆内有很多珍贵藏品,但一直缺乏展示空间。广州市一直希望建设自己的博物馆来展示丰富的藏品。

  该负责人同时透露:“广州博物馆曾有多个选址,2008年选址白云新城,也举行过竞赛,但最终确定在现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离江边很近,旁边是文保单位赤岗塔,曾是从水路进入广州的标志物,是广州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所以在旁边放置博物馆非常合适。

   规划设计条件中要求,广州博物馆限高40米,要退缩赤岗塔至少120米,而且将以赤岗塔为中心,周边120米范围都列为绿地,不能有任何建设。此外,现 状博物馆地块南侧有一个室外变电站,广州博物馆要配建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可以采用全地下或者半地下,现状地面变电站将拆除。

  此外,广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还在技术文件发布会上透露,海珠桥旧件将在未来的新广博里展出,但由于体积太大——长48米、宽18米、高6米,无法在室内展出,需要摆在室外,在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据悉,海珠桥拆除后,只有30%左右的零件还能继续使用,而其他部分要进行更换,约有70%的旧件移交给了广州博物馆,但由于场地限制一直无法展出。而即将在新馆露天展出的是海珠桥的中跨。

  焦点2

  岭南广场地面全贯通

  广州科技馆同样限高40米,并将在旁边配建一个公交首末站。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馆地块涉及部分TIT产业园建筑,目前这些建筑是拆是留仍未确定。规划部门表示,各设计单位可以在方案中自行决定。

   此外,三大馆所在的岭南广场也在设计竞赛综合考虑范围内,规划部门一直要求打造成纯步行空间。而规划设计条件中,要求“两馆”设计预留地面设置连通三馆 的风雨连廊的可能性,而且岭南广场中间还将建设林荫步行径。此外,岭南广场地下还将配置有不少于2000个公共停车位,与三大馆停车位共同构成这一区域公 共服务停车位。根据业主单位的要求,科学馆和博物馆停车位分别要在500个以上。

  岭南广场将被打造成全步行广场,市民可以在三馆两塔之 间自由行走。据悉,场地北侧现状有40米宽的道路——双塔路,为了保证岭南广场的连贯性,规划将双塔路下沉到负一层,以确保岭南广场地面能完全连通;但规 划同时又要求广场西路和广场东路南北贯通,这样只能再下沉到负二层,穿过双塔路下面,仍然有匝道和双塔路联系;此外,负三层和负四层还规划了两条新的地铁 线12号线和19号线,以及APM南延线。而地块北侧和南侧还将设置两个港湾式的公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