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郑翔:地铁线路规划的“先行者”

24.07.2016  14:09
      广州日报》2016年7月22日A6版报道   地铁线路规划是一个憧憬未来、谋划蓝图、富有梦想的专业,既需要理性、讲求务实,又要求设计师敢想敢试、先导先行、站在前沿、冲在前线。郑翔,是广州地铁设计院一名年轻的“资深”设计师,他工作10年来,承担了多个城市总计超过3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可行性研究、方案规划、线路设计及咨询工作,把便利万千乘客出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诺言。

   把控大局   严谨论证线路规划

      线路规划简单说来,就是市民最关心的某条线路走在哪里,在哪里设站。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落实到规划之中,却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龙头”,线路专业需要从全局统筹考虑地铁项目涉及到的40余个专业,综合完成设计工作涉及到的20多个专题研究,并需要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沿线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单位和个人开展大量的协调工作。

  

  踏勘现场是郑翔(左2)最重要的工作

    在开展西安地铁四号线西安火车站车站选址时,由于车站的方案涉及规划、铁路、交通、文物、电力、自来水公司、排水管理所等部门,还涉及到预留远期线路换乘的条件和周边南北区域客流覆盖,方案一出台就遇到了不小的争论。郑翔回忆道:“车站南移些,可以覆盖到老城区客流,但是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难度;车站北移些,可以均衡铁路南北两侧客流,但是对铁路站改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郑翔看过很多次现场,前后开过很多会,反复同规划部门、铁路部门讨论方案后,最后确定了暗挖过站、预留火车站站改条件的方案。郑翔说,在合理照顾客流覆盖的前提下,给未来火车站改造预留了南北通达的走廊,并且对城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做了特殊保护措施,同时也减少了管线迁改和道路改造,不会对该区域的道路交通造成重大影响。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郑翔都是历历在目。

   注重细节   用脚丈量每寸空间

  多年来,郑翔参与的每一条地铁线路设计,他都至少现场踏勘十轮以上,大到主干路,小到农田水塘,他对线路周边的一草一木、山丘沟壑都了然于心。“哪里小区人口密集,哪里规划就业岗位多,细到周边有什么建筑,有什么管线暗渠,都要摸查得一清二楚,才能够给图纸作业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郑翔说。有人曾跟他说:“郑工,你其实不用亲自去现场的,其他人去走完现场,拍照片给你看也是一样的。”对此郑翔并不接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条线路的总负责人,我有责任有义务到一线去看、去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最符合群众利益的线路,才能最大力度地方便市民出行。

   在做广佛线线路规划设计时,线路沿着道路行进方向经过一座河涌桥梁,是否对桥梁先行拆除,待隧道施工完成后再重新复建,便成了郑翔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施工便易性的角度出发,拆除河涌桥再挖隧道可以节约建设工期,但从市民出行便利的角度出发,拆除河涌桥对市民出行将非常不便。为此,郑翔牵头组织了线路、结构、限界等多个专业,专门讨论各种可行的方案,与施工单位认真分析可实施性,向建设业主汇报各类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最终确定以市民出行便利为原则,选择线路微调、桩基加固的不拆桥方案。

   善听意见   最大限度化解争议

   早在十一号线环评公示时,由于部分区段需要穿越白云山底,曾引起社会热议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规划都做好了,马上就可以报批了,而且这条线路出入口设置也是最方便市民的,为什么要重新调整?”有同事起初不理解。“我们共产党员做任何事,都不是单方面考虑的,必须统筹考虑周全,只有善听不同意见,这样才会顾及大部分人的利益。”郑翔这样开导同事。对此,在白云山段线路设计时,郑翔专门比选了线路下穿山体或者线路下穿广园路行进两大类方案,通过计算分析,两类方案均不会对白云山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但是通过与环保、园林、建设、交通部门反复的沟通协调,充分听取环保人士的意见,综合考虑全市市民到达白云山、麓湖公园健身、休闲出行的通达性,以及站点周边居民出行的便利性,最终选择下穿广园路方案,避让白云山主体,以最大限度保护广州市重要的生态区,真正做到用事实讲道理,让市民的出行方便、放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看到自己设计的线路开通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刻。这包含着一份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大功告成的自豪感,但是相比而言,只有市民满意,才是对我们工作最重要的认可。”郑翔如是说道。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07/22/content_8_5.htm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