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大洋网讯 今天,全球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开幕。事实上,随着中非友谊的加深,中非之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多。在广州,除了此前报道过援外医疗队到非洲守护生命,也有不少非籍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广州追寻梦想。
他们当中,既有汉语说得溜、梦想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非籍小伙,也有以知识强国为己任、来穗学习的有志之士,还有积极融入当地生活、回馈社区的非籍志愿者。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他们与广州相遇、相识到相知。对他们而言,广州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更是他们梦想腾飞的起跑线。
非洲足球小将在广州点燃职业足球梦
随着中非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商人携带家眷一起来广州做生意。在广州登峰街一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非洲小孩的身影。他们中的一部分小孩还可以说中文,虽然不知道他们来穂时间长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打上了中国的印记。
对于登峰街的一草一木,17岁的尼日利亚小伙约书亚(Okeke O. C. Joshua)早已熟稔于心。14年前,3岁的他跟随经商的父母来此生活,吃中国菜、说中国话、过中国年,融入地道的广式生活,如今,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据介绍,像约书亚一样,居住在登峰街道的非洲人还有800多人,来自35个非洲国家。
对于这些来穗的非洲人,广州不仅是新家的所在地,更是点燃他们梦想的地方。约书亚从4岁开始踢球,从小希望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先后在恒大足校、业余俱乐部接受训练,直到2014年,他加入广州登峰街中外青少年足球队,迎来能力和球技的展示机会。在这支球队中,扎着“辫子头”、身高1.8米的约书亚担任队长和后卫,经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队友,3年来帮助球队在广州市青少年业余足球联赛中取得三冠两亚的好成绩。
在中国生活14年后,约书亚自称身上已有着深深的中国烙印。
“广州是我的第二个家了,即使以后或许会离开,我也一定会经常回来。”约书亚说。
广州高校为非籍青年提供展现舞台
与约书亚从小在广州生活、接触中国文化不同,也有不少非洲青年受中华文化的吸引,不远万里来此求学,来自刚果(布)的青年Mateky Johannes就是其中之一。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外、华工、广工、华师、暨大等高校,已接纳不少非籍留学生,其中广外有接近1000名非籍留学生在读,且非籍学生在广州高校求学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Johannes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电视电影中的中国武术大师叶问、演员甄子丹的英姿让他沉迷不已。成年后,当父母提出“到欧洲、美国或中国”的留学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在2014年成为华工大学城校区的一名留学生。“来了之后才发现,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会功夫。” Johannes笑言,但发现很多人都有着“匡扶正义、扶助弱者”的精神和气概。
不过,对于Johannes而言,中文确实是最让他“头疼”的难题。他说,初来乍到时,本意想到医院买眼药水,但无奈一句汉语也不会讲,只能不断比画出“滴入”动作,差点错买了治疗耳炎的药品,所幸中国同学因担心及时赶来,助他渡过“难关”。
正是基于对同学的感激,以及想改变外界对他家乡的刻板印象,加上广州高校给予的开放和包容,他决定以校园为舞台,牵头成立非洲留学生会,目的是为更多非籍留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加强中非同学的交流和沟通。
如今华工非洲留学生会除了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还与非洲广东总商会达成合作,后者可提供合适的实习甚至就业机会。
“老外”志愿者教广州老人学英语
从校园到社区,从个体到社会志愿者,强烈的归属感让人积极投身到社区的建设和志愿服务。对于在异乡拼搏的外籍友人而言,更是如此。
“Where are you from?(你来自哪里?)”“I’m from Congo.(我来自刚果。)”在登峰街文化站内的小课室中,穿着黄色“马甲”的阿里提(Lweny K. H. S. A. Bil)显得十分引人注意。他时而点头鼓励,时而回到PPT前带读英文词汇,和一群平均年龄超60岁的长者们“打成一片”。在一问一答中,长者和其他社工对他投以信赖的目光。
在登峰街,像阿里提一样的“老外”志愿者约有50名,他们当中有学生、教师和商人,不仅参与语言教学,还参加社区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文体表演。
事实上,鼓励“老外”成为志愿者是登峰街创新社区管理、保障和谐社区环境的工作特色,也是积极探索来穗外国人融入社区的新路子,这能推动实现外国人之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尽快融入广州本地生活。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龙锟 实习生张裕、胡心仪 通讯员穗宣