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评论:居家养老服务 不妨多点“个性”定制

22.10.2015  20:49

    目前广州已经全面推广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拥有本市户籍的60岁以上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其中不和儿女一起生活的80岁以上(含)的老人可以免费享受,为其服务的居家服务员的报酬费用来自民政部门的拨款。广州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0.65万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22.65万人。百万老人“去哪儿养老”备受社会关注。如果说哪种养老方式最受市民欢迎,相信居家养老还是“当仁不让”。

    说到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当然是第一位,像“菲佣”为何如此出名,还不是因为其家政服务专业一流水平,才在国际上享有好口碑。再说回居家养老服务,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老人生活质量,居家养老服务同样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水平作为基础。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个人收入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这些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招不到高水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薪金、待遇等问题,不少有经验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纷纷“跳槽”成居家保姆。“招不到”、“留不住”导致了养老服务机构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员,所以如何提高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解决专业护理人员稀缺且护理水平低下这个全国性难题,摆在政府面前。

    首先政府当然要加大财政投入,多购买社会专业服务。有些地方为居家养老直接提供服务,比如像雇佣一批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为老人去服务,虽然初衷很好,但专业服务质量上很难保障,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政府可以拿出专项资金,在一个社会化竞争的机制下通过购买社会化的服务,一旦有更多的社会专业力量加入,居家养老才能利用社会化手段引入更多的专业化人员,这样家居服务才能更专业,才能让老人们们获得更加好的服务。

    其次,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不妨多点“个性”定制。大家知道,不同老人需求各不一样,所需服务也有不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时候还要重视个体差异,除了日常生活起居的相关大众服务之外,需要政府在购买服务时既要考虑专业性,还要照顾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服务内容可根据老人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选择。这一点广州就做的很不错,比如在在服务协议书里,还会有多种服务,供老人自选。还会根据老人们的需要,打造定制服务,比如散步、聊天。总而言之,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加大投入,只有为更多有需要的老人购买更多专业、个性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老人养老才能更优雅、有尊严。(广州日报评论员 陈维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