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春运首次取消琶洲异地候乘 网络购票已渐成主流

26.01.2015  09:15
广州春运首次取消琶洲异地候乘 网络购票已渐成主流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去年乘客在琶洲异地候乘点候车 羊城晩报记者 邓勃 摄

9个应急备用点将在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启动二级应急预案时投入使用,敬请旅客留意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刘毅

在经历了2008年的冰雪灾害致广州火车站大面积旅客滞留事件之后,广州从2009年启动了琶洲异地候乘来缓解广州火车站压力。2015年春运,广州将取消执行了6年之久的琶洲异地候乘措施。据悉,采取异地候乘方式来缓解春运压力,这在全国是唯一案例。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东境内今年铁路运营里程较2008年年底翻番,高铁从无到有,再到逐渐成网,通达全国16个省市区,从广州站一家独大到广州南站、东莞、深圳等周边多个新建和改扩建站点投入使用分流珠三角外来工运力……记者梳理发现,琶洲异地候乘措施取消的背后,是6年间广东春运格局的巨大改变。

A 琶洲候乘取消

琶洲候乘点完成使命

2008年春运,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导致大量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此后,从2009年开始,为缓解广州火车站的候乘压力,广州市春运办决定将夜间高峰期从广州火车站出发的部分车次旅客改到琶洲候乘,然后通过地铁运到广州站直接乘车。这也是全国首家采取异地候乘方式来缓解主要站点压力的案例。

至今,这一政策执行已经整整6年,6年内从琶洲候乘的旅客达152万人次。

在检验到火车站和各线路能够安全顺利完成相应运力后,今年春运开始,琶洲异地候乘正式取消,琶洲只留作以后特殊情况下分流使用。

九个应急候乘备用点

那么,万一发生严重的旅客滞留事件,广州火车站如何分流呢?

市春运办解释,在铁路正常运行情况下,旅客直接在车票对应的广州火车站或火车东站候乘。

当发生铁路运行受阻或较严重的旅客滞留情况时,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将会同广铁集团发布应急候乘备用点启用公告,并对广州火车站和火车东站地区进行临时交通管制,限制车辆和旅客进入,广州火车站和火车东站持票旅客可根据票面信息和附送的指引前往对应的指定应急点候乘、安置,应急候乘点属地区政府会同铁路部门组织做好旅客有序安置,有效避免应急情况下流花地区、火车东站地区旅客大量聚集的情况。

同时,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和南站地区都设置了四级应急预案,东站则为三级预案。当广州流花地区聚集旅客达到10万人、铁路短时间内应急状况难以恢复时,广州火车站将启动二级应急预案;当广州火车东站地区滞留旅客达到5万人时,将启动二级应急预案。9个应急备用点将在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启动二级应急预案时投入使用。

B 春运格局改变

网络购票

取代排队已渐成主流

在售票渠道方面,2012年,网络购票首次出现在春运中,且开始实行实名制。如今,在节假日期间,互联网和电话订票在广铁总体售票所占的比例已接近8成。

将火车站购票队伍从有形化变成无形化,旅客足不出户即可购买火车票。

在取票方面,广铁代售点、自动售取票机覆盖范围逐年拓宽。

2015年春运期间,广铁在广东、湖南两省设立代售窗口3800多个,基本覆盖了主要乡镇,为旅客就近购取票提供了条件。据介绍,从广铁近年来的实践来看,由于售票渠道的拓宽,在春运、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各火车站售票厅排长队的状况明显缓解。

在信息获取方面,过去,只有旅客到了火车站才能知道火车是否晚点、晚点多少、在哪里候车等信息,为此旅客不得不提前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到火车站等候。因此,一旦发生列车停运或大面积晚点等突发事件,容易导致旅客在火车站聚集、滞留。2014年春运,广铁集团通过优化官方微信功能解决了这一难题。

记者了解到,通过“广州铁路”微信服务号不仅能查询“列车时刻表”“正晚点查询”“候乘信息”等与主要车站候车室大屏幕同步显示的实时资讯,还能查询余票、认领失物、进行预约重点旅客特殊服务。有网友称其为“随身携带着的火车站”。

新建站点

分流广州站部分压力

广铁集团客运处副处长陈晓梅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站现在的日运送能力大概在20万人次左右,尽管春运人数在逐年增加,但广州站这几年的运送人次一直控制在这个水平。

近两年来,广州站发送人次在分流效果下还逐步有所下降。

据介绍,广州站2008年春运最高峰日发送17.7万人次,春运期间日均发送10.1万人次;2009年春运最高峰日发送22.5万人次,春运期间日均发送12.3万人次。

2013年春运最高峰日发送19.2万人次,春运期间日均发送10.0万人次;2014年春运最高日发送18.7万人次,春运日均发送9.7万人次。

以前没有通道,从珠三角出发的春运压力只能集中在广州站。”陈晓梅表示,广州火车站春运格局的改变,除了广州南站的分流外,周边的深圳、东莞几大站点新建和扩改建也起到了很大的分流作用。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2010年春运开始,广州南站开始投入到了春运的分流中。2011年12月26日,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开通,2012年春运开始,虎门站、深圳北站投入到了春运分流中;2012年12月21日,改造后的深圳东站正式启用,该站成为普速长途列车始发站,大幅提升深圳出发的铁路长途客运能力,进一步缓解春运压力;2013年12月28日,厦深高铁开通,深圳北站在2014年春运中大力分流了广东东部地区客流。

2014年春运时,东莞火车站投入使用,分流了之前广州站部分压力。日前,东莞东火车站扩改建施工完成正式启用,扩改建后的东莞东站候车面积由原来的4798平方米增加到9390平方米,较原容纳能力增加近一倍,将以全新的容貌迎接2015年春运。据陈晓梅介绍,因为东莞是珠三角外来工用工大市,目前,东莞地区已经有常平站、虎门站、东莞站、东莞东站,这将有助于分流之前从东莞去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出发的旅客。

广东高铁

出省通道搭建成网络

琶洲异地候乘的作用,已随着新高铁的开通和候乘车次的调整逐步减弱。

据介绍,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就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广东省铁路运营里程仅为1859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3%左右,铁路覆盖密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08年时,珠三角出发的外来工大多集中到广州站出发,这成为制约广东春运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瓶颈”。在2008年之后的短短6年间,广东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年底,南广和贵广高铁正式开通,广东省境内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900公里,较2008年年底运营里程增长了109%。如果算上广珠、广深城际等铁路,广东省境内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将突破1600公里,名列全国前茅。同时,广铁集团管内运营高铁将达10条,运营里程近3000公里,也跃居全国铁路之首。

北线有京广高铁,南线有广深港高铁,东线有厦深高铁,西线有南广、贵广高铁……目前,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以广州南、深圳北为核心的高铁网络。这些干线与横向的石太高铁、郑西高铁、沪昆高铁等线路交织,使得由珠三角始发的动车组通达全国16个省市区,珠三角与相邻的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4省区实现始发动车组往返“全覆盖”。

高铁运力

预计今年将首超普铁

据广东省社会和保障部门分析,全国跨省流动就业人口,广东占了1/3,2005年至今外省劳动力一直超过2000万,去年和今年均超2600万。但在高铁成网的春运新格局下,尽管广州站候乘人次在降低,但广铁的运送人次正在迅速提升。

2014年春运,广铁集团40天共安全发送旅客3645万人次,同比增加284.5万人次,增幅8.5%,春运日均发送旅客为91万人次,再次刷新春运历史纪录。

陈晓梅告诉记者,今年春运广铁预计发送旅客4100万人次,预计日均发送102万人次,这也将是广铁春运历史上首次日均突破100万人次大关。而在2008年以前,最高峰时运能也仅在70至80万人次。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广铁日均发送数达到了116万人次,其中10月1日发送旅客达到148万人次的历史最高峰。

高铁一直在改变着广东春运的格局,从武广高铁开通后开始,高铁在铁路运输中的比重不断升高。陈晓梅表示,2014年春运时,高铁发送人次占比为45%,而今年春运的高铁运送人次预计将达到2200万,在4100万的总人次中占比将达到55%,首次超过普铁。至此,广东地区春运难题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广州南站的发送量也将会超过广州火车站。

温馨提醒

九个应急备用点 紧急时投入使用

2015年2月4日-18日(春运节前15天)的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火车站始发的普速火车票,除了通用的提示信息外,相关车次按照总客流与场地容量相匹配的原则,火车票票面上都印有对应“A-I”9个字母的“备用点”。对应的备用点分别为广交会琶洲展馆(A)、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B)、黄埔区体育中心(C)、广州体育馆(D)、西朗广场(E)、滘口东侧空地(F)、大学城体育中心(G)、广州体育学院(H)、天河体育中心(I)。当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东站启动二级应急预案时,9个应急备用点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