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易涝点去年还剩44个 东濠涌深隧试验段今年动工
本报曾作跟进报道
制图/肖莎
广州首次发布《水务白皮书》,披露易涝点去年还剩44个政府过去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未来一年工作计划又有什么?近日,广州市水务局编制的《水务白皮书》新鲜上网,市民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官方的工作情况和未来计划,其中包括街坊关心的水浸街整治、深层隧道建设等。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罕见力度
白皮书内容详尽多达46页
如此详尽的官方“白皮书”,实属罕见。这也是市水务局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披露工作情况。它的编制,与一条从国外流传进来的消息有关。2013年8月,英国《自然-气候变化》刊载了由世界银行工作人员撰写的个人署名文章,称广州2005年一直到2050年,其洪灾损失、防洪风险均居全球第一,《参考消息》等国内报刊相继转载(详见本报2013年8月29日A14版报道)。
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引起重视。此后,市三防办邀请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过的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李平日参加研讨会。会上,水务、气象、海洋等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与专家一起同堂探讨。会后,李平日教授也请来记者,一一解析报告中不成立的内容(详见本报2013年9月12日A15版报道)。
广州的防洪风险究竟有多大、可能造成多大的洪灾损失?为了让市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广州的情况,广州市水务局编制了这本多达46页的《白皮书》,系统介绍广州水务现状和防洪排涝工作。
力度
六年改造300多个水浸点
对于水务工作,街坊最熟悉的就有水浸街的整治。根据《白皮书》的内容,2013年,广州市中心城区易涝点共44个,其中,内涝黑点13个,积水频发点24个。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官方公布的水浸点有228处水浸点。《白皮书》称,2008年以来,已完成了300多个水浸点改造。
这些内涝点的形成,《白皮书》分析,与暴雨频发、现有排水系统不完善、管理维护难度大等有关。去年,广州平均降雨量约为1953.7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年总降雨量偏多。此外,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排水系统伴随城市而生,原有的农田、沟渠逐渐变成排水管网,河涌变成暗渠,并且城市硬底化导致雨水下渗和调蓄能力持续下降,城市排涝设施的功能被弱化。大部分排水管道的设计排水能力偏低,实施河道拓宽达标工程难度大,原有自排系统已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据介绍,市内有8007 .48公里排水管渠需要维修养护工作,由于经费投入太大,部分排水主管部门无力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检查养护质量。
对于整治水浸街,《白皮书》中透露,除了实施排水改造工程,逐步提高排水标准,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同步提升区域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涝能力之外,还将建设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工程。备受关注的东濠涌试验段深层隧道(1.8公里)的开工建设,被列为今年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